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9篇
  免费   1905篇
  国内免费   1542篇
测绘学   883篇
大气科学   1882篇
地球物理   4494篇
地质学   4253篇
海洋学   61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588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386篇
  2021年   424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579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568篇
  2011年   544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524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391篇
  2000年   425篇
  1999年   349篇
  1998年   360篇
  1997年   265篇
  1996年   298篇
  1995年   248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162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0篇
  197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通过对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中南部163站位油气地球化学样品采集、烃类气体和芳烃类指标的分析测试,以及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揭示了烃类地球化学指标的异常分布特征,分析了海底油气渗漏和表面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建立了油气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吸附甲烷、吸附重烃气体、顶空甲烷、顶空重烃气体、芳烃及其衍生物总量(260 nm)和稠环芳烃总量(320 nm)的地球化学异常均围绕高石3构造呈环状分布,并且烃类气体指标异常较芳烃类指标异常更靠近这一圈闭构造的外侧。地球化学异常的平面分布和沿主要地震剖面的垂向分布特征显示烃类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可能与高石3构造及深部油气藏的分布和垂向渗漏有关,并据此建立了围绕高石3构造的双环状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内环主要芳烃类指标异常,可能由高石3构造上部残留油藏渗漏形成,外环主要为烃类气体异常,可能由高石3构造深部原生气藏渗漏形成。表面地球化学异常与高石3构造边缘断裂构造的关系显示,无论是内环异常,还是外环异常均与高石3构造边缘断裂构造在空间上密切相关,预示着这些断裂构造可能是深部油气垂向渗漏运移的主要路径,同时也意味着高石3构造是崂山隆起中—古生界海洋油气钻探的首选构造。  相似文献   
72.
区域重力调查工作,对断裂的空间位置及区域构造分区是主要地质任务之一。本文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进行深部场、浅部场的分析。通过场的分离对区域场与剩余场特征分析;经过异常转换信息划分区域地质构造界线,特别是对Ⅲ级构造单元的划分从重力异常成果中,获得三高二低趋势,通过深大断裂划分确定区域地质构造分区界线,从而重新划分该区Ⅲ级以上构造区块位置,本次工作成果将为今后该区研究工作带来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73.
云南省2009/2010年秋冬季罕见干旱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候诊断方法,对云南省2009/2010年秋冬季干旱的成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出现严重干旱与西太平洋副高、西风带环流等大气环流系统出现异常有直接关系。副高出现明显异常,较常年同期偏强、偏西,700hPa流场上孟加拉湾长时间为东北气流控制,不利于将暖湿气流输送到云南;2009/2010年秋冬北半球500hPa极涡偏于西半球,强度偏弱,不利于冷空气向云南输送,由于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输送都受到阻碍,冷暖空气难以在云南上空交汇;云南上空为较干燥的气流控制、云南及孟加拉的OLR值偏高,对流活动受到抑制,降水云系偏少等是云南降雨异常偏少,高温干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4.
以2016-01-21门源MS6.4地震为例,提出用深度学习预测的GPS时间序列研究地震前兆。用震中附近门源台(QHME)、民乐台(GSML)及古浪台(GSGL)无震时的GPS时间序列训练LSTM神经网络,得到高精度的GPS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再分别对该地区无震时和地震前一段时间的GPS时间序列进行回溯性预测。对比预测时间序列与真实时间序列发现,震前2条时间序列大部分的相似性指标比无震时低,说明震前预测时间序列与真实时间序列差异明显,同时考虑震前时间序列的趋势异常,认为出现了异常时段;3个台站分别在E、N、U方向出现多个异常日期,且不同台站具有相同的异常日期,说明探索到了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75.
阿拉套山南缘查干昆得位于中哈边界地区的阿拉套W-Sn-Cu-Au-Pb-Zn矿带的中段,1∶5万化探异常面积较大、强度较高、浓集中心较明显,具有较好的成矿地球化学条件。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地物化综合剖面测量及槽探工程揭露等综合勘查手段,发现在花岗岩与砂岩的内接触带上,花岗岩具显著的云英岩化,局部具黄铁矿化、电气石化、褐铁矿化、钠长石化等蚀变特征,易形成高温热液云英岩型锡、铷、钨矿床,成矿潜力较大。工作表明地物化综合勘查方法能够对元素异常及矿化蚀变进行快速识别,并实现了对异常区资源潜力的快速评价,对区域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6.
