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7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9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篇 |
大气科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30篇 |
地质学 | 301篇 |
海洋学 | 12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04篇 |
自然地理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51年 | 1篇 |
194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近年来在辽西热河群发现了大量中生代鸟类化石和兽脚类恐龙化石,从而使鸟类的起源问题成为国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最近又发现了全身披羽的“奔龙”化石,不少学者进一步认识定鸟类起源于小型兽脚恐龙。本文从地层学、年代学及生物的趋同演化等多方面对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观点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82.
83.
84.
85.
86.
四川天全地区晚三叠世地层中发现恐龙足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中不仅蕴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1],同时四川也是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类型最多的省份。截至1995年,中国已经命名的恐龙足迹化石有28个属、35个种,其中四川就有15个属、17个种[2]。时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石是在四川彭县发现的磁峰彭县足迹Pengxianpus,Y oung et Y oung,1987),分布于晚三叠世须家河组之中,共发现2个足迹形成的单步,被认为是原蜥脚类恐龙所留[2]。最近,笔者在进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四川盆地中生代恐龙动物群研究》项目工作中,在四川盆地西部天全县城以北2km青衣江右岸的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地层中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该处恐龙… 相似文献
88.
气候与环境变化是影响生物群演化的关键驱动因素,因此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所处的古气候与古环境背景对于探讨生物盛衰甚至灭绝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盛产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但迄今对于古气候-环境演化与恐龙种群数量和多样性演化联系的研究相对匮乏.东秦岭地区发育多个晚中生代-早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蕴含大量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和蛋、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是开展古气候与恐龙动物群多样性演化关系,探究恐龙灭绝原因的理想场所.本研究对东秦岭灵宝盆地好阳河剖面开展环境磁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重建了该区晚白垩世-早始新世期间的化学风化强度和古水文循环过程,以揭示生物-环境协同演化的关系.化学风化强度和磁化率记录表明晚白垩世-早始新世期间灵宝盆地古气候-水文环境发生了三次大的阶段性变化:在约74.4~68.0 Ma,研究区处于水动力较稳定的深湖相沉积环境和逐渐变冷的气候状态;随后68.0~65.8 Ma时期研究区逐渐干旱化,水文波动变强;在65.8~54.7 Ma,区域气候变化强烈,呈现明显增强的干湿水文循环.本研究揭示了古气候-水文环境变化与恐龙种群演化的关系,提出东秦岭地区在晚白垩世末期(约68~66 Ma)的气候干旱化及变强的水文波动可能是驱动该区恐龙动物群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为深入理解生物-环境协同演化提供了新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