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28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国道324线粤西段风门凹滑坡的形成与整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门凹滑坡在国道324线粤西段约150km102个边坡当中,是变形破坏和造成灾害最严重的滑坡。滑体最大高度47m,宽170m,坡面38。,呈多级阶梯地形,由全风化及强风化花岗片麻岩组成。其中的粘土矿物和片状矿物含量达67%,地下水作用强烈。根据滑坡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本文提出抗滑桩连拱挡墙治理滑坡的方案。桩底穿过滑动面4m,桩及档墙高出地面1.5m,墙身设排水孔。墙背设地下水反滤层,路边排水沟内设垂直排水孔,坡面修三级平台和网格护坡,集中排除平台汇水,以达到抗滑护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2.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工程效果的数值计算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桩土接触问题及滑坡治理后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受力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成果还很少,结合现场勘查与工程设计,根据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中桩土相互作用特征,引入接触单元并编制有限元程序进行计算。根据抗滑桩锚固段的受力分布、桩体弯矩、位移及预应力因素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抗滑效果进行评价,提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最佳预应力值,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3.
魏作安  许江  万玲 《岩土力学》2006,27(Z1):1129-1132
抗滑桩是滑坡防治中的一种主要工程措施。桩间距是抗滑桩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不仅影响到滑坡治理效果,而且影响到工程造价,如何科学地确定桩间距?目前,工程界一般按照2~5倍桩宽度的经验公式来确定桩间距;理论方面,一些研究人员从桩-土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入手进行了一些探讨与研究,获得了多种复杂的桩间距计算模型。应用量纲分析法,从影响桩间距的因素入手,建立了桩间距的计算模型,为研究桩间距的计算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4.
崔溦  张志耕  闫澍旺 《岩土力学》2006,27(Z2):233-238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抗滑桩处理路堤滑坡的作用机理。分析方法采用强度折减法,桩土相互作用采用0厚度的弹塑性接触面单元模拟。给出了桩间距、桩的位置对抗滑桩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各种情况下桩的性状,结果表明:最大安全系数时的桩的布置位置与滑动形式有关,对于路堤滑坡而言,布置于坡脚处可以满足安全要求;适当减小桩间距可以提高路堤的稳定性,有利于土拱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5.
在二维剖面上,抗滑桩两侧岩土体规模及形态差异导致桩两侧静止侧压力的合力不等,且合力作用点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直接影响作用于抗滑桩上的弯矩与剪力。滑体在重力作用下存在整体滑动及侧向膨胀两种效应:当滑动面倾角较小时,侧向膨胀效应占优势,抗滑桩的设计荷载应依据桩两侧静止侧压力合力之差;当滑动面倾角较大时,滑动效应占主导地位,抗滑桩的设计荷载可根据各种条分法来确定。此外,通过有限单元法算例说明数值计算方法是求解静止侧压力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6.
大量穿越山地丘陵区的高压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常位于滑坡灾害高易发斜坡地段,施加适当防护措施提高其稳定性,是保障输电线路持续安全运行的关键.为研究不同防护措施对杆塔基础滑坡的防护效果,以湖北省巴东县燕子滑坡为地质原型,设计制作物理试验模型,分别开展了极端降雨条件下滑坡在无防护、施加抗滑桩与格构护坡时的物理模型试验,从试验角度...  相似文献   
117.
118.
在深入分析可靠度指标的几何意义和响应面法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NSYS和响应面法的可靠度算法与步骤。分析了陕西省吴起县大路沟巨型黄土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滑坡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滑坡治理工程的设计资料,建立了基于ANSYS的抗滑桩桩土体系有限元模型,经过自重作用下桩土结构有限元分析,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选取滑体土重度、滑面土内聚力c和内摩擦角、滑面以下土的压缩模量Es;4个随机变量,基于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CCD)法和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平台,建立了抗滑桩的可靠度分析模型,并研制了对应算法。工程算例结果表明:当试验点数量N=25时,抗滑桩结构的失效概率Pf=0.35%,可靠度指标=2.70,从而验证了基于ANSYS和CCD响应面法建立抗滑桩可靠度计算模型及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9.
地震震裂山体是四川"5·12"地震灾区发育的具有"裂"而未"滑","松"而未"动"特征的一类典型滑坡地质灾害。通过对绵竹市清平乡三兴庙滑坡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的详细描述,着重分析了地震震裂山体——三兴庙滑坡变形的破坏机制和影响因素。综合运用参数反演和室内试验等方法确定了滑体和滑带土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滑坡推力法建立了滑坡稳定性分析模型,对5个潜在滑动带进行了不同工况计算,提出了三兴庙滑坡的综合治理方案:结合地表排水工程,在滑坡变形区主滑段前缘设置抗滑桩,通过抗滑桩将滑坡下滑力传递至深部稳定地层,并满足上部滑体不产生越顶现象;在已滑塌区后缘设置板桩式挡墙,清除危岩,平整坡面,一方面起到保护坡脚安置区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滑塌物质固定在上部,起到回填压坡脚之功效,促使滑体逐渐发展为自然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0.
描述了铁生沟矿邻区滑坡山体的地形、岩性、滑动规律和特点,圈出了滑坡体及其可能的致灾范围。从滑体岩性、滑面、大气降水和人工活动等方面分析了滑坡活动原因,指出山体滑动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其中下段的粘土滑面是内在原因,强降水和人工切坡是诱发因素。提出了挖砌截、排水沟,表层防渗处理,削坡减荷,埋置抗滑桩和注浆加固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应用多手段进行综合治理,该滑坡山体可以得到彻底治理,并能够确保该矿生活区居住职工家属和矿井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