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139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GPS定位中对流层折射估计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葛茂荣  刘经南 《测绘学报》1996,25(4):285-291
本文首先讨论了GPS相对定位中的对流层折射2估计的单参数方法,多参数方法,分估线性方法和随机过程方法。论证了其它方法都是随机过程方法的近似。为了用随机过程模拟对流折射,建立了一种最小二乘递推算法。在此基础上,在GAMIT软件中统一实现了以各种对流层折射估计方法。最后给出并分析了不同方法所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82.
岫岩陨石撞击坑位于辽东半岛北部低山丘陵地区,直径1.8km,保存完好。由于陨石的撞击和此后的沉积作用在坑内形成了特殊的地貌、地质和地球物理环境,使坑内与坑外的介质在速度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湖相沉积的软弱淤泥层使得坑底上建造的房屋就像躺在一张巨大的海绵垫上一样,使人们常常感到有微震发生,表明坑底的软弱地层对地面的震动产生了放大作用,严重地影响了地基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到地面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本文采用高分辨折射探测方法,获得了陨石坑内的速度结构和软弱地层的分布,分析了陨石坑地基的抗震性能,为坑内地基和地面建筑物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3.
试验结果表明,用经过数字化改造后的地震仪测出的路心融化深度,与钻孔测温确定的融化深度相比,其解释误差小于7%。路基和涵洞横剖面的探测结果能反映出融化层变化的主要趋势。不同路堤高度的路基形成的融化横剖面均呈下凹形,而涵洞下形成的融化横剖面则是涵洞中心的融化深度小于两端洞口处的融化深度。因此,地震折射法将为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的修筑和稳定性研究提供一种简捷、可靠的探测手段。  相似文献   
84.
论述了迭代折射静校正中替代速度(基岩速度)与小折射调查获得的V3速度的关系;通过实例,展示了不同替代速度对地震剖面的影响,认为在杭锦旗地区,小折射得到的V3速度仅是折射层内部的速度界面;证明在类似杭锦旗工区具有极厚低速、降速层的地区,野外实测V3不能作为折射静校正的替代速度,折射静校正替换速度应是工区内相对稳定的基岩速度;利用声波测井和VSP成果以及小折射得到的低降速带成果,探讨了杭锦旗地区折射静校正替换速度(3 200 m/s)的可靠性;提供了通过综合分析地震、测井等其他地质资料来获得准确基岩速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85.
南海北部为张裂大陆边缘,在新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具有良好油气勘探前景.本文首次利用南海北部某区域长排列地震数据的远偏移距折射波速度计算方法获得南海北部地层层速度,并进行了分析,此外,还提出了非初至折射波的概念.本方法在共偏移距剖面上识别、拾取折射波层位,得到折射波走时的横向连续变化数据,利用不同共偏移距同一折射波层位的到达时差计算该折射层位的速度结构.该方法在南海北部陆坡某区域地震资料的应用,揭示了新生界地层层速度的整体结构,反映了新生代不同时代地层的速度变化特征,为进一步利用折射层速度资料探讨南海新生代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表明,与常规初至折射波法相比,远偏移距折射波能够提供更多的地质信息;该方法的初步应用能够对远偏移距折射波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视角.  相似文献   
86.
利用文登—阿拉善左旗长观测距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东段资料,辩识出4组地壳震相和3组地幔盖层震相.采用二维射线追踪走时反演和正演拟合交替计算方法,得到了包括鲁东隆起和华北裂陷盆地在内的地壳和地幔盖层二维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裂陷盆地基底深达6km以上,研究区壳内界面C1埋深约15km,C2界面深约25km,Moho面平均埋深约35km.上地壳速度6.0~6.1km·s-1,且横向变化较大;中地壳速度相对均匀约为6.2~6.4km·s-1;下地壳速度为6.5~7.0km·s-1,速度梯度较大.地壳平均速度与隆起和坳陷构造相关.研究区岩石圈底界面一般为75~80km,西端接近太行隆起构造时深至90km左右,向西呈明显加深趋势,地壳厚度呈现相同的增厚特征.地幔盖层上部速度8.0~8.2km·s-1,具明显正梯度特征.岩石圈平均速度在郯庐断裂带附近显著偏低.PmP和PLP震相存在不同程度的复杂性,意味着在本地区Moho界面和岩石圈界面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可能具有一定厚度或过渡带性质.结合其他研究结果认为,地幔盖层和下地壳速度梯度、界面性质差异与华北克拉通破坏相关,意味着破坏是一个渐变、缓慢和不均匀的过程.郯庐断裂带附近的低速应是其为软弱带的证据.  相似文献   
87.
本文由射线理论出发,简要地阐述了浅层折射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原理,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8.
大气折射对天文观测的影响大气折射还造成另一个影响天文观测的效应,称为大气色散。原来,空气的折射率还与光的波长(即颜色)有关,不同颜色的光在相同的介质中传播,因折射率不同而分散,雨后彩虹展现由红到紫的七色景象,正是由于同样原因(光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折射并产生色散)。由于大气色散,使得我们观测到的天体像,无论是目视的眼睛所见还是照相的底片留影,星像都呈现为一条垂直的细小光谱,紫端靠近天顶。天顶距越大,色散也越大。  相似文献   
89.
90.
针对多波束条幅存在的残余声线折射影响,加拿大Caris HIPS多波束资料处理软件除了支持声速剖面改正外,还提供了一个折射改正工具。该折射改正工具简单易用,效果所见即所得,能够快速消除声线折射产生的假地形。通过实测数据对这两种改正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