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0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是近50年来在我国大陆发生的震级最大、地表破裂最长的地震事件.地震地表破裂带全长426km,宽数米至数百米,总体走向90°~110°,具有明显的破裂分段特征,自西向东由5条次级破裂段组成.各破裂段又由若干更次级左阶或右阶斜列的破裂组成,具有自相似的分形结构特征.地震破裂带以左旋走滑为主,倾滑量很小.宏观震中区位于库赛湖东北93.0°~93.5°E一带的昆仑山南麓断层谷地内.最大地表同震左旋水平位移6.4m,最大垂直位移为4m.地表水平位移沿地震破裂带走向出现6个峰值,各峰值之间存在相对独立的衰减序列,这表明此地震具有多点破裂特征.  相似文献   
22.
由于南华山北麓断裂带的新活动,使得南华山北麓菜园—乱堆子16公里范围内的21条冲沟发生明显断错,显示出左旋位移指向。本文研究了这些断错冲沟的地质地貌表征、断错冲沟的发育过程和断错量,并根据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的~(14)C年龄和区域冲沟的溯源侵蚀速率,计算出晚更新世以来南华山北麓断裂带的平均滑动速率为4.3毫米/年;同时,量测出1920年海原8.5级地震震中区地震断层的最位移量为6.9米。根据以上资料,估算出南华山北麓断裂带8.5级强震的重复率约为1600年  相似文献   
23.
阿尔金断裂晚新生代左旋走滑位错的地质新证据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通过对沿阿尔金断裂中段 (位于东经 88°至 92°)发育的晚第三纪走滑盆地沉积历史和走滑变形过程的野外观测以及对第四纪索尔库里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的沉积环境复原的分析 ,提出了阿尔金断裂中段晚新生代左旋走滑位错的地质新证据。研究表明 ,晚第三纪走滑盆地经历了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早期斜张走滑拉分和上新世晚期以来左旋错动的演化过程 ,沉积体沿断裂的错位分布特征指示至少发生了 80 km的左旋走滑位错。发育于阿尔金山链内部的索尔库里盆地起源于晚第三纪早期强烈的侵蚀作用 ,成为柴达木盆地快速沉积的主要物源区。该侵蚀盆地于中晚更新世闭合并演化成一个独立的沉积盆地。通过侵蚀盆地外流通道的复原指示阿尔金断裂自晚第三纪以来累积了 80~ 1 0 0 km的左旋位错。在此基础上 ,结合穿越断裂构造的 级区域水系形成的洪积裙宽度和主干河道沿断裂迹线的拐折长度 ,探讨了阿尔金断裂晚新生代左旋走滑位错量沿走向分布的特征 ,估算了左旋走滑速率  相似文献   
24.
以压磁效应为基础,运用地震多源场理论,对1988年至1993年发生在沂水、莒县附近的地磁场异常变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认为,应将沂水、莒县附近的3个不同的地磁场变化形态作为一个整体,地磁场的变化受构造控制,是由基本应力场作用下北西向沂源-沂水断裂产生的继承性左旋张扭运动所引起。  相似文献   
25.
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了Ms 6. 9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中西段的冷龙岭断裂附近。震后的野外现场考察表明,这次地震在海拔3500~4100 m的高原北部祁连山区形成了一系列由张裂隙、张剪裂隙、剪切裂隙、挤压鼓包和裂陷等多类型破裂雁行状组合而成的同震地表变形带,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性质,总长约27 km。破裂带呈NWW—SEE走向,可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沿冷龙岭断裂西段分布,南支沿托莱山断裂东端分布,与北支间隔3 km呈左阶雁行排列。根据破裂带的走向变化和阶区特征,可将破裂带分为三段:西段、中段和东段,与地表同震位移分布特征较为吻合。西段为破裂带的南支,呈N93°E走向,长约4. 5 km,最大左行水平位错约85 cm;中段为北支破裂带西侧部分,主要呈N102°E走向,长约7. 5 km,最大左行水平位错约3. 7 m;东段为北支破裂带东侧部分,走向呈N110~120°E走向,长约15 km,最大左行水平位错约3. 0 m。门源地震震级与地表破裂带分布规模和变形强度的对比,表明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较浅,可能远小于10 km深。这次门源地震的发震断裂为海原断裂带呈挤压弯曲部分的冷龙岭断裂,具有花状构造特征。由于本次地震余震向SE方向扩展,表明具有应力向东迁移趋势,因此,冷龙岭断裂东侧处在海原断裂带上1920年海原大地震与2022年门源地震之间地震空区的金强河、毛毛山和老虎山断裂未来强震危险性升高,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6.
《“郯庐断裂学术讨论会”摘记》一文发表后受到读者的欢迎,但报导的内容不够全面,根据大家的要求,续登本篇会议摘记。深部构造刘光夏(国家地震局物探队):我队于80年4—6月在连云港—临沂—泗水人工地壳测深剖面的13个爆炸点上,进行了18次爆破,记录到6组较明显的震相。莫氏面反射波Pm能量最强,大致可以连续追踪对  相似文献   
27.
本文是根据Landsat卫星影像概括分析了台湾岛的活动断裂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在卫星影像上,活动断裂的特点是影像清晰,多成带出现,活动性明显。北北东向活动断裂带构成本区的基本轮廓,多数具有左旋平移性质;北西向活动断裂带的规模虽不如前者,但有可能是台湾岛北部最新的活动断裂,并具有右旋平移性质。通过综合分析表明,本区大致承受北北西—南南东方向的挤压作用,即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中国东部活动断裂的现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中国东部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的展布和基本特征。根据断层位移测量把活动断裂的现代运动分为四级:第一级为≥10毫米/年,第二级为<10—1毫米/年,第三级为<1—0.1毫米/年,第四级<0.1毫米/年。并根据活动断裂的展布和现代活动程度,把该区分为五个相对活动区和三个相对稳定区。指出了断裂活动的强弱与地震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近年来强震则多发生在第一、二级断裂带上,相反,活动速率较低的断裂,近期地震活动水平不高,也未发生过强震。本文最后讨论了应力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29.
组成阿尔金构造系的断裂,均具左旋位错特征。发生于渐新世-中新世以来的总位错量450 ̄700km。其中,分布于阿尔金断裂带上的位错量达225 ̄375km。分布于其它断裂带上的位错量达150 ̄250km。发生于上新世以来的总镁错量为40 ̄50km。发生于第四纪的左旋位错量20 ̄27km。其中,分布在阿尔金断裂带上的位错量为7 ̄17km,分布于其它断裂带上的位错量为10km左右。  相似文献   
30.
中国大陆地震的应力调整场动态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强震区域分布特征与大地貌的相关性,127个地震断层面解,18个大地震破裂带资料和地震断裂带的平均滑动速度等方面的资料,提出了中国大陆地震应力调整场动态模型。最后,基于此模型讨论了中国地震活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