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1篇 |
免费 | 486篇 |
国内免费 | 62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8篇 |
大气科学 | 531篇 |
地球物理 | 466篇 |
地质学 | 1152篇 |
海洋学 | 558篇 |
天文学 | 44篇 |
综合类 | 216篇 |
自然地理 | 2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119篇 |
2019年 | 119篇 |
2018年 | 89篇 |
2017年 | 111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185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71篇 |
2011年 | 149篇 |
2010年 | 142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26篇 |
2006年 | 118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83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111篇 |
2000年 | 71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0年 | 2篇 |
194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反映煤储层渗透性的参数之一——块煤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储层的渗透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体结构,煤体的整体结构决定煤炭筛分试验所获得的块煤率,所以块煤率可以从整体上反映煤储层的渗透性。辽中地区几个矿区煤储层块煤率与渗透率有很好的相关性,为块煤率作为评价煤储层的参数之一,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992.
利用1982—2009年全球热带云团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英国Hadley中心海温资料,并引入热带云团生成率(Genesis Productivity,GP)来分析EP(Eastern Pacific)El Nio和CP(Central Pacific)El Nio事件与西北太平洋热带云团发展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夏秋两季GP与Nio3指数在东南区(SE)均为显著正相关,在西南区(SW)仅秋季呈显著正相关;GP与EMI(El Nio Modoki Index)指数在夏季SE区域为显著正相关,在秋季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SCS)区呈负相关。2)在EP El Nio年,夏季SE区域的GP增大与低层涡度、高层散度以及低层相对湿度的相对增大一致。夏季SW区域与秋季SE区域的GP增大与有利的高低空配置相关,La Nia年则与之相反。3)在CP El Nio年,夏季SE区域的GP增大伴随着低层涡度和高层散度的增加,同时与充足的水汽及弱风切变相吻合;而秋季SCS区域的GP下降源于正涡度带、正散度带以及水汽带的东移。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有关法律精神及其条文条款的理解,简述了气象信息服务供需合同的基本要求;结合真实合同案例,指出了气象信息服务供需合同中的常见法律缺陷;最后,针对今后如何保证签订的气象信息服务供需合同文本严肃规范且无缺陷的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4.
青海器测时期以来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青海省26个代表站1961~2002年气温月资料,给出了加权平均的气温标准序列,分析了青海近42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气温呈上升趋势,升温率为每10年0.25℃.年平均气温20世纪60年代最低,70年代起气温逐渐升高,进入90年代后升幅最为明显,并达到年代平均气温最高值.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差异,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趋势普遍存在不对称性.青海气温变化趋势与同期全国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全年和秋、冬两季青海气温的升温率明显大于全国气温升温率,年平均气温变化的位相超前于全国气温变化5~6年,这一结论有助于证实"青藏高原主体可能是我国气候变化的先兆地区"的论断. 相似文献
995.
影响相似预报效果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相似预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利用3月份降水的预报试验结果,讨论了因子场数、资料范围、样本长度等对相似预报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呼伦贝尔市1973—2012年4—10月地面0cm温度观测资料,对在全球变暖环境下地面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呼伦贝尔市地面温度呈现随纬度和高度递减的分布方式,各台站地面温度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平均年倾向率为0.82℃/10a,夏季变率明显高于秋冬季,秋季各台站间的变率差距较大。大多数台站2007年为地面温度显著偏高的异常年,突变大多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10年代初期,重现期百年一遇在40.9-34.8℃之间变化,20a一遇在33.7~39.4℃之间,新巴尔虎左旗较高,根河较低。 相似文献
997.
<正>1引言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山区,由于受地质、地势等条件的限制,架空线路的杆塔接地装置的工频率接地电阻往往达不到要求,而杆塔接地电阻对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又十分重要,需要把接地电阻降下来,这时要根据每基杆塔的实际情况,认真查看地质、地势、测试杆塔周围各个不同深度的土壤电阻率,然后根据每杆塔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降阻措施。 相似文献
998.
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防护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武汉地区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云地闪电资料,统计分析了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其直击雷防护效率,为该地区的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统计分析表明,武汉地区年平均云地闪电次数为45693次;负闪电占闪电总数的96.0%,平均负闪电强度为32.6 kA;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4.0%,平均正闪电强度为38.3 kA。4-8月闪电占全年闪电总数的96.9%,其中7-8月闪电占全年闪电总数的70.8%,9月至次年3月闪电仅占全年闪电总数的3.1%。正、负闪电强度主要集中在10-50 kA,平均陡度为12 kA/μs左右。通过统计分析,拟合出适合武汉地区大于某一雷电流幅值累计概率方程。武汉市新洲区西南部与黄陂区东南部交接地区和江夏区东部地区是闪电高密度中心,年平均闪电次数在8.5次/km~2以上。武汉地区建筑物直击雷保护范围按照1、2、3类防雷类别设计时,其绕击率分别为1.3%、3.3%和11.5%,反击率分别为0.1%、0.2%、1.6%。 相似文献
999.
利用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月平均比湿资料,通过直接对比湿q进行多年平均计算、气候倾向率分析、EOF分解等,研究了1979-2015年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大气蕴含潜热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原大气蕴含潜热从低层向高层逐渐减少,且夏季蕴含潜热最多,其次为春、秋,且两季分布特征大致相似,冬季蕴含潜热最少,各季大值均集中在高原东南部及南部;蕴含潜热整体呈增长的趋势,夏季增长最快,冬季最慢;高原西部和云贵高原地区大气蕴含潜热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夏季减小最快,冬季减小最慢;EOF分析中,各积分层以及整层[地表到500 hPa积分(第一积分层);500~400 hPa积分(第二积分层);400~300 hPa积分(第三积分层);地表到300 hPa积分(整层)]在第一模态下均大致呈正分布;在第二模态下均呈“正-负”的偶极子分布(其中第一积分层和整层为西南—东北“正-负”分布,其余两层为东—西“正-负”分布),说明蕴含潜热在这两种分布状态中的变化趋势均存在反相关系);在第三模态下均在西北—东南方向为“正-负-正”的分布。各积分层以及整层除第二模态年际变化相对明显外,其他两个模态年际变化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月平均海温场与兴安盟作物生长季气温相关相似预报刘宽晓(兴安盟气象处)1相似模型的建立取历史上几个典型的高温年1952、1955、1967、1975、1982、1938年和典型的低温年1954、1957,1960、1972、1976年。从相关普查知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