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29篇 |
免费 | 650篇 |
国内免费 | 13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篇 |
大气科学 | 23篇 |
地球物理 | 504篇 |
地质学 | 2622篇 |
海洋学 | 2932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258篇 |
自然地理 | 4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169篇 |
2022年 | 202篇 |
2021年 | 185篇 |
2020年 | 179篇 |
2019年 | 191篇 |
2018年 | 180篇 |
2017年 | 182篇 |
2016年 | 234篇 |
2015年 | 176篇 |
2014年 | 356篇 |
2013年 | 225篇 |
2012年 | 288篇 |
2011年 | 256篇 |
2010年 | 267篇 |
2009年 | 279篇 |
2008年 | 298篇 |
2007年 | 234篇 |
2006年 | 301篇 |
2005年 | 195篇 |
2004年 | 187篇 |
2003年 | 180篇 |
2002年 | 186篇 |
2001年 | 192篇 |
2000年 | 165篇 |
1999年 | 126篇 |
1998年 | 119篇 |
1997年 | 141篇 |
1996年 | 129篇 |
1995年 | 122篇 |
1994年 | 130篇 |
1993年 | 112篇 |
1992年 | 126篇 |
1991年 | 129篇 |
1990年 | 127篇 |
1989年 | 9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对数比统计分析及粒度数据中沉积水动力环境信息的萃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物粒度研究是沉积水动力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闭合效应的影响,经典统计方法难以揭示粒度数据的真实特征。对数比统计分析是克服闭合效应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波罗的海西部和南海北部的两个研究实例,在原始数据的经典统计分析不能揭示样品的自然分类的情况下,以粒度数据的对数比变换为基础的RQ型主分量分析揭示出各沉积物类型之间的明显差异,而根据这种沉积物分类进行的沉积分区清晰地反映了沉积水动力环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2.
123.
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强度变化原位测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研究区位于1964~1976年黄河由刁口入海时形成的水下三角洲叶瓣上。1995年为石油开采在潮坪上构筑的交通设施对波浪形成良好的屏障。在屏障两侧各选一典型研究区,于1999年和2002年进行了大量对比性现场原位土工测试,探讨了波浪对黄河口沉积物的次生改造作用,结果表明:(1)较强的波浪荷载作用,不会提高海底沉积物的表层强度,只是导致不均匀程度随水动力作用的时间增长有所加大:(2)较强的波浪荷载作用,使得海底表层沉积物之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土体强度提高,形成强度硬层:(3)海底沉积物强度沿着剖面线在平面上呈现周期性或间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4.
岩溶作用季节性变化对洞穴沉积物沉积速率的影响研究——以重庆雪玉洞地下河系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雪玉洞地下河系统为例,通过对2007年2月―2011年9月的水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对洞穴沉积物沉积速率和洞穴CO2浓度的监测,发现雪玉洞地下河水化学成分受围岩的岩溶作用控制,地下河水中的3HCO、Ca2+分别占总离子的84.2%~94.4%,水化学类型为Ca2+-3HCO型。与西南其他岩溶研究区相比,该研究区域由于上覆植被好、枯枝落叶多、土质松软、岩石裂隙发育等因素,促使雨季岩溶作用较旱季异常强烈,雨季地下水中的3HCO、Ca2+和电导率较旱季分别高出20.1%、29.9%和16.5%。洞穴滴水在滴落过程中释放出CO2,导致洞穴CO2浓度升高,但由于雨季水源较旱季更为充裕(洞内表现为滴水增多),因而雨季的洞穴沉积速率较旱季高82.5%。雪玉洞内温度稳定、水汽饱和以及CO2浓度较高,使得岩溶沉积不易风化、色白如玉。 相似文献
125.
西藏地堡那木岗矿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SS等软件对矿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选用平均值±3倍标准差(X±3S)作为上下限反复剔除原始数据的特值,使元素含量服从正态分布.最后以X+2S作为异常下限(T),以1T、2T、4T三级浓度分带,圈定Cu、Au、Ag、Mo单元素异常和Au-Ag-Mo综合元素异常,揭示矿区内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将异常区与矿区地质特征、矿床(点)套合分析,表明异常受地层、断裂、围岩蚀变控制,对寻找矿(化)体、断层、围岩蚀变带有指示作用.最终,优选2处远景区,分别为3号综合异常区中心北北西方向至北东向断裂附近,1号、2号综合异常区及其东侧组成一个走向为东西向的异常带. 相似文献
126.
台湾东部海域沉积物波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剖面对沉积物波的分布、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沉积物来源和成因进行了探讨。识别出的沉积物波域主要位于台东峡谷与陆坡其他峡谷的交汇区,单个波形的波长为0.8~7.2 km,波高为18~75 m左右,呈NE—SW向展布。台东峡谷弯曲段内侧向上坡迁移的沉积物波,其底界发育块体流沉积,内部可细分为下部过渡单元和上部波形单元。弯曲段外侧的沉积物波呈垂向加积的特征,底部无块体流沉积。基于沉积物波的几何形态,估算整个波域的流体厚度在196~356 m之间,流体速度在15~21 cm/s之间。沉积物波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分布规律以及数值计算表明这些沉积物波为浊流成因。台湾东部海域沉积物波域的发育与台湾西南部的沉积物波域一样,是台湾造山运动的沉积响应。距今3.5 Ma以来花东海脊的形成以及广燠火山岛—绿岛—兰屿火山岛间闸口的抬升和封闭使得沉积物经由卑南溪及海下水道向南输送到绿岛西侧的台东海槽残留弧前盆地时受阻,转而沿台东峡谷及陆坡冲沟体系向东输送入花东海盆。浊流沉积物沿着峡谷/沟谷体系向下坡方向输送的过程中,在峡谷/冲沟的嘴部等地形限制性降低的位置卸载,或在台东峡谷的高弯曲段漫溢出来,从而形成沉积物波域。 相似文献
127.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约200年样品的矿物,着重分析了重矿物的组合、含量变化、形态特征等,把珠江口重矿物的平面分布划为五个重矿物区。综合分析重矿物各方面的特性和搬运、沉积过程后认为,珠江口重矿物主要来源于西、北江,其次为东江、海岸和岛屿的近源积也有局部意义。指出珠江口为现代陆源物质充填的河口湾;其沉积环境控制了重矿的矿物组合、形态特征、含量变化和分区;重矿物沉积形成过程的规律性、可供寻找地质时期的现代的浅海(古滨海)砂矿借鉴。 相似文献
128.
应用^57Fe穆斯堡尔谱学的方法对南海经东北部和珠江口沉积特物进行了Fe的价态及相对组成的研究,了环境变化对南海东北部沉积物Fe的价态的影响,研究了珠江口沉积物Fe^2+/Fe^3+的比值和溶解态Fe含量与盐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9.
对取自南海南部的15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粒度参数计算和Q型聚类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沉积类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粒级组分为黏土和粉砂,底质类型主要为泥,还有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平行于等深线基本呈带状分布;结合Q型聚类分析结果,研究区沉积物可分为外陆架及陆架坡折区粗粒沉积物(砂和粉砂)和陆坡区细粒沉积物(泥)两类,500 m等深线是两类沉积物的分界线;对比粒度分析结果,判定两类沉积物属于不同成因类型,外陆架及陆架坡折区是现代沉积和残留沉积的混合沉积,陆坡区是现代沉积;影响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物源、水动力条件、水深与地形及洋流。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