关中地区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与地震活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系统分析了陕西关中测区1983~2003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研究了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结 果表明:①地震孕育阶段,伴随异常点段增多,重力场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区域性的重力负异常,地震往往发生在异 常区的边缘或重力异常梯度带上,震后逐渐回升;②重力场变化图像较好地反映了在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应力场作 用下断层活动引起的重力效应;③关中重力场的转折变化受制于大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7.
山东半岛海域成矿区带划分以往研究程度较低。该文利用海域重磁资料,在研究区梳理了渤海和黄海的重磁异常特征,渤海和北黄海呈负布格重力异常,南黄海北部与之相反;渤海为正磁异常,黄海与之相反。以重磁异常为基础,基于陆域构造单元划分,对海域构造单元划分至Ⅲ级10个构造单元,海域构造单元多为陆域向海域的延伸,仅渤中坳陷和北黄海盆地为独立的海域构造单元。参照陆域成矿区带划分,以构造单元边界为界线,海域成矿区带划分至Ⅳ级6个成矿区,各成矿区特征不同,坳陷构造单元内成矿区富集油气矿产,隆起构造单元内成矿区表现为埕宁隆起富集煤矿,胶北隆起富集金、菱镁矿、煤、灰岩矿,千里隆起富集岩金、蛇纹岩、石棉、花岗石矿。  相似文献   
78.
余为  陈新军  易倩 《海洋学报》2016,38(2):64-72
海洋初级生产力在海洋生态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变化影响了海洋渔业的潜在产量。本文根据2004-2013年中国鱿钓组提供的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捕捞数据和海洋遥感净初级生产力数据,研究了柔鱼冬春生西部群体资源量变动与净初级生产力的关系。结果发现,柔鱼渔场范围内净初级生产力在经度方向上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低,夏秋季高。捕捞月份7-11月对应的适宜净初级生产力范围分别为500~700 mg/(m2·d)(以碳计),500~800 mg/(m2·d),500~1000 mg/(m2·d),500~800 mg/(m2·d)和300~500 mg/(m2·d),最适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700 mg/(m2·d),600 mg/(m2·d),700 mg/(m2·d),600 mg/(m2·d)和400 mg/(m2·d)。7-11各月最适净初级生产力平均纬度与捕捞努力量纬度重心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了捕捞努力量位置在渔场中不是随机分布,可能受最适净初级生产力的纬度分布的影响。柔鱼年间资源丰度与各年3月份净初级生产力以及7-11月份平均净初级生产力大小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每年柔鱼资源量大小可能是由3月份产卵场海域和7-11月捕捞月份渔场净初级生产力水平交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异常环境条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柔鱼产卵场和渔场的净初级生产力具有显著影响,但调控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79.
卫星测高在确定地球重力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翟国君 《海洋测绘》2002,22(2):59-64
根据测高所得的几何量与地球重力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卫星测高数据在确定地球重力场参数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卫星测高数据确定海洋大地水准面、确定海洋重力异常和改善地球重力场模型。  相似文献   
80.
针对2019-05-26秘鲁北部M W8.0地震,利用CODE-TEC数据和GPS-TEC实测数据,分析此次地震前上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和电离层赤道异常变化。利用地震前2019-05-10~26总电子含量格网数据分析震前电离层赤道异常变化和电离层TEC随地理纬度的异常变化;然后利用RIOP和GLPS站的GPS-TEC数据,统计分析地震前电离层TEC日变化异常。结果表明,地震发生前3 d,电离层赤道异常“双峰”消失,且电离层TEC含量显著减少,可达10 TECu左右。在地震发生前3 d 16:00~20:00 UT,电离层TEC随纬度变化呈现双峰曲线特征,震中附近存在低谷,且在该期间RIOP和GLPS站电离层TEC也出现显著减少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