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8篇
  免费   620篇
  国内免费   334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813篇
地质学   1146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22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研究讨论了云南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指出区内M≥68级地震呈现活跃与平静;主体活动区东西交替及时空轮回迁移等特征。据此指出1988年云南地区进入了M≥68级地震强震活跃期,主体地区在云南西部,1995—1997年存在发生6—7甚至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同时讨论了孟连73级地震前相关区地震活动,滇西北、滇西南有关b值、小震频度、调制比异常等8种地震学异常的空间分布、时间进程等特征。特别指出了1994年9月至1995年5月滇西南地区M≥47级地震形成的时空密集现象,及其在短临阶段对震级及地点方面判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赵洪声 《华南地震》1997,17(1):34-38
论述了在1995~1996年云南地区发生的孟连西南7.3级,武定6.5级和丽江7.0级3次强烈地震的孕育过程中,近源区中小地震的异常增频特点和临震前大气压力的突变共性,并据此提出,强震的发生乃是地壳内外力涨落地加剧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利用小震调制比法、动态空区法、震群链式活动轨迹交汇法和短期震中迁移带交汇法这4种地震活动时空图像动态监测方法,结合震源模式中震源和其它单元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各调整单元、调整层、深浅构造之间的差异性对若干震例进行研究,发现应用不同时段多个异常区边界或空区边界或条带交汇可求得未来强震的位置。交汇法使地震的预报范围大大缩小,这对防震减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外,交汇法不仅具有明确的物理基础,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只要异常边界比较正确,采用的又是动态监测方法,这种预测强震位置的思路和方法还可推广到其它各种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前兆场的分析中。  相似文献   
54.
戈澍漠  郑福婉 《内陆地震》1997,11(3):193-201
强震危险区预测是当前地震预报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以预警活断层、预警活断层分段研究解决断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为主线,配合地震活动动态分析、地震波介质特征早期信息、近场趋势性前兆异常和危险性概率预测,确定了判别几年尺度强震危险区的指标。在“八五”地震科技课题研究过程中,圈这了范围不超过10000km^2的5个强震危险区,已成功地对1993年10月2日若羌6.6级地震、1995年5月2日乌苏5.8级  相似文献   
55.
全球地震纬度分布特征和北纬35°峰值异常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取1900年─1980年全球Ms≥6.0地震7936次分析后发现,地震发生在南北回归线(23°5N—23°5S)之间占49.69%,发生在南北极因(63°5N—63°5S)之间占99.17%,发生在南北极圈外只占0.83%,即很少发生地震;其中8级地震98次,在35°N线为高峰。又分析了公元648年─1979年全球M≥8级地震257次主要亦集中在35°N线附近。尤其是历史上破坏性极大的地震在35°N线附近者多。这些现象可能和地球自转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6.
梅世蓉 《内陆地震》1997,11(2):97-102
根据新疆及其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的最新研究结果,联系这个地区的强震震源分布、剖析强震孕良,发生的深部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浅源强震与中原强震的震源均位于地壳或上地幔速度结构横向,纵向非均匀性较明显的地区,且位于相应层内的高速扰动区或高低速过渡带中,从而有力一证明了“坚固体孕震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7.
对哈萨克斯坦几次M≥6强震前动物行为异常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研究,发现动物(20种)是通过其行为反应的变化对地震作出响应的。另外,在阿拉木图的山前地带(地震活动值大于9),对动物血液学和生物学指数上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58.
唐山地震的超晚期强余震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华北历史地震的重复性和免疫性,认为在唐山周围85km,200年内,对6级地震具有一定的免疫性;在研究了唐山地震序列自身的衰减规律后,认为在今后几十几强余震的最大活动水平为5级,发生6级以上土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59.
阐述了如何利用地下水宏观异常作强烈地震的临震预报,详细叙述了利用地下水宏观异常预报地震三要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氡迁移的接力传递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扩散和对流等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解释氡法探寻深部矿藏、预报地震和研究地球动力学带等方面的氡迁移的接力传递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镭传氡和氡传氡,也可能是借助于其它的物质或自然力来传递,传递方式有二棒接力和多棒接力.扩散和对流等10多种作用.一般地说,只能使氡气作短距离的迁移,而接力传递作用则可以解释氡作长距离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