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4篇 |
免费 | 598篇 |
国内免费 | 2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篇 |
大气科学 | 639篇 |
地球物理 | 1470篇 |
地质学 | 266篇 |
海洋学 | 100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93篇 |
自然地理 | 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92篇 |
2022年 | 84篇 |
2021年 | 79篇 |
2020年 | 91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138篇 |
2011年 | 98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60篇 |
2008年 | 134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103篇 |
2005年 | 95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10篇 |
1975年 | 6篇 |
1974年 | 4篇 |
197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云4A卫星资料、植被覆盖资料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等,分析2021年3月14—18日席卷我国北方的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机制、传输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1)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及对应的北方大部植被覆盖度偏低,为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沙源条件。(2)此次沙尘天气是在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及其后部冷高压共同作用下发生的。(3)沙尘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地面冷锋后部的大风过境造成,集中发生在华北、东北等地;第二阶段受前期没有消散的高空沙尘南压扩散及沙尘回流造成,集中发生在西北地区。(4)对水平螺旋度、混合层高度以及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起沙条件不足,沙尘天气主要受上游沙尘输送影响。我国东部沙尘主要由蒙古国南部区域起沙贡献;而西北地区沙尘主要由蒙古国及其自身产生的沙尘贡献。 相似文献
994.
水文模型中雨量资料的解集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布式月水文模型由于时段长,雨强均化,导致在淮河流域的应用中,网格计算径流深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的零值.利用解集方法,对月降雨资料进行解集后运行水文模型,其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并应用1998年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HUBEX)加强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998.
2001年4月8日宁夏强沙尘暴天气中尺度系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对2001年4月8日宁夏出现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天气背景及中尺度天气学分析。根据不同地区出现大风的时间差异,讨论了地形对冷锋和沙尘暴运动的影响;利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的导出量,通过宁夏精细化预报物理量分析子系统,计算、分析了这次过程中Q矢量、锋生函数及总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MM5数值模式输出产品与本次沙尘暴过程天气实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及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与低空急流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使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2.5°×2.5°纬度/经度)和我国区域性沙尘暴过程历史资料,分析了春季大气环流特征及低空急流与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东亚中纬度高空维持纬向强急流锋区的情况下,极易造成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的低空急流产生。揭示了沙尘暴形成的大尺度环流动力影响因子的事实,指出可将产生这种低空急流特征的西风带大型环流的调整过程,作为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天气的预警信号,而低空急流的位置及强度又可作为沙尘暴强度及沙尘暴发生和影响区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