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16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在肠道肿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39例肠道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口服水造影检查技术,运用工作站多平面重建(MPR)方法,获得冠状面、矢状面重建,结合横断面图像,对39例肠道肿瘤患者的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肠道肿瘤中,小肠肿瘤5例,其中腺癌2例、间质瘤2例、淋巴瘤1例;回盲部肿瘤3例均为腺癌;结肠肿瘤22例(包括升结肠11例、横结肠4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4例),其中腺癌17例、间质瘤4例、淋巴瘤1例;直肠肿瘤9例均为腺癌。肿瘤并发肠梗阻2例,合并肠套叠1例,肿瘤穿孔1例。肿瘤侵及深肌层28例,突破浆膜层侵犯周围脂肪间隙16例,周围淋巴结转移10例,肝转移1例。结论:64层螺旋CT对胃肠道肿瘤检出率高,能准确判断患者的病变部位和周围侵犯情况,有助于对肿瘤的定性,对术前诊断肠道肿瘤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总结4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及手术病理确诊的EBTB患者的临床表现、CT资料及随访结果,总结其CT特点。结果:EBTB的CT特点为:(1)病变累及范围广,可多支支气管同时受侵犯,以上叶支气管多见;(2)支气管壁多呈不规则增厚,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支气管走形僵直,少数管腔闭塞致肺不张发生;(3)多数支气管壁可见线条状钙化;(4)胸内多见结核并发灶;(5)肺门、纵隔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结论:多层螺旋CT能更清楚地观察支气管管壁、管腔受侵犯情况及肺内并发灶,为EBTB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GCT)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表现,分析误诊的原因,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3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GCT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X线平片、CT平扫、MRI影像学表现。结果:GCT发生于股骨远端13例,胫骨近端6例,股骨近段4例,肱骨近端3例,桡骨远端2例,腰椎1例,髂骨1例。术前误诊5例,约占16.7%。结论:X线平片、CT和MRI从不同角度反映GCT的病理特征,合理结合三种检查方法,能更全面显示GCT的影像学特征,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CT平扫测量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开滦集团高管健康查体职工475例,均接受胸部CT平扫检查,测量相应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其分为有斑块组165例和无斑块组310例,并进一步以BMI (kg/m2)“24”、“28”分别作为超重、肥胖的界限,将其分为正常体重组129例、超重组258例和肥胖组88例。分别研究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中有无颈动脉斑块者的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体重组有颈动脉斑块者45例,无斑块者84例;超重组有斑块者86例,无斑块者172例;肥胖组有颈动脉斑块者34例,无斑块者54例,3组中有颈动脉斑块的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均大于无颈动脉斑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排除BMI因素,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5.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2021,23(3):461-488
几年来针对巴哈马现代文石鲕粒的持续性研究表明,微生物和细胞外聚合物质(EPS)在鲕粒的形成和发育中起着关键而重要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一个重要的认识,即:鲕粒可以看作是"纹层状的有机沉积构造"并遵循着微生物岩体系的一些形成特征.但是,鲕粒30亿年的发育历史、多样化的产出环境、特征性的矿物构成和各种各样的沉积组构,确实赋予了...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CT腹膜癌指数(CT-PCI)对腹膜假黏液瘤(PMP)可切除性的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航天中心医院黏液瘤科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MP患者的术前及术后CT图像,进行CT-PCI评分,并对术前及术后的CT-PCI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CT-PCI评估手术可切除性.结果:术前C...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CT扫描图像联合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技术在评判小肠袢聚集对预测腹膜假黏液瘤(PMP)患者小肠系膜挛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黏液瘤科17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膜假黏液瘤的患者,其中31例术中证实存在小肠系膜挛缩,148例无小肠系膜挛缩,通过CT轴...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提高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疑似患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能谱CT头颈部减影CTA检查。获得最佳单能量、常规混合能量两组减影图像,测量两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M1段的CT值;计算两组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对两组血管质量进行主观质量评分;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最佳单能量组、常规混合能量组在主动脉弓层面,平均CT值分别为445.25±105.45、283.88±71.96;在颈总动脉末端层面,平均CT值分别为444.00±96.02、350.38±76.40;在大脑中动脉M1段层面,平均CT值分别为375.00±73.78、280.00±55.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SNR分别为62.01±39.56、31.36±17.35;CNR分别为60.46±39.19、30.10±1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量减影CTA较常规混合能量减影CTA,具有更高的血管CT值、SNR、CNR、主观质量评分,可提高头颈部血管CTA质量,优化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109.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CT诊断(附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在CT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我院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22例,详细分析其CT表现。结果:2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有:①病灶呈多肺段小叶融合影或大片状影(86.4%);②粟粒型肺结核(13.6%);③病灶呈多肺段分布(77.3%);④可发生一般结核少见部位(27.3%);⑤可见空洞(72.7%);⑥伴有胸腔积液(13.6%)、纤维条索或钙化灶(即卫星病灶)和结节影(27.2%)以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3.6%)。经治疗大部分病例(63.6%)肺部病变逐渐吸收好转,部分病例(27.3%)未见明显吸收或出现进展,部分病例(9.1%)可出现反复。结论:据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由CT表现结合临床可做诊断。  相似文献   
110.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上肢动脉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6排CT血管成像在上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3例临床怀疑上肢动脉阻塞性患者行16排CT扫描,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处理图像。结果:13例上肢CTA中,有9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左侧肱动脉完全闭塞,1例右侧腋动脉动脉瘤,其中8例经DSA证实。结论16排CT上肢血管成像是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