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95篇
  免费   2349篇
  国内免费   808篇
测绘学   7266篇
大气科学   1759篇
地球物理   1797篇
地质学   2521篇
海洋学   1125篇
天文学   223篇
综合类   1670篇
自然地理   991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357篇
  2023年   585篇
  2022年   762篇
  2021年   910篇
  2020年   728篇
  2019年   822篇
  2018年   556篇
  2017年   641篇
  2016年   573篇
  2015年   649篇
  2014年   904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777篇
  2011年   665篇
  2010年   695篇
  2009年   777篇
  2008年   780篇
  2007年   674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516篇
  2004年   466篇
  2003年   451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51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235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分析了Ground-based Radar (GB-Radar)与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技术的特点,以及两种监测技术数据融合所带来的优势。通过分析两种监测系统的关系,建立了这两种变形监测系统数据配准和数据融合的数学模型。通过设计实验,获取了GB-Radar与测量机器人对角反射器的变形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对GB-Radar雷达视线向一维变形量与测量机器人三维变形量进行数据融合得到的监测点三维监测数据,最大监测误差明显降低,监测精度达到亚毫米级。  相似文献   
92.
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的质量评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从完整性、准确性、可靠性3个方面设计了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评估的流程,并对北京地区187个自动气象站1998—2009年逐时气温资料进行了质量评估。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建设初期重点兼顾城区和山区的布设策略,为北京区域气候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北京地区正常运行的自动气象站发生中度和重度缺测的站点相对较少,离散和轻度连续的缺测较集中,具有较好的区域一致性;错误发生率最高为3.8%,大多数年份错误发生率均在1%以下,可见自动气象站错误数据相对较少;尽管可疑数据涉及的站点相对较多,但经空间一致性检查后,有超过50%可归并为正确数据。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数据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93.
结合地质工作特点,概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地质科研、地质教育、成果汇报演示以及地质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成果,展示了多媒体技术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目前,地理空间数据面临着由于数据量膨胀和计算量高速增长而引起算法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分而治之"的数据分组策略提高运算效率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面向分布不均匀的线数据,本文提出了基于密度的线数据分组算法(简称LGAD)。首先,算法通过查找高密度区提取样本线段,保证了分组算法的起点落到高密区;其次,考虑线空间拓扑关系的复杂性,引用水平、垂直和夹角距离度量线段间距离,创建样本线段与其他线段的距离矩阵;最后,以距离矩阵和最优选择方法实现数据负载均衡分组。实验结果显示,对数据分组和分组后数据进行线段聚类的2个过程中,该算法体现了较好的时间优势,与串行计算相比,在分组数为2-12 时,平均比率达4.3,提高了应用的响应速度,具有较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5.
ASTER遥感数据蚀变遥感异常提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吕凤军  郝跃生  石静  王娟 《地球学报》2009,30(2):271-276
基于ETM+/TM数据提取矿化蚀变遥感异常已趋于成熟,而利用ASTER(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遥感数据提取矿化蚀变遥感异常鲜有报道.本研究利用USGS波谱数据库中典型蚀变矿物反射率数据,重建其在ASTER数据中波谱曲线.研究表明,ASTER遥感数据可以提取Mg-OH、Al-OH、CO32-和Fe3+离子(基团)信息.热液矿床的蚀变围岩通常含有上述4种离子(基团),它们的波谱特征是蚀变遥感异常提取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改进"去干扰异常主分量门限技术流程",以河北省承德地区和太行山区为例,上述离子(基团)信息提取结果与野外实际分布相一致,表明利用ASTER遥感数据提取上述4种离子(基团)信息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6.
97.
静力水准的原理、静力水准仪的安装和调试,静力水准测量沉降监测数据计算,并结合二等精密水准测量进行了比对。该方法具有外业操作简便,观测效率高,静力水准测量的精度和精密水准测量的精度相当,可以胜任精密水准测量二等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8.
能源矿产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加强我国及周边地区油气和煤等能源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意义重大。依据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以及油气与煤成藏地质学理论,以深部构造控制盆—山发育、盆—山耦合和热动力系统控制成矿的研究工作思路,应用70个油气田、471个煤田的基础地质资料,从沉积盆地发育的区域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单元诸多方面,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上提示了该区板块构造格局与能源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中国南部及邻区能源资源可划分为3个成矿域,每个成矿域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成矿省、含矿区(盆地)、矿田聚集区带、矿田(油气田)五个级别的成矿区域。数据集由构造带(断裂带和造山带)类型和时代、盆地类型和时代、能源矿产资源类型和丰度、成矿区带等元数据组成。该数据集是在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盆地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资源评价资料,综合分析成矿区带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的一套完整的数据库,不仅是对中国南部及邻区区域地质认识和沉积盆地能源资源勘查工作成果的集成,而且为国家科学地引导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山西省国土资源电子监察数据报送系统的建设、数据采集和应用进行全方位探索和研究,为利用电子政务监管平台,实现对各级行政审批流程与审批环节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进一步规范政府各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提供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和数据共享,需要把在模拟地震台网时期产出的纸介质观测报告实现电子化,本文简要叙述了数据的录入与初步验证工作情况,介绍了数据验证及格式转换程序的实现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