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地球》2013,(9):16
正前言刚刚过去的这个盛夏,热浪席卷国全球,用媒体的形容就是地球进入"烧烤模式"。专家指出,异常的酷暑是近极端天气的表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极端天气的出现?是谁在"烧烤"地球?通过一层层抽丝剥茧,我们看到,极端天气的背后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背后是碳排放,碳排放的背后是人类的现代生产方式。自有人类以来,各种各样的气体便源源不断地排入地球大气层中。当地球人口数量较少而地球承载能力较大时,这不会造成什么  相似文献   
82.
朱金花 《地下水》2012,(3):94-96
以水功能区为基本单元,采用一维水质数学模型分析计算渭河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以纳污能力为约束条件,分析归纳出各水功能区和支流区域的排污控制量和削减量;并分析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和实际承载状况的空间分布。就流域的水环境治理措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布局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3.
为进一步规范县城规划区内的土地、建设管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把好土地供应闸门,使县城规划、土地、建设工作依法步入规范、科学、有序的轨道,汝阳县委、县政府从完善长效机制入手,对县城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部门联动,不断增加城市发展承载能力,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4.
隧道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极限状态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冀蒙  仇文革  王航 《岩土力学》2012,33(11):3345-3351
当前既有以及新建的隧道结构大多采用复合式衬砌形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初期支护不可避免会出现劣化甚至失效的情况,会对隧道结构整体的承载力及耐久性造成影响。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采用可劣化的石膏模型制作初期支护的各构件,对其劣化失效过程进行模拟,记录二衬结构的状态变化,再通过增加荷载确定隧道结构整体承载力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钢架和喷射混凝土层的劣化对二衬结构的影响要比锚杆劣化的影响大得多,然而单纯的初期支护失效并不会造成二衬结构的破坏,且二衬结构还有较大的安全余度;初期支护构件劣化都会造成隧道结构整体承载力的降低,锚杆的影响最为明显,钢架及喷射混凝土失效对整体承载力降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5.
当前,针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无序等问题,我们应立足基本国情,以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注重国土开发的生态文明导向,实施有序有度的国土开发,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辽阔的国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共有家园。目前我国存在国土空间开发无序、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加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等突出问题。我们应立足基本国情,以资  相似文献   
86.
人地系统可持续过程、格局的前沿探索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樊杰 《地理学报》2014,69(8):1060-1068
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在人文地理学前沿问题探讨的综述,阐释了人—地系统相互作用时空分异规律是现代地理学最高层级的科学难题、也是决定未来地理学前途的关键问题的认识,提出了截至目前开展人地系统综合研究所采用的“过程归纳、区域比较、定性分析、逻辑判断”等4个实用方法,并围绕着区域均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地域功能、空间结构等4个前沿领域,讨论了影响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驱动力、自然圈对人类活动圈层的作用、综合地理区划原理和方法、以及“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等研究的学术思想,探讨了“未来地球”框架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意义和重要命题,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基础研究和决策应用贯通”的复杂性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和综合研究集成方法体系建设,将深刻影响着人地系统过程和格局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7.
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进展与主要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通过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 ①初步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与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②创新地将“光纤技术”应用于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相关成果引领了光纤监测技术发展; ③编制了1:5万比例尺的环境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和要求; ④创新形成了3个层次环境地质调查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了3种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体系和大流域环境地质工作模式; ⑤建立了江汉平原地球关键带监测网络,编制了平原区地球关键带调查技术方法指南; ⑥提出了长江流域重大水利工程与生态地质环境多元响应研究思路,创新构建了一套多模态传感器调查系统,提出了重大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新判断; ⑦建立了长江中下游不同沉积单元区第四纪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序列,构建了重点地区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提出了长江贯通时限和演化新认识; ⑧编制了流域、经济区和城市系列地质调查报告和图集,成果转化与服务成效显著。该工程进展及成果提升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调查工作水平,可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绿色生态廊道打造、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脱贫攻坚工作等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8.
砂土中抗拔桩与抗压桩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单桩在抗拔与抗压条件下承载能力、桩身轴力以及侧摩阻力分布规律的不同,进行了砂土中长径比大于40的抗拔桩与抗压桩室内模型试验,通过桩身内设置电阻应变片,测得各级荷载下桩身不同深度的应变。分析表明,抗拔桩不论是位移还是位移增长速率,都远远超过抗压桩。因此,抗拔桩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桩顶上拔量来确定抗拔承载力。抗拔桩与抗压桩的桩身轴力分布具有相似的特性,试验所得抗拔总侧摩阻力折减系数?=0.56。抗拔桩与抗压桩侧摩阻力都是从上部开始发挥并向下传递,随着荷载的增加,上部侧摩阻力变化很小,桩身中下部侧摩阻力迅速增长。抗拔桩桩端部侧摩阻力表现出弱化效应,抗压桩则表现出强化效应。  相似文献   
89.
苏慧艳  王文  吴喜军 《地下水》2009,31(1):89-90
介绍了朝阳市水资源评价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同时对评价工作中的降水量、水资源量、水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模清了全市水资源情况,了解了全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能力。  相似文献   
90.
太湖流域水质型缺水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朱威 《湖泊科学》2003,15(2):133-138
在对太湖流域水质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因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问题在太湖流域十分严重,正常年份流域优质水资源缺水量在(20-35)×108m3之间. 如今后水质型缺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可能影响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针对流域水质型缺水的特点,提出在加强流域水污染治理同时,太湖流域宜选择以长江、太湖和山区水库为主要水源地的长期供水格局,当前要抓紧建设“引江清水通道”,调引长江优质水资源入太湖. 同时鉴于太湖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建议流域沿江、沿海、沿杭州湾城镇的生活污水在二级处理的前提下,应实施流域尾水截流外排管道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