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368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1407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谭世燕  石义强  赵育捷 《世界地质》2001,20(2):155-160,2091
松辽平原在地貌和地质上都是一个盆地。盆地中心区域上地幔隆升形成地幔枕,使本地区成为地壳中的一个热点,具有较高的地热背景。盆地是汇水区,盆地中部地域自然就成为地下热水主要的分布区。松辽盆地地热资源开发远景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32.
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系层序地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强  于炳松 《现代地质》2001,15(3):254-254
不同的古地理背景和构造背景下层序发育的结构样式及其主控因素是极不相同的。本文旨在建立和完善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纪碳酸盐岩的层序地层系统和层序地层格架 ,探讨形成不同的层序地层结构样式的控制因素以及碳酸盐岩层序与油气生、储、盖之间的联系 ,并将其与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以及国外同期地层进行对比 ,探讨克拉通背景碳酸盐岩层序形成与发育的主控因素。根据层序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沉积学等对露头和钻井进行综合研究 ,识别出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纪 19个三级层序 ,7个超层序 ,2个超层序组。将 19个三级层序归并为4种…  相似文献   
133.
内蒙古临河—集宁断裂带中段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德臻  李龙等 《中国区域地质》2001,20(4):337-342,347
内蒙古临河-集宁断裂带是华北地台北缘的一条重要断裂带,对其中段沙湾子-大老虎店段进行了重点解剖。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场特征,结合构造形迹特征,对该断裂带的构造演化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大地构造意义。该断裂带在航磁、重力及深震剖面上都有明显的反映。对断裂带上韧性剪切带、碎裂岩带、推覆构造、断层、褶皱等构造形迹的研究表明,该断裂带是一条自新太古代至今长期活动的构造活动带,控制着该区地质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134.
135.
中朝准地台东部的地壳上地幔Q结构y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正勤  叶太兰 《地震学报》1996,18(1):97-102
根据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CDSN)记录到的长周期面波资料,测定了中朝准地台东部地区周期从10~146 s的基阶瑞雷波QR值.并用随机逆反演方法反演得到了4条路径上的地壳上地幔Q模型.结果表明:中朝准地台东部地区的地壳平均Q值为200左右,地壳中部(深度10~20 km处)有弱衰减层,该层可能与壳内易震层有关.在地幔顶部普遍存在一个厚约70 km的强衰减层(低Q值层),其顶部埋藏深度约为80 km.中朝准地台东部地区的基阶瑞雷波实测QR平均值介于构造稳定区和构造活动区之间,而更趋近于构造活动区域.   相似文献   
136.
扬子地台北缘前陆逆冲带及其内煤田构造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7.
扬子地台西缘新生代富碱斑岩中的深源包体及其意义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新平 《地质科学》1992,(2):183-189
扬子地台西缘的碱性正长斑岩中发现由镁铝榴石聚晶,榴辉岩,榴闪岩,麻粒岩等组成的下地壳包体。推测杨子地台下部存在麻粒岩—榴辉岩高级变质相系的基底地层,它们可能是比早元古代大红山群更老的基底地层,也可能是构造机制造成的高级相转变。广泛分布在杨子地台西缘的喜山期富碱斑岩的原始岩浆可能有统一的形成机制,岩浆源区在壳幔边界,深部壳幔物质混染。随着杨子板块向西俯冲,岩浆源区深度加大,其原始岩浆的碱质也随之增加,所以西部的斑岩更偏基富碱。斑岩体的分布西界已到达澜沧江附近,这也可能是扬子板块地壳消失的边界。  相似文献   
138.
杨汉君 《地层学杂志》1992,16(3):216-218
<正> 扬子准地台西缘龙门山推覆体构造带矿山梁—天井山复背斜推覆体中,出露一层厚31—85m,由南向北分别超复于寒武系、志留系之上的石英砂岩层,广布于四川江油县五花硐—广元上寺一带,历来视为早泥盆世平驿铺群(组)。 平驿铺群(组)始于“平驿铺石英砂岩”。系赵玉曾、黄汲清(1931)将平武平驿铺唐王寨向斜中厚达2500m以上的含灰、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夹杂色砂岩、泥质粉砂岩地层,命名为平驿铺石英砂岩。乐森(王寻)(1956)将龙门山唐王寨向斜北西翼下泥盆统划分为平驿  相似文献   
139.
<正> 近年来,伊陕地台区鄂尔多斯盆地,相继在天环、靖边-横山、子洲-镇川堡-佳县等地发现了大气田,引起了地学界的关注。本文试图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与其毗邻的华北地洼区冀晋地穹系的  相似文献   
140.
笔者在研究有关文献和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后发现.地洼学说近十余年来进展显著,科研成果累累.被称为当代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但系统地研究其成长过程尚欠缺.为了促进地球科学的不断发展。总结经验与教训。扩大学科间的交流.本文重点论述了地洼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进展阶段与特点;发展总体趋势;学说的前景和展望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