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0篇
  免费   1065篇
  国内免费   1518篇
测绘学   803篇
大气科学   392篇
地球物理   1780篇
地质学   3301篇
海洋学   514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502篇
自然地理   33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0篇
  1974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01.
吸力历史对非饱和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然  许强  孙德安 《岩土力学》2013,34(10):2810-2814
现在被广泛公认的由Fredlund提出的非饱和土力学的双参数理论,即净应力和吸力为非饱和土的应力状态变量,不能直接考虑吸力历史及其饱和度对非饱和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的影响。非饱和土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即使净应力和吸力相同的条件下,经过干-湿循环试样与未经过干-湿循环试样的应力比-应变关系和强度是不相同的。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经历过干-湿循环的试样比未经过干-湿循环试样的应力比-应变关系要高、强度大和体变小。经过干-湿循环试样的饱和度低而强度高,主要是由于经过先期较高的吸力,相当于受过较大的前期有效压力,使试样成为超固结土。更多不同吸力历史的对比试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便为非饱和土的水力-力学特性耦合弹塑性本构模型定量地表示上述非饱和土的性质提供基础性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2.
塔东地区主要不整合面剥蚀量的恢复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剥蚀量的恢复对于构造演化史研究和油气勘探至关重要。通过对高分辨率地震数据的精细解释,在塔东地区识别出9个不整合面,其中与周缘造山作用相关的不整合面包括:志留系与上奥陶统、上泥盆统与前上泥盆统、三叠系与前三叠系、侏罗系与前侏罗系、古近系与白垩系、新近系与古近系等6个主要不整合面。基于平衡剖面技术,通过趋势厚度法,恢复了塔东地区主要不整合面的剥蚀厚度。研究表明:受天山造山带和阿尔金造山带俯冲、碰撞造山运动的影响,志留系与上奥陶统、上泥盆统与前上泥盆统之间不整合面产生的剥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塔东低凸起和若羌凹陷,并且后者的剥蚀作用最强;三叠系与前三叠系之间不整合面产生的剥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孔雀河斜坡一带;侏罗系与前侏罗系之间不整合面产生的剥蚀作用在塔东低凸起、若羌凹陷和孔雀河斜坡等地区都比较强;古近系与白垩系、新近系与古近系之间不整合面产生的剥蚀作用在塔东地区均发生,但整体剥蚀厚度不大。  相似文献   
203.
邢东矿井位于太行山隆起带与华北沉陷带的过渡带,通过区域构造应力-应变场分析,本区先后经历了由挤压-拉张的变形过程,变形强度由弱到强。海西期构造应力影响较弱,印支期-中燕山期构造应力作用较为强烈,形成了大量的挤压结构面和压缩构造.燕山晚期-喜山期是构造形成的最终阶段,以拉张伸展变形为主,现今的多数正断层的断裂结构面仍保存有先期的挤压结构面特征。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要形式,断层组合形式多样,这些构造形成期次不同,北西向断裂对北东向断裂具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4.
对苏、鲁、皖、豫交界地区地震活动进行研究,指出该区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出现一个长轴约230km的3级地震空区。该空区及附近地区存在多项中期异常,即ML≥3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能量强,中等地震震中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及低b值等。讨论认为,苏、鲁、皖、豫交界地区存在多项中期异常,与2004年10月24日太康4.7级地震的强度不匹配,未来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5.
为研究压实弱膨胀土的膨胀变形特性,对取自高淳某边坡的弱膨胀土进行固结及浸水膨胀变形试验,研究了在300,200,150,100,75,50,25和12.5 kPa共8种上覆压力下不同初始干密度及初始含水率土体的固结及膨胀变形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及初始干密度对弱膨胀土的膨胀变形特性均存在一定的影响,在其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膨胀土的膨胀变形量随着初始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分析了膨胀土固结及膨胀变形过程的典型曲线特点,研究了不同初始干密度及初始含水率下土体固结与膨胀曲线膨胀区与压缩区分界点特征,得出在初始含水率相同时,分界点的上覆压力与分界点孔隙比及土体的初始干密度均呈正比关系。通过对土体试验数据的分析拟合,结合土体变形过程中的孔隙比与初始状态关系的推导,提出了弱膨胀土的膨胀变形量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包边法路堤填筑的荷载分布,采用分层总和法推导了工程包边法膨胀土路堤填筑的膨胀变形量计算方法,并用于路堤膨胀量的预估中。  相似文献   
206.
在HAc-NaAc形成的中性缓冲溶液体系中,利用碘的催化动力学原理,使N-N-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与氯胺T的氧化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来测定地探样中微量碘的含量。通过实验,最佳试剂加入量为8%的HAc溶液5mL,8%的Na2CO3溶液3mL,0.1%的N-N-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溶液5mL所组成的溶液体系中,在加入0.1%的氯胺T1mL显色后,其测定结果准确度、精密度高,检出限低,测定化探样中微量碘时该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7.
利用1992~2012年多期境内外天山西南地区GPS观测数据,计算得出天山西南及帕米尔地区现今构造变形运动速度场,并计算给出了研究区内最大主应变、剪应变率和面膨胀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西天山地区受印度板块西构造结挤压作用下,帕米尔高原快速向北俯冲,造成天山沿这一经度带发生了强烈的地壳缩短;盆—山结合带的变形大于山体内部变形,形变幅度最大的地方往往就是历史上多次发生7~8级大震的地方;天山主压应变方向随经度增加逐渐由北北西向转向南北及北北东向,基本上与天山山脉走向垂直;主压应变较大的地区集中在西天山南北褶皱带上,最大剪应变率位于西天山南缘与帕米尔高原及西昆仑结合部,高值区是强地震的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208.
天山造山带构造环境复杂,活动断裂带和强震分布广泛,且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天山、西昆仑—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上,尤以天山地区最为集中.迄今为止,天山造山带地区的主要断裂带的活动特征与孕震应力场特征之间的动力学机理尚未有清晰的认识.本文以GPS等实际观测数据为约束,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域地壳形变、应力/应变积累速率、弹性应变能密度以及库仑应力变化率等关键因素.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地表速度场与研究区域实际GPS观测值基本一致,且主要断裂带上弹性应变能密度分布与实际地震活动性也基本吻合,验证了数值模型和结果的可靠性.结合最新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发现,研究区的断层和地震活动性主要受控于近南北向的主压应力,与主要观测特征相一致.同时,帕米尔高原北部边界带—塔什库尔干断裂(TKF)、天山造山带南边界的东侧—迈丹断裂(MDF)、兴地断裂(XDF)库仑应力增大明显,在未来强震发生的可能性较高,应予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09.
在河南省6种雨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物理要素海温、季风、西太平洋副高及气候因子和河南省汛期降水的关系,给出了河南省汛期降水的气候预测概念模型。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具体预测雨型。  相似文献   
210.
基于对第二松花江流域上游小山、松山、两江水电站中长期水文预报研究成果,论述了综合中长期水文预报的研究思路和定性预报、定量预报的分析研究方法。该研究通过2002年实践检验,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