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921篇
地质学   449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础隔震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日本在建的基础隔震实际工程,采用中国有关工厂生产的铅芯橡胶支座的作为基础隔震支座,进行了基础隔震房屋模型和基础固家房屋模型模拟地震动台试验,并引入能量分析方法对两种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基础隔震模型隔震效果明显,隔震层滞回变能有效吸收地震动入能量,减小模型结构的塑性变形和累积损伤。  相似文献   
992.
作者在钢管混凝土柱支座隔震房屋实验研究中发现,隔震支座中上盖与底座的接触无论如何处理,摩擦力总是存在的。因此,隔震支座实际是摩擦耗能与钢管混凝土耗能复合减震系统。本文通过对单个和一组隔震支座的实验研究,确定了短柱支座的恢复力模型,采用了高阶单步算法分析了装有此类支座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验证了复合隔震支座的良好的隔震性能及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提出了一种耗能减震加层结构新体系,即利用旧有建筑顶层与加层结构之间的摩擦垫层并依靠在两结构各层连接点处增设的耗能阻尼器来吸收耗散能量的减振体系,在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过程中,首次建立了系统的结构模型,引入了一种新的库仓摩察力表达式并对影响体减振率的有关参数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对一实际工程的设计和计算,验证的这种加层减振做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滑动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等效非线性系统法得到了滑移隔震结构在高斯白噪声作用下位移与速度响应联合概率密度函数的解析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滑移体系的动力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单桩沉降计算的荷载传递法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现有的单桩沉降计算的荷载传递法进行了详细讨论的基础上,着重对荷载传递法在桩-土滑移、桩端沉降计算等问题处理上,提出了新的看法,并对荷载传递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998.
999.
隔震桥梁承受近断层地震之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台湾集集大地震造成台湾中部地区许多桥梁之倒塌及损坏.本文之主要目的为探讨对一隔震桥梁当其承受由集集大地震记录到的近断层记录时桥梁所具有的动态反应,及比较桥梁在有隔震及无隔震下行为之差异.本文于此选用一三跨连续主梁,混凝土桥柱之高速公路桥梁为分析之范例.桥梁之支承分别采用铰接型式及采用铅心橡胶支承之隔震支承垫两种形式进行分析模拟,并藉此比较隔震桥梁与无隔震桥梁之动态反应的差异性.输入地震记录采用集集地震记录到的近断层地震记录,分析案例包含采用三维动力分析方法去分析桥梁承受实测地震时之动态反应及针对影响隔震桥梁结构隔震效果之参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从大气热力——动力学方程组出发,分析了城市加热作用和摩察作用引起的热岛环流特征,讨论了环流的强度和温度空间分布与背景大气稳定度和平均风速的关系。本文的结果可以解释城市白天的某些气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