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72篇 |
免费 | 1102篇 |
国内免费 | 87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28篇 |
大气科学 | 2227篇 |
地球物理 | 2863篇 |
地质学 | 875篇 |
海洋学 | 860篇 |
天文学 | 1361篇 |
综合类 | 437篇 |
自然地理 | 1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219篇 |
2022年 | 262篇 |
2021年 | 287篇 |
2020年 | 275篇 |
2019年 | 299篇 |
2018年 | 197篇 |
2017年 | 175篇 |
2016年 | 197篇 |
2015年 | 260篇 |
2014年 | 471篇 |
2013年 | 357篇 |
2012年 | 565篇 |
2011年 | 479篇 |
2010年 | 446篇 |
2009年 | 538篇 |
2008年 | 526篇 |
2007年 | 354篇 |
2006年 | 325篇 |
2005年 | 447篇 |
2004年 | 348篇 |
2003年 | 353篇 |
2002年 | 313篇 |
2001年 | 300篇 |
2000年 | 241篇 |
1999年 | 185篇 |
1998年 | 184篇 |
1997年 | 223篇 |
1996年 | 151篇 |
1995年 | 159篇 |
1994年 | 195篇 |
1993年 | 133篇 |
1992年 | 211篇 |
1991年 | 182篇 |
1990年 | 176篇 |
1989年 | 109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4篇 |
1975年 | 5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随着地球数字化、区域数字化、行业数字化等概念的提出和实施,对地观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国家级、区域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更新以及与之相应的信息共享、分发机制的相继完成,地理信息产业已由应用需求、技术拉动迈入地理信息服务阶段,知识发现、数据定制和信息服务已成为当今GIS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2.
基于内蒙古睿图预报系统的低分辨率版本和WRFDA-FSO诊断工具,评估2021年7月现有探空和地面观测对内蒙古睿图预报系统预报的影响。该方法计算代价相对低廉,并允许根据观测变量、观测类型、气压层次、地理区域等观测的子集对观测影响进行划分。代价函数为以干总能量为度量的背景场和分析场的预报误差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观测影响的总体总和为负,观测对预报起正贡献作用。对12 h预报误差减小贡献最大的观测来自探空观测的动力变量(U、V风分量)。而单时次单位数量平均观测影响,探空观测的贡献约为地面观测的1/2。探空观测对12 h预报误差减小从近地面层至模式层顶均保持正贡献作用,并在对流层中低层和对流层高空急流层存在两个极大值区域;地面观测在850 hPa以下低层正贡献占比明显。探空观测在被同化系统同化时均总体具有有利的影响,也反映出探空观测数据稳定、质量较高的特征;地面观测对12 h预报误差减小起正贡献作用次数最多的区域在河套地区尤为显著。同时,探讨了需进一步提高地面观测资料同化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近十年来,不断加强对构造活动性的仪器观测和历史记录。人们把注意力集中于根据地质,地貌的记录鉴别和研究古地震上,重要的是识别断层地貌特片,例如,断层陡坎,它可能是某一区域构造活动类型及其活动时间的明显标志。 相似文献
64.
天文国介一般都从地球大气的局部运动来解释天文时纬残差波动的原因,但长期得不出确定的结论。本文从残差波动异常同台站周围强震活动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地下物质运动与构造活动也是产生天文时纬波动异常的可能原因,其中的关键是地方铅垂线的变化。作者认为,天文时纬仪器的特长是能检测铅垂线的连续变化,若经改进,它即能铅垂线的变化,又能对地震预测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65.
文章概述了山西长治数字测震台网的系统构成,并对台网的维护工作从维修次数、故障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要保证观测质量必须做好五方面的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66.
1.前言在地方性微弱地震的观測中,通常总是采用高灵敏度电流計記录地震仪借照相紙感光方法进行記录。但是采用电流計記录方法有它的弱点:首先,仪器的放大特性,在向更高的放大倍数,較寬的頻率特性方向的改善,受到了种种技术条件(如磁鋼強度等)的限制。其次,在高灵敏度电流計記录地震仪中,摆与电流計間的耦合系数口σ2不得不做得很大,因之无論在仪器的理論分析或实际測定它的工作常数,都增加了困难。 相似文献
67.
68.
国家地震局于1979年8月6日至11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固体潮研究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47人,除局所属研究所,省局等19个单位外,还邀请了科学院测地所、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总参地震办公室等单位的代表参加。 会上宣读了论文、报告19篇,主要内容可归纳为:1.重力固体潮观测结果的调和分析,有北京、四川郫县、上海、昆明等地区的分析成果;2.固体潮理论值的计算;3.重力固体潮观测结果的误差分析及重力仪格值常数的标定;4.水平摆仪器的研制与测试,5.从潮汐应力和震源物理等角度初步探讨潮汐与地震的 相似文献
69.
GDS-1000宽频带通用流动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主要用于大陆岩石层的人工及天然地震台阵研究、强震观测以及余震观测台网的临时布设。其主要技术指标为:动态范围120dB,前放增益1,16,128倍可调,高端频率6.25,25,45Hz可调,采样率25,100,200Hz可调,1MB固态数据存储器借助地震数据的压缩软件可以存储3MB以上的数据,工作温度范围-10—45℃,功耗小于3W。定时接受的BPM无线电授时信号可保证记录系统时钟校正误差小于10ms。其智能化地震触发系统可处于下列模态:近震触发,远震触发,近震和远震触发,任意地面运动信号触发,以及手动触发和定时触发。DSR-1000数字地震数据回收系统用于GDS-1000的参数预置、地震事件数据的转储和地震图的现场绘制。该系统在野外试验期间已取得大量近震、远震及核爆炸记录。 相似文献
70.
通过反演研究2008年日本岩手—宫城内陆地震(M~6.9),说明了用1Hz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数据推导中强震(M6级)震源过程的能力。比较了此次地震采样率为1Hz的GPS观测波形,发现与强震仪记录波形有很好的一致性。由于震源区及其周围有足够多的GPS台站很好地记录到了地面运动,因而使我们仅仅采用1Hz的GPS观测数据就可进行波形反演。反演的结果与大地测量和强震仪数据联合反演的结果相当一致,如地震矩(Mw~6.9)、累积滑动量分布和破裂传播等。这种一致性证明,采样率为1Hz的GPS观测数据不仅能用来推导M6级中强震破裂过程的动态特征,而且能用来推导其持久(或静态)的滑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