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5篇
  免费   1264篇
  国内免费   960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279篇
地质学   3994篇
海洋学   277篇
综合类   400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减薄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嵇少丞  王茜  许志琴 《地质学报》2008,82(2):174-193
古太古代(约4.0 Ga)时地球上可能只有一个超级大陆, 它的岩石圈厚度高达400 km。在早元古代,这个超级大陆减薄、裂解成十几块,每块中心是太古宙岩石,边缘是元古宙岩石,且各块厚度不等(150~350km)。从元古宙之后这些被称之为稳定克拉通的大陆岩石圈就一直漂游在地幔软流圈之上。中国华北地块就是这些克拉通之一,与众不同的是它在中生代时遭受了第二次破坏,岩石圈厚度从古生代时的180~200 km 减少到现今的80~100 km。本文作者从流变学的视角出发,围绕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这一核心问题,从  相似文献   
992.
鲁西枣庄—临沂地区新元古界震碛岩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西枣庄—临沂地区新元古界碳酸盐岩系中,发育有由地震造成的同沉积构造现象,如微晶方解石脉、层内变形褶曲、层内微断层和内碎屑碳酸盐岩堆积等。野外实地观察、地质剖面测量和室内分析研究认为它们是由地震产生的强震动,使距震中一定范围的未固结沉积物经震动液化,震动变形形成的震积岩组合。根据其发育规律与组合特征,该地区震碛岩的形成应与古郯庐断裂在新元古代的活动密切相关。可初步确定为含有A、B和C3个震积岩单元的震动液化地震序列。  相似文献   
993.
基于ANSYS LS-DYNA建立桥梁的墩-承台-桩-土有限元显式动力学模型,模拟桥梁的桩基础在承台上表面施加冲击荷载后完整桩和有断裂缺陷桩的竖向速度响应,分六桩-承台和八桩-承台两种桩基础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所要检测的基桩对应的承台上表面施加冲击力,产生的应力波通过承台到达下方的基桩后沿桩身向下传播,类似于低应变反射波法测桩的原理,应力波在到达桩底桩土交界面或者断裂面等阻抗变化较大处会发生应力波反射,在桩头处的竖向速度响应波形曲线中能识别出反射回的应力波,进而判别桩是完整还是存在断裂损伤;数值计算同时记录承台表面的竖向速度响应,发现承台表面的竖向速度响应波形比桩头处的竖向速度响应波形由于应力波在桩承台界面的多次反射而更加复杂,难以准确判断反射波。  相似文献   
994.
矿区采动断裂的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优势断裂对地表岩移具明显的控制作用。采动断裂的稳定与否,不仅取决于开采区与断裂的距离和开采规模,更重要的在于采动断裂本身系列优势指标的大小,据此认识,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与实际相吻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5.
红石地区叶家小湾金矿形成于燕山晚期,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期后热液。断裂和岩浆岩是两大重要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构造为北东向断裂,花岗岩是金矿的有利赋矿围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与燕山晚期 浆活动密切相关,叶家小湾金矿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对于在红石地区开展找金(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依据钻井、MT测深、地震剖面资料对沧东断裂山岭子东段地质构造进行了研究,认为该段沧东断裂断面形态呈“阶形”,自沧县隆起至北塘凹陷由高、中、低三个台阶组成断阶构造。中生代白垩纪末期,在南东-北西向压扭应力作用下形成褶皱及逆断层,新生代古近纪反转为正断层,断阶带内发育北东及北北西向共轭剪切断层,它们是沟通不同热储层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997.
不同岩溶储水结构分析与地球物理勘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伏平 《地质与勘探》2011,47(4):663-672
岩溶区储水结构是寻找地下水最为有利的靶区。在可溶岩与非可溶边界呈串珠状发育的岩溶泉、漏斗等,常指示地下岩溶强烈发育,接触界面的可溶岩为找水的有利部位。在背斜轴部,由于来自侧翼的挤压作用,灰岩、白云岩等硬脆性岩石易形成张性裂隙密集带,成为地下水的有利赋存部位。断裂、构造裂隙密集带使地下水互为沟通,成为良好的储水载体。在这...  相似文献   
998.
999.
南海西部断裂系研究及其物理模拟实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南海西部断裂系是由四条典型的走滑断裂所组成的断裂系统,是南海扩张的西部边界.此断裂系主要是在白垩纪以来的印-藏碰撞、新生代印支挤出和南海扩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模拟实验,探讨此断裂系的成因、演化过程,认识到此断裂系经历了五期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000.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地震潜势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衔山北缘断裂为晚第四纪活动的左旋逆走滑断裂,是对兰州市影响最大的控震断裂,自东向西可分为内官营段、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4条次级断层段.其中雾宿山段为1125年兰州7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段,其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为2 250~3 590年,最晚离逝时间为882年,在未来关注的200年内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小;马衔山段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约为3 120年,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等破坏性地震,其潜在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七道梁段和内官营段未获得古地震复发间隔等参数,但历史上均发生过中等破坏性地震,未来仍存在中等破坏性地震发生的可能,其地震复发间隔可近似地参考马衔山断裂带上相应震级地震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