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地质记录中的微球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地层学杂志》2007,31(2):110-116
地质记录中的微球粒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宇宙尘、地外物体撞击成因微球粒、火山成因微球粒、生物成因微球粒、沉积作用微球粒和现代微球形飞灰等。宇宙尘含有丰富的宇宙物质,出现Fe、Ni核心和方铁矿等,具有宇宙尖晶石和宇宙不丰富的元素的亏损是判断宇宙尘的关键特征。撞击事件可以产生近源区的撞击熔融玻璃球和远源区的撞击汽云凝结球两类微球粒,常与其他撞击成因矿物伴生。火山微球粒是在低粘稠度的岩浆岩喷发形成的玻璃质火山灰中,有球形、液滴形和哑铃形的微颗粒。这三种成因的微球粒在各种地层中的赋存对于地层对比和地史事件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判断和研究不同的地质事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媒介,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微球粒研究的主要对象。另外,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也可以产生大量微球形飞灰,这些飞灰经常包含非常复杂的表面纹饰和独特的化学组成,比如高的ZnO含量等。  相似文献   
92.
继中长期预测了芦山地震之后,笔者中期预测了鲁甸、景谷和康定地震。例如,鲁甸地震的预测震级为7级左右或6.5级以上(实为里氏6.5级),地点为北纬26°~29°、东经101.5°~105°(实际震中北纬27.1°,东经103.3°),发震时间可能是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实际为2014年8月3日)。本文总结了鲁甸、景谷、康定地震和陆内地震热流体物理综合预测的原理、方法和步骤;阐明了在开放复杂地球系统多级物质循环热构造背景下,大陆地壳非均匀流动("热河")过程中热能的源、汇、释过程与热灾害链及其地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根据热灾害链时空结构和活动"热河"地震空区相结合进行长期和中期地震预测,与根据热流体直接和间接前兆异常开展立体监测和短临地震预测有机结合的新思路。根据当前热灾害链的演变规律和异动"热河"地震空区分布,进一步分析了西南和华北地震的发展形势,强调华北(特别是东北)的震情极为严峻,短临地震监测和预测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3.
欧强  覃功炯 《地学前缘》2001,8(3):102-102
陨石、彗星、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作用是 2 0世纪末及2 1世纪初的地学界、天文界以及其他科技界一个研究热点。结合我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需要 ,我们编制了全球陨击构造信息系统 (Earthmeteoriteimpactstructureinformationsystem ,EMISIS)。我们使用了关系型数据库作基础 ,以Mi crosoftVisualFoxpro 6.0等软件为开发工具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工作编制而成。笔者在 2 0 0 0年 8月之后 ,于巴西召开的第 3 1届IGC国际地质大会收集到各国学者发表的有关陨石、彗星、…  相似文献   
94.
在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用上海天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木星卫星在接击期间的亮度变化,由此测定了六块碎片的撞击时间。  相似文献   
95.
本文给出了1994年7月17日至22日,彗星碰撞期间,福州和乌鲁木齐两个观测点所取得的部分光学观测材料。  相似文献   
96.
曹莉  王慎 《天文学进展》2020,(3):255-271
月球撞击闪光是流星体撞击月球表面产生的闪光现象,回顾了20年来月球撞击闪光观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航天局(ESA)和西班牙的团队开展的监测计划,说明各计划对观测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贡献,并总结了主要的观测和研究成果。利用长期积累的观测数据已经能够对撞击体的大小分布和流量提供一定的限制,但由于存在观测数据有限和撞击模型粗糙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它们进行改进。中国在月球撞击闪光观测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建议开展地基和针对月球背面的监测计划,为中国的探月工程和载人登月计划提供相关设施防护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97.
岩崩坡面撞击破碎是运动轨迹难以预测的重要原因,其中坡体几何特征是影响破碎块体运动变化特征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岩崩撞击破碎过程及坡体几何特征对岩崩块体运动特征的影响,利用离散单元法(PFC2D)模拟技术,通过统计典型岩崩灾害点岩体结构与坡体几何特征,建立了岩崩自由落体-撞击破碎-运动堆积模型,剖析了在不同坠落高度、撞击角度条件下岩崩坡面撞击碎裂过程,获得了块体运动速度、裂纹数量和冲击力变化曲线,同时采用双参数Weibull分布对碎裂块体破碎程度进行了描述。实验结果表明:破裂过程分为接触-解体、挤压-碎裂及独立运动3个阶段;岩体碎裂由撞击点开始,沿结构面先出现解体,再产生新断裂面的岩石破碎;块体速度、裂纹数量和冲击力的骤变均发生在接触-解体与挤压-碎裂阶段,块体速度骤降,呈现出“阶梯效应”,冲击力骤升,表现为“双峰现象”,同时随着坠落高度增加或撞击角度减小,“阶梯效应”与“双峰现象”更为明显;同一撞击角度条件下,坠落高度的增加使得撞击动能增加,进而增大了破碎程度,导致粒径分布范围与特征粒径尺寸的减小;同一坠落高度下,撞击角度的增加,意味着接触面积的减小,进而降低了破碎...  相似文献   
98.
《地理教学》2012,(14):62-63
中新网7月1日电据“中央社”6月30日报道,预测小行星撞击的美国民间组织B612号基金会(B612Foundation)宣布第一个由民间资助的外层空间任务“哨兵”(Sentinel)将启动,该任务主要是用直径半米的红外线望远镜,寻找将在未来100年内穿越地球轨道的小行星。  相似文献   
99.
《岩土力学》2015,(8):2323-2331
启裂应力是岩石压缩破坏过程中的关键应力水平之一。准确确定该应力值对于客观描述岩石的力学性质以及评价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国际上已有的岩石启裂应力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探讨其各自优缺点及适用性,通过分析岩石在压缩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特征,提出了基于累计声发射撞击数客观判读岩石启裂应力的方法。与其他应变法相比,该方法克服了人工取值的随机性,保证了求解的惟一性。以国内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新疆预选区天湖花岗闪长岩为例,采用岩石力学试验机和声发射监测系统,获得了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对应的声发射数据,通过对比不同方法求解启裂应力的结果,验证了提出的累计声发射撞击数法的合理有效性。鉴于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目前尚未形成明确的求解岩石启裂应力建议方法,建议采用应变测量结合声发射监测手段对该值进行判读。  相似文献   
100.
孝文 《地理教学》2011,(22):31-31
众所周知,一颗大型陨石撞击地球绝非“好消息”,这种撞击会引发地震、海啸和风暴性大火等灾难性后果。但根据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科学家创建的一个新模型得出的预测,陨石撞地球造成的破坏并不像此前认为的那样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