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742篇 |
免费 | 8458篇 |
国内免费 | 39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85篇 |
大气科学 | 8958篇 |
地球物理 | 32776篇 |
地质学 | 7978篇 |
海洋学 | 1988篇 |
天文学 | 188篇 |
综合类 | 1772篇 |
自然地理 | 5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3篇 |
2023年 | 1054篇 |
2022年 | 1391篇 |
2021年 | 1515篇 |
2020年 | 1271篇 |
2019年 | 1296篇 |
2018年 | 878篇 |
2017年 | 855篇 |
2016年 | 757篇 |
2015年 | 1145篇 |
2014年 | 1833篇 |
2013年 | 1584篇 |
2012年 | 1951篇 |
2011年 | 1826篇 |
2010年 | 1907篇 |
2009年 | 2137篇 |
2008年 | 2010篇 |
2007年 | 1729篇 |
2006年 | 1849篇 |
2005年 | 1831篇 |
2004年 | 1735篇 |
2003年 | 1802篇 |
2002年 | 1870篇 |
2001年 | 1751篇 |
2000年 | 1722篇 |
1999年 | 1635篇 |
1998年 | 1576篇 |
1997年 | 1674篇 |
1996年 | 1783篇 |
1995年 | 1742篇 |
1994年 | 1613篇 |
1993年 | 1490篇 |
1992年 | 1443篇 |
1991年 | 1210篇 |
1990年 | 1122篇 |
1989年 | 860篇 |
1988年 | 121篇 |
1987年 | 55篇 |
1986年 | 61篇 |
1985年 | 63篇 |
1984年 | 67篇 |
1983年 | 51篇 |
1982年 | 66篇 |
1981年 | 52篇 |
1980年 | 55篇 |
1979年 | 60篇 |
1978年 | 42篇 |
1977年 | 41篇 |
1976年 | 37篇 |
1974年 | 4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03年淮河流域大水期间体积降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针对 2 0 0 3年梅雨期淮河流域大水提出了体积降水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在计算出淮河流域和其各子流域逐日和总体积降水量的基础上 ,将体积降水量与水文站的水位和流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水位对累计体积降水量有较好的即时响应 ,流量对体积降水量有较好的延迟响应。另外 ,讨论了流域体积降水量的预报问题 ,用国内外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和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产品 ,进行了流域体积降水量预报试验 ,并对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 :在目前天气预报水平条件下 ,利用数值天气预报和中央气象台业务预报产品制作体积降水量是可行的 ,能够延长洪水预报的预见期 ;而且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在预报体积降水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可以直接利用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进行体积降水量的客观预报 ,为防汛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2.
主要讨论基层旗县台站利用Micaps预报平台所提供的T2 13、HLAFS格点、GMS - 5静止卫星红外、水汽云图等常规资料 ,对基层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前的天气条件进行诊断分析 ,根据人工影响天气预报流程 ,探讨了大气层结稳定度、动力、热力、云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73.
74.
对内蒙古2003年夏季(6~8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预测作总结分析,并对其影响今夏降水的主要成因以及前兆信号作初步分析。利用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特征量距平的对比分析找出一定的规律,使这些结果对于今后短期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76.
利用各种气象资料,对东北中部初冬出现的第一场大雪天气进行预报,归纳出这次天气过程的预报思路,总结初冬大雪天气应具备的环流演变、系统发展、物理量条件等关键特征。 相似文献
77.
1前言
雷暴预报在航空天气预报保障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雷暴天气形势的分析则是预报雷暴的重要基础,在探讨长春机场雷暴成因的进程中,根据1996年-2002年7年问6—8月观测资料,采用历史天气图,普查造成雷暴天气系统地面和高空气压场、温度场的配置特点,通过分析天气系统的移动演变,逐一追踪造成雷暴的天气系统,在分别确定共计138天造成雷暴天气系统类型基础上,将造成长春机场的雷暴天气系统概括为7种天气形势类型(详见表1)。 相似文献
78.
基于污染物情况、环流系统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利用神经网络对历史数据进行建模,生成了能见度集合预报产品。在2022年冬季的TS评分检验中,预报产品优于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模式(ECMWF)的能见度预报产品。利用概率匹配、最优百分位和神经网络三种后处理方法生成后处理产品,这些产品的TS评分优于集合预报产品。预报输入的ECMWF模式2 m湿度与实况的偏差是误差的主要来源。利用集成方法对三种后处理产品进行集成,其TS评分结果在低能见度区间总体接近或略优于原始产品。生成的能见度集合预报后处理最优集成预报产品成功提高了对中期延伸期能见度天气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