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44篇 |
免费 | 2307篇 |
国内免费 | 308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42篇 |
大气科学 | 2284篇 |
地球物理 | 5555篇 |
地质学 | 4743篇 |
海洋学 | 1175篇 |
天文学 | 1366篇 |
综合类 | 834篇 |
自然地理 | 2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3篇 |
2023年 | 402篇 |
2022年 | 485篇 |
2021年 | 482篇 |
2020年 | 502篇 |
2019年 | 544篇 |
2018年 | 426篇 |
2017年 | 416篇 |
2016年 | 458篇 |
2015年 | 528篇 |
2014年 | 798篇 |
2013年 | 602篇 |
2012年 | 870篇 |
2011年 | 808篇 |
2010年 | 737篇 |
2009年 | 844篇 |
2008年 | 811篇 |
2007年 | 620篇 |
2006年 | 601篇 |
2005年 | 692篇 |
2004年 | 564篇 |
2003年 | 566篇 |
2002年 | 524篇 |
2001年 | 488篇 |
2000年 | 432篇 |
1999年 | 331篇 |
1998年 | 326篇 |
1997年 | 335篇 |
1996年 | 290篇 |
1995年 | 281篇 |
1994年 | 295篇 |
1993年 | 244篇 |
1992年 | 313篇 |
1991年 | 262篇 |
1990年 | 260篇 |
1989年 | 160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43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47篇 |
1983年 | 38篇 |
1982年 | 33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38篇 |
1979年 | 30篇 |
1977年 | 12篇 |
1976年 | 16篇 |
1975年 | 10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介绍了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和静载荷试验相结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尤其是在解决工程质量问题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质量评价的程序。 相似文献
993.
海底地貌是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海底地貌巨变往往与海底地质灾害息息相关,会对海底管线和海上平台等海洋工程设施造成危害,因而对海底地貌进行原位观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团队常年自主研发仪器经验,研制出了剖面声呐海底微地貌原位观测系统,详细介绍了观测系统的组成、功能、工作原理和工作模式,并提出了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方法;然后,使用观测系统进行了标志物检验实验,通过将观测系统测量数据与其他设备测量数据相对比,验证了观测系统的可行性和数据准确性;最后,使用观测系统在舟山海域朱家尖滑坡区进行原位观测,进一步验证了观测系统的可行性。观测结果进一步表明剖面声呐观测系统可以用于海底微地貌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994.
995.
依据应力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结合施工工艺和大量的检测结果对桩身浅部的断裂、裂缝、空洞、夹泥、桩头疏松等异常信号进行判别。指出了各种缺陷的典型特征及典型曲线。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桩身浅部的测试波形分析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996.
观测系统设计在地震勘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佳观测系统不仅可以提高资料品质,还能够降低采集成本。通过对海洋垂直缆(vertical cable,VC)进行正演模拟我们发现,随着偏移距的增大,同相轴会出现交叉、合并现象,地层顺序也会发生变化。我们针对单VC和多VC的特点,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观测系统。然后对所设计的观测系统进行评价与优化,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采用增加激发点密度的方法对面元覆盖次数的改善效果要好于采用增加激发面积的方法对面元覆盖次数的改善效果;当目标层存在倾角时,通过在构造走向上增加激发线条数,同时在下倾方向上增加激发线长度可以补偿照明损失;当目标层为背斜或向斜时,通过增大最大环半径来增加背斜和向斜照明范围的方法奏效甚微;当激发面积和接收面积相等时,通过同时增大激发面积和接收面积来提高中心区域面元覆盖次数的方法行不通,而当激发面积大于接收面积时则该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997.
超大型沉井首次接高受力及变形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马鞍山长江大桥南锚碇沉井的首次接高,对其竖向沉降、隔墙墙底土压力和隔墙底板受力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超大型沉井兼有条形基础的特点和整体工作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竖向变形,与单纯考虑地基承载力相比,更适合于按变形控制接高。沉井接高时普通隔墙下的土压力小于分区隔墙,并且普通隔墙下部土体会先达极限承载力,后续接高产生的荷载转而由分区隔墙(或井壁)来承担。沉井首节混凝土浇筑就已决定了隔墙底板的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后续接高不会再引起大的改变;隔墙底板中间部分受力较小,外围拉应力较大,通过井壁外土体的密实回填可有效降低此部分拉应力。 相似文献
998.
999.
基于有效固结应力法确定结构性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结构性的存在使得很多天然黏性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不同于重塑土和非结构性土。首先回顾了适用于确定重塑土和非结构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有效固结应力法,并推导了相应的方程。在此基础上,对于结构性黏性土,采用两段不同斜率(内摩擦角正切)和截距(黏聚力)的直线模拟其抗剪强度包络线,建立了确定其不排水抗剪强度的有效固结应力法方程;当有效应力小于结构屈服应力时,有效固结应力方程中有效应力部分需乘以0.8的修正系数;只要已知剪切前的有效应力,利用相应的有效固结应力法公式,可确定结构性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利用连云港结构性软黏土的等压固结三轴试验数据,验证了有效固结应力法的适用性。分析表明:对于连云港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有效固结应力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对于结构屈服应力,有效固结应力法的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点的拟合结果有一定偏差,但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大别山双河片麻状花岗岩岩体石英组构特征及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大别山双河片麻状花岗岩岩体中的石英C轴组构、黑云母(001)解理极点和石英颗粒三维应变分别进行系统测量。结果显示,双河岩体在侵位和后期演化过程中以挤压变形为特点,岩体经过NW-SE向和NE-SW向两次挤压,NW-SE向挤压强度较大,奠定了岩体基本的构造形态。结合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得出,双河岩体在早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应力方位为NW-SE向挤压,中侏罗世及后期为NE-SW向挤压,应力场发生顺时针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