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13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篇 |
大气科学 | 320篇 |
地球物理 | 13篇 |
地质学 | 19篇 |
海洋学 | 65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3篇 |
自然地理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194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湖北气象》2010,29(4)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 0.5°×0.5°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和海南省自动站资料,对2007年10月12—14日海南岛秋季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物理过程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股冷空气从中低层东移南下并在华南沿海堆积、变性,副高稳定加强西伸,850 hPa上在华南沿海地区与变性的大陆高压合并加强,热带地区赤道辐合带活跃,其共同作用促使低空东风急流形成、发展和加强;低空东风急流、弱冷空气南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风波等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东风急流是此次暴雨所需水汽最大的提供者;θse面陡立造成对流系统斜压发展,激发位势不稳定能量释放,正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加强了层结对流不稳定发展,对流层中层正差动涡度平流破坏了海南岛的准地转平衡;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共同作用激发了次级环流,导致暴雨区上空垂直运动的发展,促使降水增强。 相似文献
33.
34.
35.
伴随对流层中低层气温持续下降的雪转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0.25°×0.25°分辨率细网格模式产品、探空观测资料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对2014年2月18日浙江嘉兴雨雪天气过程中降水相态先由雨转雪、再由雪转雨的变化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对ECMWF细网格模式产品进行了预报性能检验,结果表明:模式形势预报准确,但未能预报出雪转雨过程。在对流层中低层气温持续降低的情况下,水汽凝结高度不同是造成两次相态转换的主要原因。上午垂直运动加强,水汽充沛,降水粒子的凝结高度高,足以形成大的雪花,在较低的零度层高度以下降落时不至于融化;下午垂直运动减弱,水汽集中在低层,尽管这一高度层的气温在-3~-2 ℃,但是不足以凝结成固态降水,同时地面气温受海上暖平流影响而回升,因此降水相态由雪转雨。 相似文献
36.
充分利用目前各台站所能采集的多种实况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综合考虑了包括气温的气候分布特征、锋面南下的温度平流作用、晴雨天气状况下的辐射作用和绝热变化等多种因素对未来气温(包括最高、最低、平均气温)的影响,找出气温预报因子及其指标。 相似文献
37.
本文提出了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硅酸盐和硫酸盐的“扩散-平流-反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间隙水受到硅酸盐溶解、吸附和沉淀不同体系的控制,因而间隙水中的硅酸盐具有三种不同形式的垂直分布,并从模式中得到了上述反应的反应常数,其中E柱硅溶解的一级动力学反应常数为0.00l 42a~(-1)。首次发现了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硅酸盐指数下降的垂直分布规律,并从数学模式上进行了处理。本文还研完了由于有机质还原sO_4~(2-)而产生的硫酸盐指数下降垂直分布,提出其模式,结果表明,SO_4~(2-)还原最大速率发生在沉积物-水界面附近,每年可达lmmo1/dm~3。 相似文献
38.
能量平衡原理是遥感反演地表通量,波文比法计算地表通量的基础.但大量的观测数据表明,多数情况下,非均匀地表的地表能量是不闭合的,一方面是由于观测仪器的误差及各参量观测尺度差异造成的,更重要的则是由地表不均质性引起的水平平流效应导致的.因此,定量的估算水平平流效应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地表可供能量差、水分状况差异、风速和垂直空气温度梯度四个参数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遥感信息的水平平流通量观测影响纠正模型,其中引入了像元尺度与风浪区长度的关系.文章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模型中各参数对平流估算结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水平平流的尺度效应问题.进一步,在地表实验数据的支撑下,给出了在农田下垫面情况下模型的验证结果.结果表明模型估算的能量变化率与实测的能量变化率有较好的相关性,经过纠正后的能量闭合状况有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9.
应用实测气象资料,结合卫星云图与多普勒雷达图像分析,对2007年7月19日到8月2日云南少有的7次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的西南急流是重要的影响系统,西南急流的维持为持续性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水汽、动量和不稳定能量的快速传递,高原切变线与西南急流的有利配置,是7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持续性强降水出现在500hPa水汽通量大值区和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卫星云图上切变云带和副高外围云带在云南汇合,切变云带和副高外围云带维持、加强的过程与强降水落区的时空分布对应较好.多普勒速度图上零速度线长时间维持"S"型,风随高度顺时针旋转,说明高层有持续的暖平流.高低层不同性质的气流配合,有利于强降水产生.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