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目前台站测氡仪校准困难的问题,提出标准仪器校准法,并将其与RN-FD循环式氡气固体源进行对比,同时利用台站应用最为广泛的RN-150小型氡气固体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RN-150小型氡气固体源及AlphaGUARD P2000F标准仪器分别对FD-125测氡仪3个闪烁室进行校准后得到的校准系数相对误差分别为0.2%、3.4%、2.8%,均达到目前地震监测中氡观测的技术要求,进一步验证了测氡仪标准仪器校准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2.
使用COSMIC掩星提供的NmF2数据,利用傅里叶分析方法,研究全球F2层峰值电子密度的周年和半年分布特征,分析2010年LT12:00 14:00 NmF2周年和半年变化幅度及2008-2011年年平均值变化.结果显示,电离层NmF2周年和半年变化幅度在中高纬地区相对较大;在赤道和低纬地区相对较小,且NmF2以半年变化为主.太阳活动增强期间,NmF2年平均值增大.  相似文献   
43.
铜石金矿田是新发现的新类型金矿田,该矿田金矿化类型较多,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化是最主要的类型.但以往常用的某些化探指示元素在大型金矿床附近也只有孤立的Au、Ag元素异常;而在不具有工业价值的斑岩型、夕卡岩型金矿点附近形成了高浓度的多元素组合异常.以前常用的化探指示元素已经不能满足该区野外找矿的需要.为了强化矿致异常,弱化非矿异常,该矿田外围找矿应利用分散元素Te、Se和卤素元素F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4.
1989年3月特强磁暴期间的电离层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欧亚大陆地面电离层垂测站资料考察1989年3月12~16日磁暴期间的电离层暴形态及其发展变化. 特强磁暴引发的电离层暴是全球性的,但自磁层沉降的高能粒子对热层低部的加热程度及区域分布不同,因而各经度链区域内电离层暴的特征也有所差异. 本文研究表明,与理论推断对照,欧洲地区内F2层最大电子密度NmaxF2(或f0F2)并不出现正暴现象,而负暴自高纬向低纬的发展则与典型的热层环流结果相符. 此外,此磁暴过程期间在中低纬区存在明显的波动过程. 在亚洲高纬地区,磁暴初期13日有约10 h的正暴,而负暴过程则与欧洲地区类似,但不太清晰;且无波动现象. 磁暴期间,同一经度链的中低纬地区,夜间常发生多站同时的h′F突增. 本文再次证实这是一般磁暴期间常出现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45.
2008年5月12日T14:28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2008年5月13日T5:00江苏省发生滨海ML3.8地震。滨海地震是否是由汶川地震触发的、可指示滨海附近中短期内将发生中强地震的"诱发前震"?基于此,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①统计南北地震带及中国台湾7.3级以上、日本7.5级以上大地震;②统计①中大震发生后3天时间(72 h)内,华北中南部地区发生的M_L 3以上地震;③统计大震发生后1年内在M_L 3地震附近地区(距震中350 km以内)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④对上述3组地震是否存在链式关系进行统计研究,即研究特定条件下的A—F—B链式地震现象在华北中南部的预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目前所拥有的统计资料,无法确定2008年5月13日滨海M_L 3.8地震是由汶川8级地震诱发的"前兆地震"。  相似文献   
46.
利用南北极极隙区与极光带纬度3个台站对电离层F2层峰值电子密度(NmF2)长达1个太阳活动周的观测数据,对国际参考电离层IRI-2016模型在极区的适用性进行系统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极光带纬度的北极Troms?站,IRI预测与观测符合最好,大部分季节相对误差在40%以内,在太阳活动高年略好于太阳活动低年。在极隙区纬度的南极中山站和Longyearbyen站,IRI预测精度在太阳活动低年高于太阳活动高年。在中山站和北极Longyearbyen站仅个别月份相对误差在20%以内,大部分月份相对误差超过40%,冬季相对误差接近100%,特别是Longyearbyen站,在太阳活动高年冬季相对误差超过100%。从季节上看,3个台站都是冬季符合最差,夏季符合最好。IRI-2016模型对极区电离层进行预测时,难以如实反映极区等离子体对流和能量粒子沉降等极区特有的物理过程对极区电离层NmF2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利用F10.7和Mg II构建太阳极紫外辐射长时间序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OHO/SEM在1996—2008年的太阳EUV观测数据,比较和评估F10.7和Mg II作为EUV代理参数的代表性,不能支持Viereck等关于Mg II是比F10.7更好的代理参数的结论.通过比较对两种参数的多种回归计算结果,确立双因子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构建EUV计算模式,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SEM观测数据比较,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重建EUV数据系列.利用该模式,构建了1978年11月以来的太阳极紫外辐射数据序列.  相似文献   
48.
