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4篇
  免费   587篇
  国内免费   1019篇
测绘学   132篇
大气科学   1500篇
地球物理   229篇
地质学   1016篇
海洋学   499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290篇
自然地理   57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31.
琼东南盆地井震地层对比分析及区域地层格架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琼东南盆地历经断陷、断坳、裂后热沉降和裂后加速沉降等一系列的构造变动,沉积环境由始新世的滨海环境发展为现今的深水环境,形成了一套包括滨岸沉积、滨浅海沉积、陆架和陆坡沉积、以及半深海沉积的地层组合,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的生储盖条件,已成为当前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本文首先对盆地区域内钻井和地震剖面进行了主要地层界面(T20、T30、T40、T50、T60和T70)的识别和提取(点),继而结合连井地震剖面(线)和盆地区域过井地震剖面(面)对主要地层界面做了追踪对比分析,再依据古生物年代,建立了适用于琼东南盆地的区域地层年代格架。在琼东南盆地浅水区主要沉积了新近系地层(T60-T20),断裂基本不发育,地层厚度变化不大,极少有明显的上超和削截,局部地区发育有利于油气储集的三角洲沉积体系,表明琼东南盆地新近纪时期受构造作用影响较小。在深水区,新近系地层(T60-T20)和浅水区特征相似,仅反射特征有所不同;古近系地层(T100-T60)内部层序结构主要为楔状或近平行状,具有明显的上超和削截,地层厚度较大,断裂明显并导致地层错断,表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在古近纪时期主要受构造作用控制,并伴随着强烈的拉张和快速沉降作用,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在近东西向的中央峡谷内存在有三期砂体:第一期砂体(井深3 528~3 336m,厚约192m)形成于距今11.6~5.5Ma(T40-T30),分布范围跨越中央峡谷的陵水-松南-宝岛段,沉积物构成包括浊积水道沉积、浊积席状砂、块体流沉积、深海泥质沉积、天然堤及漫溢沉积等;第二期砂体(井深4 100~3 900m,厚约200m)形成于距今5.5~4.2Ma(T30-T29),分布范围跨越中央峡谷的乐东-陵水段,以重力流沉积为主;第三期砂体(深度3 630~3 400m,厚约230m)发育于距今4.2~3.6Ma(T29-T28),分布于峡谷的乐东-莺东段,以浊积水道沉积为主。三期砂体在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自东向西、由老到新依次展布,构成了良好的油气储层体。  相似文献   
932.
利用中国160站气温资料和5项西太平洋副高(以下简称副高)特征指数资料,分析了1951~2010年初秋(9月)副高强度、面积、西伸脊点、脊线、北界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我国气温的联系。结果表明:5项副高指数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副高强度和面积指数具有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西伸脊点、脊线和北界位置均无明显长期变化趋势。在年际尺度上,初秋副高西伸脊点位置、脊线和北界位置与我国同期气温异常关系密切。当副高西伸脊点位置偏东(西),易造成我国青藏高原东部和川西地区、云南大部及华南部分地区同期气温偏低(高);当副高脊线或北界位置偏北(南),易造成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尤其是贵州大部和江南东部(浙闽一带)的同期气温偏高(低)。  相似文献   
933.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GODAS逐月海平面高度资料、NCEP/NCAR 850 h Pa逐月风场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年代际异常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夏季热带太平洋SSH、850 h Pa风场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异常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从秋到冬,热带太平洋SSH年代际异常主要空间形态向类"ENSO"型异常发展,从春到夏,类"ENSO"型异常逐渐减弱直到消失。1996前后热带太平洋SSH发生一次显著年代际转折,转折之后热带太平洋SSH呈东低西高特征,不同季节有所差异。2)1990年前后夏季热带太平洋SSH发生的一次弱波动,持续影响夏季大气环流,使得1992年前后东亚夏季风出现减弱趋势,造成中国东部黄河以南地区,特别是华南夏季降水显著异常偏多,四川盆地和东北大部降水异常偏少;1996年SSH的实质性转折加剧了中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异常趋势。  相似文献   
934.
<正>广袤无垠的大平原、莽莽苍苍的大森林、神奇瑰丽的大界江、旖旎如画的大湿地……独特的地貌特征绘就了45万多平方千米的大美龙江。多年来,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这支专业、敬业的测绘队伍深深地扎根于黑龙江这片白山黑水间的沃土上,在为国家测绘工程和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立足龙江、服务龙江,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  相似文献   
935.
近50年拉萨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拉萨1953~2005年的年、季节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50年来拉萨年日照时数和各季节日照时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以每10年27.6h倾向率减少,且这种减少的趋势在增大,主要表现在夏、秋季。20世纪50~80年代年日照时数均为正距平,90年代以负距平为其主要的年际变化特征;90年代夏季日照明显偏少,60年代冬季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90年代末出现异常偏少年,夏季日照时数仅在2000年出现了异常偏少现象,而冬季日照时数多异常年份,主要发生在50年代。年平均总云量减少趋势明显,低云量下降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936.
INTRODUCTIONThe Sanmenxia area is located at the SE marginof the Loess Plateau,where a thick-layered loess de-posit developed(Fig.1).Previous research has al-ready been carried out on some loess stratigraphy inthe area(Teng,1988;Xie and Jiang,1987;Yue,1985,1984),which concentrated on petrostratigra-phy and magnetostratigraphy.Further environmentalinvestigation has not yet been pursued.After the ge-ological survey(Zheng et al.,1992;An et al.,1989;Ding and Liu,1989),more integrated str…  相似文献   
937.
概念图作为一种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与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西方国家,概念图是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且效果良好。随着现代教学方式的普及,概念图教学已成为许多国家教学策略改革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938.
《地理教学》2012,(21):63-63
"每年5至9月是天山一号冰川消融的高峰阶段,一个月后退约一米。总体来说,一年退缩4米多。从1959年至2010年,冰川共计减薄15米多。"中科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站长李忠勤说,一号冰川自观测以来一直处于退缩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退缩呈加速趋势。  相似文献   
939.
近50 a来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文雄 《干旱区地理》2012,35(4):559-567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增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随之增加。利用20个气象站1960-2009年的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Spline空间插值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对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极端高温天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年际变化率为0.79d/a,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之后极端高温天气发生的频率较高;极端低温天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年际变化率为-0.54d/a, 80年代中后期以来极端低温天气发生的频率较低;极端降水天数也呈显著增加趋势,年际变化率为0.02d/a,70年代中后期之后极端降水天气发生的频率较高。极端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幅度存在区域差异,南部山区比走廊平原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敏感。极端高温天数和极端低温天数在8a、22a左右周期变化明显,其中22a是第一主周期;极端降水天数在6a、10a、22a左右周期变化明显,其中22a是第一主周期;从22a的周期变化推测,2010年以后11a左右极端高温天数偏少,极端低温天数偏多,极端降水天数偏少。  相似文献   
940.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的人口总量开始呈现增长状态,进入90年代,虽然上海的生育水平非常低,1993年以后全市户籍人口自然变动进入负增长阶段,并持续至今,但是由于市外人口的迁入和流入,全市人口总量增长的态势不减反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