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53篇 |
免费 | 2317篇 |
国内免费 | 28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38篇 |
大气科学 | 1412篇 |
地球物理 | 2141篇 |
地质学 | 9919篇 |
海洋学 | 437篇 |
天文学 | 48篇 |
综合类 | 1240篇 |
自然地理 | 20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8篇 |
2023年 | 482篇 |
2022年 | 597篇 |
2021年 | 651篇 |
2020年 | 523篇 |
2019年 | 595篇 |
2018年 | 420篇 |
2017年 | 438篇 |
2016年 | 483篇 |
2015年 | 534篇 |
2014年 | 916篇 |
2013年 | 671篇 |
2012年 | 812篇 |
2011年 | 913篇 |
2010年 | 793篇 |
2009年 | 804篇 |
2008年 | 832篇 |
2007年 | 613篇 |
2006年 | 647篇 |
2005年 | 587篇 |
2004年 | 486篇 |
2003年 | 545篇 |
2002年 | 538篇 |
2001年 | 481篇 |
2000年 | 361篇 |
1999年 | 353篇 |
1998年 | 350篇 |
1997年 | 282篇 |
1996年 | 353篇 |
1995年 | 327篇 |
1994年 | 259篇 |
1993年 | 196篇 |
1992年 | 182篇 |
1991年 | 125篇 |
1990年 | 114篇 |
1989年 | 91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6篇 |
1976年 | 12篇 |
1975年 | 10篇 |
1974年 | 8篇 |
196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一、案例背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两者既不相似,又无较多的关联。要寻求出一条红线,自始至终能把两者自然、美妙地自内而外串成一体。这里蕴藏着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自然和人文造化的珍贵宝藏,有着一种强烈的神秘感吸引着我们的学生,如果引用得当,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终生难忘,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是一堂区级同课异构课,要求创新,多环节优化学生的自主体验,促进每一个体验在多向互动中有效生成,体现高效课堂,关键在于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72.
73.
轮南地区油气相态分布非常复杂,奥陶系油气藏平面上具有西油东气的特点。西部轮古西油田、塔河油田和轮南1井区油族成熟度略低且有生物降解痕迹,主要以重油形式分布;东部地区油族成熟度略高,主要以轻质油、凝析油形式存在;中间地段桑塔木断垒带、中部平台区和轮南断垒带发生混合作用形成了中一高蜡油。各地区油气在垂向上变化很大,东部地区奥陶系和石炭系为凝析油气,三叠系又为正常油分布区;西部地区奥陶系为稠油,三叠系为正常油。轮南地区奥陶系在纵向上可能受控于岩溶和储层的发育程度,横向上受控于断裂作用。轮南地区油气成藏时间较早,不同物性的原油都是古油藏多期供油的结果。 相似文献
74.
下扬子地区中-新生代的挤压变形与伸展改造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地表变形特征、地层厚度变化和地震剖面为约束,构建了贯穿下扬子地区主要构造单元的三条地质大剖面。剖面展示了研究区早期褶皱逆冲、晚期伸展断陷的构造格局,并揭示了变形的空间差异。通过对褶皱卷入的层位、断层与地层的切割关系及不整合类型和发育特征的梳理,得出研究区北侧的褶皱逆冲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南侧的褶皱逆冲主要形成 于中-晚侏罗世。两侧的挤压构造在晚白垩世开始都经历了强烈的拉张作用,北侧的断陷一直持续到古近纪,新近纪以拗陷为主,而南侧古近纪断陷规模较小,新近纪拗陷不发育。苏州-无锡地区的下古生界受后期改造作用较弱,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5.
76.
本文根据工程实例,介绍了岩溶地区的基础设计与处理(包括桩基础设计,施工)。实践证明,在复杂地质条件的岩溶地区,针对不同地质情况采取不同的基础设计与处理措施,不但安全可靠而且节省投资,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77.
三叠纪充填的一套碳酸盐岩—碎屑岩地层,被划分为两个超层序和5个层序单元。超层序Ⅰ以复理石建造为特征,是金沙江缝合带初始碰撞作用的产物,是唐古拉山地区三叠纪前陆盆地早期挠曲沉降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标志着晚三叠世诺利期前陆盆地业已形成;超层序Ⅱ以磨拉石与酸性火山岩建造为特征,是前陆盆地晚期冲断抬升构造演化的沉积响应,表明晚三叠世瑞替期来自造山带的沉积物开始越过前陆隆起向隆后盆地迁移。 相似文献
78.
利用航磁数据识别浅覆盖区地质体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浅覆盖区,常规填图方法填制的地质图,由于信息量少导致整体质量不高.利用勘查技术方法来提高覆盖区地质填图的效率、质量和地质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航磁方法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航磁测量获取的数据是磁异常迭加的综合反应,而区域地质填图仅描述地表附近的地质情况,直接利用航磁数据辅助地质填图是不合理的.因此,基于插值切割、数理统计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提出了一种剔除深部影响,利用浅层岩石磁性分布规律和磁性差异来识别浅覆盖区地质体的新思路.经选用黑龙江省塔河地区数据进行验证,识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9.
鄂尔多斯盆地呼斯梁地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呼斯梁地区地质特征、含矿地层特征、砂体分布、古层间氧化带发育及铀矿化特征,总结了该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指出该区西部纳岭沟矿段为下翼矿体,并有望发展成大型铀矿带,推测卷头部位位于其南侧,可能为皂火壕矿带向西的延伸,埋深大,较难控制;而东部农胜新地段铀矿化产于辫状河道的北侧,受灰色残留体探制,矿体埋深浅、地层结构有利,有望发展成新的铀成矿带. 相似文献
80.
二叠系孤峰组页岩发育较好,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保存条件较好的特点,在近年的钻井中钻遇孤峰组页岩气,显示孤峰组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发育物质基础和资源潜力,是后续值得进一步勘探的层位。因此,本文在前人工作成果基础上,结合岩性、化石带及地层对比,重新梳理了区内主要目的层系的地层岩性特征。建立了二叠纪沉积环境综合模式;选择典型剖面进行了沉积相(相-亚相-微相)综合分析,揭示孤峰组沉积作用、构造沉降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以亚相或微相为编图单元,编制了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图,总结了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了其古地理演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