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624篇
地质学   519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1年   1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分布的构造混杂岩带为研究古亚洲洋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下二台岩群"作为该构造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仍存在争议。详细的研究表明下二台地区变质火山岩原岩包括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为一套钙碱性火山岩,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根据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分为变质酸性火山岩和变质中性火山岩;二者均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负异常不明显,但变质中性火山岩稀土总量低于变质酸性火山岩,变质酸性火山岩明显亏损Sr、P元素,结合野外产出面积和高场强元素相关性特征,认为二者不是同一基性岩浆分异的产物。变质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41~348Ma,代表其原岩结晶年龄。变质酸性火山岩原始岩浆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变质中性火山岩原始岩浆来自于俯冲带附近岩石圈地幔,并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二者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下二台岩群"由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地质单元叠置混杂而成,称其为"下二台"构造杂岩更为准确。下二台地区变质火山岩表明在早石炭世初,古亚洲洋板块已经南向俯冲,在华北板块北缘形成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早石炭世变质火山岩原岩为这一俯冲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92.
介拉斯台盆地处于扎兰屯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带中段,是国内中生代火山岩最为发育地区之一,多期次断裂、火山活动强烈发育,铀成矿地质背景优越。文章通过对介拉斯台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基底和盖层的含铀性、潜火山岩、断裂、火山机构、热液蚀变、铀矿化等铀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并结合航放、化探及遥感找矿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介拉斯台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潜力,圈定成矿远景区5处。  相似文献   
93.
文章探讨了广西沉积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划分了沉积矿床成矿系列;建立了海相沉积矿床和陆相沉积矿床两种成矿模式;新提出台沟相沉积和海沟相沉积矿床;呼吁重视对台沟相和海沟相沉积矿床的研究和找矿。  相似文献   
94.
通过选取大量震例,分析了九江台所产生的震级偏差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校正意见。  相似文献   
95.
关于东亚大陆磁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近三十年来的地面测量资料和东亚地区11个地磁台的资料,以及1965.0、1975.0国际地磁参考场等资料,对东亚大陆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东亚大陆磁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场源深度的估算,东亚大陆磁场的中心位置及其磁场强度、磁场方向,近三十年来东亚大陆磁场的长期变化特征等。得到的主要结果是:1.东亚大陆磁场的中心位置近三十年来没有西向漂移的迹象,从而推断它的长期变化主要由场源强度的变化所引起,而不是主要由非偶场的西向漂移所引起;2.东亚大陆磁场的中心与它的长期变化的中心不相一致,同时,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还可能存在一弱中心。  相似文献   
96.
本文讨论了磁通门式磁力仪探头轴偏离磁子午面对测磁倾角的影响和探头轴偏离水平面对测磁偏角的影响。叙述了自制的磁通门式地磁倾角仪与比测的结果,标准误差≤±0.1。  相似文献   
97.
60年代末与70年代末中国4个地磁台处Jerk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场的影响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从地磁月均值中消除,本文用通日月均值资料分析了广州、余山、兰州和北京的Jerk的大小.结果显示,上述4台的X和Y分量都存在二次寻数阶跃.Z分量上Jerk不明显,只有兰州和北京台较易看出60年代末的Jerk.由于本文结果是尽量消除外场影响后的结果,又是中低纬度地区的结果,所以作者认为它可支持Jerk是源于地核的推论,而且认为应将60年代末的Jerk与70年代末的Jerk一并研究.  相似文献   
98.
本文研究甘肃省东部地区的短周期地磁变化的特点,由此推测地下存在东西方向的一条电导率异常带.结合地热和地震活动现象,对高电导率异常的成因提出了初步解释,最后,试图探索电导率异常与地磁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
大姚6级双震前的地震前兆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连续形变观测资料中除了存在于整个时间域的短周期潮汐信息(固体潮)外,还有出现在某个时间段的长周期非潮汐信息.如何从时间或空间上认识和提取这些信息.成为认识地震过程和进行地震预报关键和迫切的问题之一。利用小波分析的时一频特性和奇异性检测特性,对大姚6级双震前的连续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提取潮汐资料中的非潮汐信息。发现在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形变台站都接收到了相同频段的异常信号.周期为几天到十几天,出现在各个台站的时间也大致相同。这些在震前具有一定时、空分布的信息有可能是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100.
以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核心精神为指导思想,根据高等教育扩招和新校区建设的需要,结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际,提出了新校区校园规划建设的方案和实施步骤,同时系统地阐述了校园建设及管理的新思路.综合分析了大学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