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5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360篇
测绘学   168篇
大气科学   598篇
地球物理   225篇
地质学   476篇
海洋学   310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46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印度—太平洋暖池是地球上最大的暖表水,主要热量来源自大气、大气对流和强降水。西太平洋暖池区海表温度(SST)微小的变化可影响到哈德利和沃克环流的上升位置和对流的强度,进而扰动行星尺度的大气环流、大气加热以及热带水文。西太平洋暖池气候变化主要来自对翁通爪哇高原单一低沉降速率的ODP806b站位的研究,它作为热端部分用于监测整个新近纪大尺度区域气候和梯度的变化。而更高分辨率的站位在西赤道太平洋的边缘海,但往往它们受到局部过程的强烈影响。因此,  相似文献   
42.
43.
斧足是织锦巴非蛤重要的食用部位。本研究检测了94个织锦巴非蛤斧足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和3个颜色指标L*(明暗度)、a*(红绿值)、b*(黄蓝值),发现织锦巴非蛤斧足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颜色指标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织锦巴非蛤斧足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与颜色指标L*、a*、b*之间相关极显著(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46、0.569、0.449。本研究表明,斧足颜色越深,其类胡萝卜素含量也越高可能是一个普遍规律,这对我们接下来选育高类胡萝卜素含量贝类提供了一种直观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4.
高温刺激导致虾夷扇贝死亡因素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究了高温刺激导致一龄和二龄虾夷扇贝死亡的原因。在高温刺激以及恢复过程中,两种贝龄的扇贝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两者的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活性、p53蛋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以及HSP70(heat shock protein 70)含量在高温刺激以及恢复过程中的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这些酶的活性(TAOC活性除外)以及蛋白质含量(p53以及HSP70)均受到贝龄、处理时间以及两者综合作用的显著影响。经过Cox模型分析可知,虾夷扇贝受到高温刺激后的存活受到贝龄、GPT活性、TAOC活性、p53含量以及HSP70含量的显著影响。此外,高温刺激会影响扇贝的心跳频率以及心输出量,从而影响心脏对机体的供氧供血能力,影响扇贝对高温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5.
基于Wishart分类器的全极化SAR图像H/α分类方法应用于海岸线分类,可区分不同海岸线类型。在聚类过程中,传统H/α-Wishart方法时常将各类聚类中心对应的散射机理混淆,使得同为单次面散射的淤泥质与砂质海岸线类别难以区分。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改进型的辅助分层分类方法。算法运用单次反射特征值相对差异度与极化总功率系数构成的二维特征空间,结合支持向量机得到最优分界判据,以分离初始分类结果中混淆的淤泥质与砂质海岸线。实验表明,改进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淤泥质与砂质岸线,分类混淆矩阵对应kappa系数由0.794提升至0.853,分类识别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6.
吴海威 《地质科学》2018,(2):774-780
天长(一天时长)是地球自转速度的直接反映。古生代-中生代化石记录的天长数据表明,古生代-中生代期间的天长随时间呈线性增加。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这意味着同时段地球自转速度呈线性衰减。如果把这个趋势应用于地球历史的全过程,计算结果为4.519~4.495 Ga,与目前公认的地球绝对年龄4.54 Ga一致。这意味着,从这个时间点起,地球有一种自转速度衰减的总趋势。地球自转速度衰减年龄等值于地球年龄说明:1)所测量的陨石样本生成的时间(表征地球年龄)与地球受月球吸引形成自转减速的时间几乎相同。这意味着地-月体系形成之前的地球比该陨石表征的地球年龄更为古老。2)地球、月球、自转速度衰减时长,三者的年龄呈现等值状态,因而此结果与月球起源于大碰撞的假说可以匹配。  相似文献   
47.
陈建平  吕相伟  邱岩  董军 《世界地质》2018,37(4):1295-1300
本次室内土柱淋滤实验通过改变Na~+、H~+、NH_4~+浓度来模拟现实生活中不同浓度的生活污水、酸雨及农业施肥灌溉对浅层地下水总硬度的影响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淋滤液浓度越高,所对应的淋出液的总硬度峰值就越高。相同浓度的Na~+、H~+、NH_4~+进行土柱淋滤实验时,NH_4~+所对应的淋出液总硬度的峰值最大,H~+次之,Na~+最小且NH_4~+所对应的整个实验用时最短,在相同浓度单一离子作用下NH_4~+对浅层地下水硬度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8.
龚磊  王新峰  宋绵  张涛  吴玺 《地球学报》2018,39(5):587-592
本文聚焦于反映地下水宏量离子组分总量的溶解性总固体,应用统计描述、相关分析法、离子比例法分析了其在兴国县全境的分布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兴国县89.8%采样点的溶解性总固体含量都处于200 mg/L以内,但存在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在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变质岩类裂隙水和花岗岩类裂隙水中溶解性总固体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37、0.77、0.56和0.59。对1977—2018年两期地下水水质数据分析,兴国县地下水中溶解性总固体不论是单点极值还是均值,均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其含量增幅在24.23%~458.13%之间。在空间分布上,溶解性总固体分布与高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高溶解性总固体的地下水普遍分布在400 m高程以下。兴国县对地下水开发的增加,改变了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加速了地下水与围岩和岩石矿物风化组分间的溶滤和离子交换,使Na+浓度减少,Ca~(2+)和Mg~(2+)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9.
利用1979-2016年中国区域长时间序列逐日雪深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深度与积雪日数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并将积雪期划分为三个阶段(积累期、鼎盛期和消融期),结合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积雪与地表热状况(气温、地表和土壤温度)和能量输送量(地表净短波辐射、地表净长波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地表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相关关系,初步探讨了积雪在高原陆面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研究时间范围内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和日数)主要呈减少趋势,仅在黄河源区及高原边缘地区为增加趋势,积雪鼎盛阶段(1-2月)的减少趋势最显著;高原积雪对地表主要起降温作用,深层土壤温度对积雪的响应存在滞后性,积雪的减少抑制了土壤向上的热量输送进而不利于冻土的发育;高原积雪与地表感热和地表热通量主要呈现负相关关系,潜热通量与积雪也呈负相关特征但比感热通量的相关性小。由于ERA-Interim资料对高原积雪深度的描述与本研究使用的卫星遥感积雪深度存在较大偏差(包括空间分布、气候倾向率、年际变化以及绝对大小等),导致本研究中积雪与地表热状况和热通量的相关度不高,需要通过陆面模式模拟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0.
为满足新形势下雨洪管理实践的需求,揭示有效不透水下垫面对城市水文过程的影响,需研发考虑有效不透水下垫面的城市雨洪模拟模型。将不透水下垫面分为道路和屋顶,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雨洪模型等技术手段,基于不同分类属性分步确定有效不透水面积;考虑模型复杂性、建模数据可用性和模型预测能力,确定模型结构。区分有效不透水下垫面和非有效不透水下垫面产汇流过程,将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城市下垫面离散成具有均匀或准均匀特性的子汇水区,考虑不同下垫面各子汇水区内部及子汇水区之间汇流路径,采用不同的产汇流计算方法,构建了精细模拟模型,可为城市洪涝防治及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