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8篇
  免费   512篇
  国内免费   44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2024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库车坳陷下侏罗统岩石古应力场与砂岩储层性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寿建峰  斯春松  张达 《地球学报》2004,25(4):447-452
库车坳陷下侏罗统野外定向岩石样品的岩石力学性质的测试结果表明,下侏罗统以压扁变形明显、拉伸变形较弱为特点。自侏罗纪以来,该区经历了至少4期古构造变形作用,其变形方式主要为近EW向的以脆性变形为主的褶皱变形作用。在平面上,该区明显地表现为东弱西强的构造挤压变形特征,并对砂岩的储层性质产生重要影响。东区平均古构造应力值为19.8~28.3MPa,对应的平均砂岩孔隙度为17.1%;西区平均古构造应力值为62.6~80.1MPa,对应的平均砂岩孔隙度为6.4%~4.6%。  相似文献   
132.
野外露头和A井钻探表明,思茅坳陷二叠系烃源岩、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储层较发育,保存条件是本区油气成藏的关键。通过盖层、构造、岩浆、地下水、地表油气显示等分析,本区发育侏罗系-白垩系、龙潭组两套区域性泥岩盖层,盖层条件好,膏岩局部分布,但构造活动强烈,发育通天断裂,地表水下渗深度大,火山活动强烈、局部发现热变质现象,地表油气显示丰富,综合分析认为思茅坳陷保存条件较差,局部保存条件较好的区域为下步勘探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3.
2020年1月16日新疆库车县发生MS5.6地震,地震发生后对库尔勒地震台部分资料出现的中短期异常进行识别分析.得出,地震发生前"库米什地震窗"ML≥1.0级地震月频次出现高值异常,库尔勒台尾波持续时间比值、尾波衰减系数、周期比值出现低值异常,库尔勒台时间扫描计算AC值、A(b)值、P(b)值、最小二乘法b值等4个参数...  相似文献   
134.
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异常流体压力演化史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根据克拉2气田现今实测地层压力分析了异常高压发育的特征,并通过流体包裹体测试求取包裹体形成时期的古压力。计算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和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砂岩储层在距今8~6Ma(康村组沉积期末)时,古压力系数大致为1.09~1.18,发育过剩压力为4.6~9.6MPa的异常高压。在此基础上,以古、今压力数据为约束条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出下白垩统与侏罗系异常流体压力的演化历史。研究发现:下白垩统储层流体压力经历了沉积型异常流体压力形成发展(白垩纪-库车组沉积期末)和沉积型异常流体压力萎缩—构造挤压型异常流体压力孕育(库车组沉积期末至今)两个阶段。康村组沉积早期沉积型超压开始出现,库车组沉积期末达到顶峰,过剩压力达40~50MPa;此后,在沉积型超压萎缩—构造挤压型超压孕育过程的耦合下,过剩压力曾降至25~30MPa,更新世起超压略有升高。侏罗系流体压力演化较为简单,吉迪克组沉积期开始出现超压,至库车组沉积期末达到高峰,此后异常高压逐渐萎缩。在克拉2气田的主要成藏时期(距今3~1Ma),烃源岩较储层具有更高的异常压力,源—储压力差为10~30MPa。  相似文献   
135.
南天山西段南缘断裂构造特征及对乌什凹陷发育的控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乌什凹陷位于南天山西段以南,新生代受南天山崛起的陆内造山作用制约,与库车坳陷有相同的成盆动力学背景。因乌什凹陷南有温宿凸起阻挡了挤压应力的传播,东与库车坳陷间有北西向的构造变换带(西秋里塔格构造带)所隔,新生代变形与库车地区有不同的特征。以吉迪克组的泥岩层为滑脱面,乌什凹陷的中-新生界可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总体看上构造层以背冲构造为特征,下构造层则发育基底卷入的对冲构造。乌什凹陷的这一变形特征还与新生代挤压应力场自东向西迁移和走滑作用吸收了部分冲断变形有关,反映了南天山新生代构造对海西-印支期碰撞构造的继承性。文章简述了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介绍了乌什凹陷周缘的主要断裂的特征,恢复了乌什凹陷中-新生代的演化并与库车坳陷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乌什凹陷的成盆动力学机制,分析了乌什凹陷与南天山造山带的耦合演化,指出该区的油气勘探应以三叠系为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136.
137.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沉积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沉积时期,松辽盆地地形平缓,基底沉降缓慢,在湖平面整体扩张及浅水背景下河流入湖成三角洲沉积。通过岩心观察、相标志与测井相研究,该区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角洲3种亚相,以及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支河道间湾、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决口扇、河口坝、远沙坝、水下分支河道间湾9种微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广泛发育,前三角洲不发育。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通过填积和频繁的分叉改道,向湖盆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前缘的浅水区域发育了大量水下分支河道,分支河道与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形成了平均宽度200~600 m、平均厚度3~8 m的道单砂体,(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该区沉积相的精细研究,为进一步调整开发井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8.
139.
安徽中新生代陆相坳,断陷盆地的特征及演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0.
大地电磁测深在陇川盆地石油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朝栋 《云南地质》1993,12(2):209-218
本文介绍了在陇川盆地开展大地电磁测深的情况和取得的地质效果。为了加速石油勘探步伐,尽快确定盆地的构造格架、盖层的埋藏深度、坳陷部位,从而划分盆地内的构造单元,指出找油气远景块段,该方法具有独到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代替前期油气勘探中的某些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