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7篇
  免费   953篇
  国内免费   844篇
测绘学   324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1687篇
地质学   1747篇
海洋学   407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50篇
自然地理   25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岩石所受的三向应力状态对其弹性波传播性质有一定的影响,此认识为所做的以泥质砂岩、泥岩和硅质胶结的坚硬砂岩为试样的实验所证实。实验结果表明,泥质砂岩和泥岩的vP/vS值几乎保持不变,硬质砂岩的vP/vS曲线却在应力达破坏荷载的90%左右出现下凹现象。经热处理后的硬质砂岩这一下凹现象则更突出  相似文献   
82.
弹性波CT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弹性波CT技术是一种新的物探方法。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该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影响图像重建的因素,并以实例说明了弹性波CT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3.
本文将给出垂直断层附近三维不均匀体电阻率法的数值解,所用方法是边界单元法,但基本解的选择与以往的边界单元法不同。  相似文献   
84.
深基坑排桩—圈梁支护结构协同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排桩-圈梁的协同作用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对深基坑排极支护结构进行了弹性地基梁有限元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5.
86.
时域局部人工边界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可用于时域局部人工边界稳定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讨论了它们的特点,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介绍了关于各种时域局部人工边界的稳定性的已有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87.
为了了解冲击弹性波技术在无损检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特别是深部缺陷方面的可用性,在新丰江坝上测量了坝面致坝腔廊道的透射波,4.1m厚溢流坝墩桥面板底面和108m高程(距坝面约16m)裂缝的反射波,发现弹性波在混凝土坝体中的传播深度可达36m以上,始发波与到达波及反射波信号都十分清晰,而且测量波形不受电站运行等恶劣环境的影响,验证了冲击弹性波法无损检测坝工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深部缺陷的可行性,文  相似文献   
88.
为了研究华北地区近年地壳水平运动的状态与演化.利用10a来华北地区网络工程、山西断裂带GPS观测成果.结合该区地质构造背景.分析了华北地区各块体运动的方向、速率变化及其与区内所发生地震的关系.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在区域应力场相对稳定时,表现为区域内GPS观测点整体趋势性运动不明显;而在区域应力场相对变化时.表现为影响区域内GPS观测点出现明显的整体趋势性运动。  相似文献   
89.
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安徽省较特殊的构造环境及历史地震分布特点,利用直达波最大振幅比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对安徽淮河中游区1974年以来近百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反演、聚类及空间合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北断块南缘的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震源断层滑动方式、构造应力场分布及块体运动方式、应力场随时间变化等。结果显示:淮河构造变形带及其邻近块体上震源断层总体上以近走滑型或斜滑型破裂为主,但倾滑型破裂也占一定比例;该地区构造应力以水平作用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的垂向作用。其中淮北和皖中块体仍可能分别向SWW和NEE方向运动,并在淮河构造变形带上产生左旋剪切作用,呈现一定的继承性活动特征;各块(带)上主压应力P轴走向随时间的变化在总体上较为一致,而各时段之间P轴方位存在一定差异,显示安徽淮河中游区受华北和华南应力场的共同作用,但其地震活动可能主要受控于华北应力场。  相似文献   
90.
孙毅  汪智 《四川地震》2005,(2):35-39
研究了定点连续形变长周期频段信息和块体构造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川滇菱形块体内,定点连续形变观测获得的长周期频段信息中的长期趋势变化除去仪器零漂等局部干扰外,基本上都和块体运动方向或者块体边界主干断裂活动方式相一致,表明在定点连续形变长周期频段信息中,也存在有与地震孕育有关的地壳形变信息。对其在预报上的作用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