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0篇
  免费   2620篇
  国内免费   2689篇
测绘学   339篇
大气科学   2572篇
地球物理   5305篇
地质学   5029篇
海洋学   1339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749篇
自然地理   304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403篇
  2021年   440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345篇
  2014年   558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580篇
  2008年   501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513篇
  2005年   500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521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488篇
  2000年   444篇
  1999年   459篇
  1998年   461篇
  1997年   492篇
  1996年   487篇
  1995年   530篇
  1994年   466篇
  1993年   365篇
  1992年   409篇
  1991年   319篇
  1990年   297篇
  1989年   275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6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郑州开往南阳的汽车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花岗岩,还搬出了标本让我们认识。老师告诉我们,花岗岩是由长石、石英和云母三种主要矿物组成,是地下滚烫的岩浆上升过程中,在地壳中冷凝形成的。想到一块小小的石头,却蕴藏了这么多的地球故事与秘密,我的心中便对我们的下一站——宝天曼地质公园充满了向往。终于到了宝天曼地质公园,我看到了雄奇险峻的化石尖,那是一座由灰白色的花岗岩组成的巍丽山峰,海拔1830米。虽然山势险峻,我们的队员们却没有一个畏惧的,大家迫不及待地开始攀登起来。尽管同学们一个个都大汗淋漓,汗湿衣衫,可一想到一会儿到了…  相似文献   
12.
应用GPS观测青藏高原东北缘应力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各向同性弹性地球模型推导了地面位移场速率与地壳内任意点应力场变化的边界积分关系,同时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1999~2001年观测的GPS资料对观测区地壳深度为5 km和25 km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主应力变化主要集中在祁连山断裂、海原断裂等,在1920~1954年间历史上发生过多次震级为7.0~8.5级强震的断裂附近,并具有主应力变化沿断层走向分布、最大剪应力沿断层走向交替变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应用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学说对富氏谱分析法提取地壳垂直形变信息的科学性做了地质学意义上的阐释 ,并提出了根据多期形变资料提取特定波段上构造策应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本文介绍紫阳骨坡治理工程中有关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文中详细地论述了设计中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去灵活处理的一些技术问题,如确定有关参数的选择原则,计算上的条件简化和一些具体技术细节的处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水平运动状态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应用青藏块体东北缘1999~2003年多期GPS观测资料,计算了不同时段GPS点水平运动速率。通过分析发现:甘青块体可分为东部块体和西部块体,东、西部块体的运动状态存在明显的差异;受2001年11月14日昆仑Ms8.1地震的影响,震后地壳运动状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A number of different lahars have been recognized from a systematic survey of a mapping project. The high setting temporamre feature of the deposits indicate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har and the Millennium eruption event of Tianchi Volcano. The lahars caused a dramatic disaster. Recognize of the huge avalanche scars and deposits around Tianchi Volcano imply another highly destructive hazard. Three types of different texture of the avalanche deposits have been recognized. There was often magma mixing processes during the Millennium eruption of Tianchi Volcano, indicating a mixing and co-eruption regime of the erupti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