高粉粉  李凯旋  冷成彪 《地质论评》2022,68(4):1320-1344
湘南癞子岭花岗质复式岩体是香花岭锡铅锌多金属矿田的主要成矿岩体,其中云母广泛出现在各期次岩(矿)体之中。笔者等在对癞子岭岩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同时对岩浆成因云母(花岗岩中的云母)、热液成因云母(矿化云英岩、晶洞矿物集合体以及条纹岩中的云母)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癞子岭岩体为一套高钾钙碱性—钾玄质、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癞子岭岩体中的云母主要为铁锂云母,从早期到晚期,呈现出FeO和Al2O3含量降低,K2O、F、MnO和Rb2O含量升高,且Pb、Zn、Fe等成矿元素含量逐渐增加的特征。热液成因云母分为以下两种: ① 产于矿化云英岩和晶洞矿物集合体中的云母主要形成于流体出溶的早期,无围岩组分参与,云母类型由铁锂云母演化为锂云母,主要沉淀Fe、Zn、Pb、Mo等成矿元素;② 产于条纹岩中的云母晚于矿化云英岩和晶洞矿物集合体中的云母,有围岩组分参与,云母类型由黑鳞云母变为富镁黑云母和富铁黑云母再变为金云母,主要沉淀Fe、Sn和W等成矿元素。随着流体演化,云母呈现SiO2、F、K2O含量逐渐降低,MgO含量逐渐升高,相应的成矿元素从富Fe 、Zn、Pb、Mo逐渐过渡到富Fe 、Sn和W。  相似文献   
49.
大梁子铅锌矿是川西南矿集区典型的大型矿床之一, 矿床(体)的空间展布严格受F15主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 它们为成矿流体运移和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场所。针对该矿床成矿构造体系、F15主控断裂及其控矿作用的核心问题, 应用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 通过主控断裂几何学、运动学、力学、构造岩、构造期次等方面的解析, 结合地球化学研究, 认为F15主控断裂在成矿期具有导矿和容矿的特征, 主走滑-断褶构造组合样式(负花状构造)是该矿床的主要构造组合样式。F15主控断裂主要表现出2期构造活动: 早期(印支中晚期—燕山早期)因NW—SE向主压应力作用, 形成右行扭张-张扭性构造, 晚期(燕山中—晚期)因NE—SW向主压应力作用, 断层转化为左行扭性-扭压性, 右行扭张-张扭性及派生出的一系列NWW—NW向张性断裂、NE向压扭性断裂及NE向SW倾伏主背斜组合而成的NE向构造带, 为主要成矿构造体系。与铅锌成矿有关的Zn-Pb-Cd-Sb-Hg-Ag-As等元素组合和与深部流体有关的Mo-Tl等成矿元素组合均表现为明显富集现象; 成矿流体沿F15导矿构造"贯入", 沿次级NWW—NW向断裂和NE向SW倾伏主背斜、层间断裂构造系统发生"贯入"-交代作用, 形成矿床。该研究不仅对大梁子铅锌矿深部及外围找矿具有实际意义, 对于川西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构造控矿规律研究也具有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50.
黑山峡大柳树坝址区主干活动断裂F201的规模及活动强度是影响坝址稳定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坝址区基本断裂构造格局,阐述了F201断层活动对坝区内另一条主干断层F7(8)以及位于坝址上的数条次级断层的控制牵动效应.通过对F201现代活动规模及强度的讨论,认为该断层现代活动规模大于60 km以上.探槽显示,晚第四纪以来至少发生过7次震级古地震事件.其中大于7级的至少有4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