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2篇
  免费   1628篇
  国内免费   2007篇
测绘学   942篇
大气科学   1835篇
地球物理   2679篇
地质学   6154篇
海洋学   721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692篇
自然地理   491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41篇
  2022年   432篇
  2021年   475篇
  2020年   329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328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554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516篇
  2009年   557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531篇
  2006年   493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94篇
  2000年   426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381篇
  1997年   299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69篇
  1994年   233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284篇
  1991年   322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4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01.
北黄海盆地中生界目的层埋藏较深,储层纵横向变化快,厚度较薄,砂泥岩速度接近,造成纵波阻抗叠置,单纯依靠叠后纵波阻抗反演预测很难解决岩性区分和储层描述问题,而通过叠前同步反演得到的纵横波速度比和密度参数,进而转换为对岩性和物性敏感的其他参数,能有效区分砂泥岩,进行复杂岩性的识别和储层描述,提供更加准确的储层预测结果。利用叠前同步反演技术,对北黄海盆地中生界储层进行预测,刻画了目的层中砂体的空间几何形态,实现了对储层的精细描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02.
山东沿渤海地区百年一遇高潮位影响人口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测山东沿渤海地区百年一遇高潮位影响人口,可为政府制订对策保护影响人口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模型方法预测 2030年、2050年和 2100年百年一遇高潮位高度值。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识别百年一遇高潮位影响区、预测影响人口。研 究结果如下:如果不对百年一遇高潮位采取防范措施、不考虑百年一遇高潮位持续时间和不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山东沿渤海 地区百年一遇高潮位影响人口,2000年、2030年、2050年和 2100年年分别为 86. 79伊10 4 、93. 33伊10 4 、97. 43伊10 4 和 115. 40伊10 4 人。 研究结果表明:(1 ) 影响人口占沿海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大,2000年、2030年、2050年和 2100年年分别为 10. 34% 、11. 13% 、 11. 61% 和 13. 75% ;( 2 ) 影响人口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寿光、东营、昌邑、广饶、垦利、河口和寒亭地区,占 85% ~90% ; ( 3 ) 由于影响区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人口逐年增多,增加的影响人口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东营、沾化、寿光、广饶、无 棣、河口和垦利,占 93. 48% ~94. 63% ; (4 ) 影响区抢险、自救和逃生困难不断增大,从 2000年到 2100年,影响区内岸线附 近的水深将增加 0. 47~1. 19 m;(5 ) 人口密度大、地形坡度小的河口、垦利、东营、广饶和寿光是百年一遇高潮位影响人口 多、随平均海平面上升影响人口增加快的地区,应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303.
为实现对海面风速精确的短期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longshort-termmemory)神经网络的短期风速预测模型,选取OceanSITES数据库中单个浮标站点采集的风速历史数据作为模型输入,经过训练设置最佳参数等步骤,实现了以LSTM方法,对该站点所在海区海面风速在各季节性代表月份海面风速的24 h短期预测。同时通过不同预测时长的实验以及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basisfunctionneuralnetwork,RBF)的预测效果对比实验,证明了LSTM预测方法相比上述两种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在海表面风速预测应用中的优越性。最后通过多个海域对应的站点风速数据预测实验,证明了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普遍适用性,由相关系数和预测误差的分析可知该方法具备应对急剧变化数据的预测稳定性,可以作为海洋表面风速短期预测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04.
辽西凸起中段古近系沙河街组缺乏规模性圈闭,储层横向变化快、预测难度大,滚动勘探一直难有较大突破.针对构造、储层问题,采用基于构造演化分析的古近系储层预测方法,综合运用裂变径迹构造反演和空间平衡剖面技术,开展构造演化精细分析,改变传统地层沉积模式,提出辽西凸起高部位发育沙河街组地层的新认识,指导构造解释调整,新增沙河街组...  相似文献   
305.
基于LSTM-ResNet模型的定点有效波高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06.
分形分析方法在海冰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渤海北部1966——2001海冰冰级年际变化的实际资料,利用R/S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计算了H指数,建立了R(i)/S(i)与i的关系式,对渤海北部海冰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分形分析方法进行海冰趋势预测不仅方法简便,而且结论具有客观性,可以将其作为海冰趋势预测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07.
2004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理论预测和实践检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温升高、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增大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间在一切细节上有惊人的对应关系。这个综合检验结果给出了地球自转减速和日食-厄尔尼诺系数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2004年的弱厄尔尼诺已得到初步证实,2005年的拉尼娜有待检验。  相似文献   
308.
林辉  王炜 《地震研究》2004,27(Z1):14-17
用地震活动非均匀度CL值作参数,使用1971~2000年期间川滇地区M≥2.5级地震资料进行了GL值的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川滇地区72%的M≥6级地震前1~2 a,在未来震中周围均有GL值异常出现,用R值对其进行评分,可以通过检验.由典型震例图像给出了异常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09.
在收集全天山尽可能完整的地震目录资料和进行较为科学的天山地震活动分区的基础上,按照从大区到小区、从整体到局部的层次性分析思路,分析了新疆北天山地震活动的阶段性及关联性特征,并进行了b值外推和应变能累积预测分析,估计了新疆北天山强震发生的累积概率和马尔柯夫概率,从而对新疆北天山未来3-10年的中长期地震活动形势提出了分析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310.
2008年5月12日汶川(31.0°N,103.4°E)MS8.0大地震发生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GPS观测站相当密集的地区.1000个站的GPS 非连续观测区域网分别在1999,2001,2004年和2007年作了4次观测.震前区域网GPS观测站得到的水平位移表明,汶川大地震主要力源是印度板块向北对中国大陆的挤压,但同时也受到东部与南部板块的挤压.与其它地区相比,震前震中附近水平位移最显著的特点是,汶川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上位移分叉部位,即震中北部明显向东北位移,震中南部明显向东南位移,而震中附近的水平位移则明显小于其北面和南面的水平位移.简要讨论了应变计算结果的精度.为获取地震前的异常信息,分别采用趋势曲面拟合和统计方法研究了汶川地震前(1999—2007年)区域网的应变积累,寻找震中的大致区域.除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大地震震中及其周围地区外,1999—2007年震前区域网的应变积累的趋势曲面拟合表明,汶川地震发生在中国大陆第一剪应变积累大、范围最广的区域的东侧,且在此区域内积累较大的面压缩区的东北边缘.应变分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震前其分布在此区域及其附近同样有明显的异常,剪应变和面膨胀积累均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