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36篇
地质学   301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国7度设防等跨RC框架抗地震倒塌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主要采用基于小震下的构件承载力计算保证结构的抗震承载能力,配合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的变形能力,缺乏大震抗倒塌定量计算.而实际地震震害表明,即使是同类结构,其结构体系参数对其抗地震倒塌能力也有很大影响.为此,本文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 2001,按照7度抗震设防设计了24个不同跨度...  相似文献   
92.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C shear walls, a new composite shear wall with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FT) columns and concealed steel trusses is proposed. This new shear wall is a double composite shear wall; the first composite being the use of three different force systems, CFT, steel truss and shear wall, and the second the use of two different materials, steel and concrete. Three 1/5 scaled experimental specimens: a traditional RC shear wall, a shear wall with CFT columns, and a shear wall with CFT columns and concealed steel trusses, were tested under cyclic loading an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indices of the shear wall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se experiments, a thorough elastic-plast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parametric analysis of the new shear wall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BAQUS software. The finite element results of deformation,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cracks in each phase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showed good agreement. A mechanical model was also established for calculating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new composite shear wal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new type of shear wall has improved seismic performance over the other two types of shear walls tested.  相似文献   
93.
本文针对某平面不规则、立面开大洞、带高位转换层的超限复杂高层结构,首先建立了整体模型结构的非线性计算模型,根据振动台试验结果选择了材料非线性参数,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并对模型结构及参数进行了验证。用验证过的模型和参数对原型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并对该结构作出整体抗震性能评价。通过本文分析表明,按照试验微粒混凝土材性试验数据,考虑附加质量建立的计算模型,能较好地捕捉到整体结构初始时的频率、振型等动力特性;选择现有的软件确定构件的本构关系,将其输入通用程序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能够获得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反应;通过模型乃至原型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可以对该立面开大洞复杂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作出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94.
套建增层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套建增层改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型外套增层结构型式,即以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为框架梁、以配置4个或8个角钢的角钢混凝土柱为框架柱的套建增层用框架结构,并给出了节点构造。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和地震设计分组,对基于现行设计标准设计的跨度为16m的新型套建增层框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常遇地震作用下的设计要求时,在7度和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建造在I、II、III类场地上的部分套建增层框架将会倒塌。根据弹塑性反应分析结果,提出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避免这种套建增层框架发生倒塌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5.
RC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静力弹塑性分析验证过程中遇到的几种情况及其产生原因,指出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从框架结构的侧移模式出发,导出结构一定性能水平的目标顶点位移,建立结构目标顶点位移与等效位移的关系式,根据位移反应谱,由等效位移推出框架结构在各性能水平的目标周期。然后,由pushover曲线确定结构刚度退化机理,导出结构各性能水平相应的自振周期比例关系,根据结构各性能水平自振周期与目标周期的关系确定结构最优设计方案。通过例题加以验证,说明了此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高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底部四层两跨未加劲薄钢板墙模型进行了推覆分析与滞回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组合钢板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及稳定的滞回性能,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钢板墙的拉力带方向与CAN/CSA S16—01(2001)推荐公式吻合良好。根据分析结果,比较了不同分析类型及不同钢板墙厚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考虑钢材强化及包辛格效应后,结构滞回分析的极限承载力将小于推覆分析的极限承载力;随着钢板墙厚度的增大,结构的弹塑性屈曲模态由局部屈曲向整体屈曲过渡;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钢板墙结构的底层边缘约束柱将产生较大的轴拉力,甚至被拉断而导致结构整体破坏。  相似文献   
97.
考虑组合效应的钢框架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考虑节点区组合效应后高层钢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根据钢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足尺模型试验研究成果,总结了各试验节点试件的滞回性能,包括节点的延性、耗能能力等指标.在试验滞回曲线的基础上,考虑试件强度、刚度退化等影响,建立了考虑组合效应的梁柱节点的恢复力模型,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结构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和钢框架节点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98.
降雨作用下碎石土滑坡解体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许建聪  尚岳全 《岩土力学》2008,29(1):106-112
为了揭示碎石土滑坡的变形解体破坏机制,结合工程实例,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探和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采用不平衡推力法、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三维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算法,以及运用碎石土边坡地下水管网状排泄系统理论,分析降雨作用下碎石土滑坡的变形解体破坏过程,揭示了降雨作用下中深层碎石土滑坡变形解体破坏的主要机制和一般的力学机制。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长时间连续降雨或强降雨是中深层碎石土滑坡发生失稳的主要触发因素;采用考虑降雨作用的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算法,可以更好地反映该类型滑坡在降雨作用下所处的实际状态及滑坡的滑动过程,可以为该类型滑坡稳定性的准确评价和预测预报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
对基于理想弹塑性理论框架、屈服准则为Mohr-Coulomb准则、采用非关联流动法则的无厚度接触面单元的本构积分算法进行了探讨,引入非关联的伪屈服函数和伪势函数,提出了将超出屈服面、处于角点应力区的试应力双向返回到屈服面的本构积分算法。据此编制了ABAQUS用户单元子程序,进行了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较好地实现土与结构物共同作用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00.
平行F42-9发育的结构面对锦屏水电站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盛永清  周创兵  陈益峰  孔建 《岩土力学》2008,29(10):2613-2619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边坡F42-9断层及煌斑岩脉组合的滑块对左岸缆机平台及拱肩槽边坡的稳定性起到控制性的作用。针对F42-9断层两侧平行结构面的发育程度,进行了锚固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弹塑性力学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平行于F42-9断层发育的结构面使锚固边坡岩体的性状急剧下降,现有的加固方案无法满足边坡稳定性的要求。建议根据边坡及抗剪洞开挖过程中揭露的地质信息,及时制定合理的边坡加强、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