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广东近海海上一座100 m高气象塔上设置的三维超声测风仪获取的强台风“黑格比”过程实测数据,分析研究海上风电机组在强台风影响下极端载荷参数的变化特征,通过仪器直接测量的参数与IEC 61400-1规范(由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推荐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研究该规范推荐的风电机组极端载荷参数计算方法在台风条件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 强台风“黑格比”在近海海面上产生的极端操作阵风风速和极端风向变幅的过程变化均呈“M”型双峰分布,最大值均出现在台风眼壁强风区;(2) 由仪器直接测量的极端操作阵风风速和极端风向变幅值与根据IEC公式计算结果差别明显;(3) 台风强风影响产生的极端操作阵风和极端风向变幅参数均出现超越IEC给出的三种标准类型风电机组的设计上限标准;并且IEC公式计算值比仪器直接测量值显著偏大;(4) 在风电机组处于满发、切出和停机生存等工况下,IEC公式计算和仪器直接测量的极端操作阵风基本一致,但IEC公式对极端风向变幅的计算值要比仪器直接测量值大。与IEC的风电机组设计标准相比,仪器直接测量的极端操作阵风在时间周期1~3.5 s和7~10 s区间超出标准,但极端风向变幅一般不会突破IEC的风电机组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22.
强台风“尤特”影响,8月19日1~5时的4个小时内,广西平南县六陈镇降雨量超过100毫米,最高达152毫米。崩塌、滑坡、泥石流险情不断,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3.
<正>天公发威,天下水危!今年以来,我国天气气候条件极端异常,自然灾害形势极为严峻,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任务极其繁重。特别是南方地区频繁遭受强台风和强降雨的袭击,不少地方反复受灾,江河湖库水位普遍偏高,长江、汉江、嘉陵江、淮河、洞庭湖等流域防汛抗洪救灾仍处在紧要关头。南方一些地区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滑坡、  相似文献   
24.
受2009年第六号强台风“莫拉菲”影响,7月20日下午,藤县藤州镇潭东村潭东街发生一起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造成事发点的2栋居民房屋前排砖柱底部悬空,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25.
1 暴雨过程 2007年7-9月,江西仅8月20日出现1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此次过程是由超强台风"圣帕"所致,有11个站出现暴雨,8个站出现大暴雨.暴雨主要落区为吉安、赣州和抚州市西部,其中乐安、万安、兴国、赣州4县市日雨量创8月份历史同期最高值,暴雨中心出现在乐安,日降水量为189.0 mm.  相似文献   
26.
利用惠州市惠阳观测站雨滴谱数据,分析了强台风“妮妲”过程期间台风降水的雨滴谱特征。强台风“妮妲”过程期间最大雨滴浓度为28 662 m-3,最大瞬时降雨强度为96 mm/h,以小雨滴居多,直径小于1 mm的雨滴占总浓度的91.08%,平均雨滴直径Dm在0.5mm左右,众数直径Dd最多为0.437 mm,平均体积直径Dv的平均值为0.723 mm,优势直径中最多的为1.375 mm的雨滴,中数体积直径集中在1.062~1.375 mm之间,强台风“妮妲”惠州的降水以非对流性降水为主。随着强台风“妮妲”登陆靠近,大小雨滴的浓度均急剧增加,出现少量大于6.5 mm的大滴,接近台风中心后呈下降趋势,随后又增加并保持较高浓度小雨滴。应用指数分布和Г分布模型对雨滴谱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指数分布拟合效果略优。  相似文献   
27.
强台风“天兔”正面袭击汕尾导致风灾为例,介绍地级台站在台风预报、预警服务中的思路,即根据台风的强度和移动趋势进行台风预报,结合区域地形特点,借鉴历史台风个例,参考环流形势及台风路径数值集合预报产品,从而提前一定的时间段,初步预测出台风对本地的影响程度和灾害类型;进行预报时,应从防灾减灾的角度来考虑,不能按照最大概率来得出结论,忽视台风正面袭击的最坏可能.当台风路径预报出现失误时,应通过及时和灵活的预警服务,最大限度地弥补预报失误可能造成的防御疏漏,达到防灾减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利用1°×1°的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要素、中尺度自动站等资料,综合分析环流背景对强台风"纳沙"的路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并对"纳沙"影响过程的物理量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路径稳定西北偏西行的主要原因是500hPa副高为带状分布,副高南侧边缘偏东和东南引导气流加强;(2)"纳沙"活动区域较高的海表温度、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与"纳沙"的增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要素可以作为台风强度预报的重要参考因子;(3)"纳沙"在西北偏西移动过程中其涡度、垂直运动、水汽通量散度等各物理量场均表现出有利于降水加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9.
受今年第9号强台风“梅花”的严重影响,坐落于辽宁省南部的盖州市遭受了山洪和泥石流特大地质灾害。从8月7日晚20时起,强台风“梅花”减弱为热带风暴,盖州市辖区内普降大暴雨,全市24个乡镇、办事处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5.7万人,19801可房屋倒塌,  相似文献   
30.
利用NCEP 1 °×1 °再分析资料和卫星资料,以2011年强台风“纳沙”为例,分析了“纳沙”登陆海南岛前后的降水特征,并分析了“纳沙”周围TBB、湿度、水平风速和垂直速度在其路径两侧分布的不对称性,并从空间结构的分布上讨论了降水分布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登陆海南岛前后,“纳沙”的降水在其路径两侧的分布呈显著的不对称性,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其路径左侧。“纳沙”除温度距平的分布较对称外,其它物理量在台风周围的空间结构均表现为显著的不对称性:(1)TBB,在路径左侧的强对流云系的强度和范围均比右侧大;(2)湿度,路径左侧的湿区范围比路径右侧大;(3)水平风速,台风位于海上和登陆时,路径右侧的最大风速比左侧强,台风登陆时其左右两侧最大风速相差20 m/s;在登陆前和登陆后路径右侧的相等大风速区范围比左侧大;(4)垂直速度,路径左侧的上升运动比右侧强,尤其在台风登陆时左侧的垂直上升速度比右侧大-2.4 Pa/s。通过对比上述物理量的非对称分布与降水分布可知,湿度可能是台风降水非对称分布的原因之一,而垂直速度可能是造成“纳沙”非对称降水的主要原因。另外,从垂直风切变作用进一步探究台风降水非对称性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纳沙”登陆前后的强降水均集中在顺切变方向及其左侧。垂直风切变可较好地解释路径左侧的强垂直上升运动和强降水区。此外海南岛的地形条件也导致“纳沙”在登陆期间海南岛西部的降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