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样品中的总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岚  张映宿 《辽宁地质》1998,(2):154-15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工业废水中的总铬,通过标准曲线的线性及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验证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方法检出限为Cr:0.03mg/L,可以满足工业废水样品中总铬的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42.
提出一种从纸浆工业废水中提取重金属的前景的方法:矿物形态的碱性人造地球化学垒地。进行一系列以碳酸盐岩和褐煤灰为地球化学对垒、用工业废水人进行渗漏的室内试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元素在地球化学垒中沉淀过程的物理-化学模型。该研究途径不仅可以预测经专门处理过的水的组成,而且可以从热力学的角度优化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43.
李传琼  王鹏  陈波  李燕 《湖泊科学》2018,30(1):139-149
于2015年1月和7月在赣江干流和主要支流37个采样点共采集74个水样,分析赣江水系15种溶解态金属元素(Be、Al、V、Mn、Fe、Co、Ni、Cu、As、Mo、Cd、Sb、Tl、Pb、U)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多数水样的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符合水质标准,主要的超标元素是Fe,样品超标率为21.60%,其次为As(8.10%)、Mn(4.05%)、Tl(4.05%)和Al(1.35%).Be、Al、V、Fe、Co、Ni、Cu、U浓度在枯水期显著高于丰水期,其他元素差异不显著.依据溶解态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赣江流域可分为3个区域:湘水、章水和赣江赣州市段(C1),桃江、袁水和锦江(C2),其他区域(C3);溶解态金属元素水平大小排序为C1C2C3,其中Be、Al、Cu、Mo、Sb、As浓度在C1最高,V、Mn、Fe、Ni、Cd浓度在C2最高.采矿废水、矿渣和农田土壤降雨淋滤、钢铁冶炼废水是赣江溶解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Be、Al、Cu、Pb、U的污染源超过40%来自采矿废水,Cu、As、Mo、Cd的污染源超过35%来自矿渣和农田土壤降雨淋滤,V、Mn、Co、Ni的污染源超过41%来自钢铁冶炼废水.  相似文献   
44.
洱海主要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控制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 Code),建立了洱海湖泊及湖湾的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利用洱海2001 2011年连续11年的水动力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度较好,表明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结果较为合理.在考虑水质环境背景浓度的前提下,通过水质模型量化各个入湖排污口对水质控制点的贡献率,并对各水质控制点和入湖排污口的浓度进行约束限制,最终利用单纯形法求解得到各入湖排污口的允许排污量.计算结果表明,北区三条河流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本身流量相对较大,所以允许排放总量也较大,总氮、总磷和CODMn的允许排放总量分别占到整个洱海允许排放量的47%、53%和49%.洱海主要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控制分配研究对于洱海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自成库以来,三峡水库CO2、CH4等温室气体通量较蓄水前发生明显改变。如何科学认识和客观评估三峡水库修建及运行对其CO2、CH4等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自2009年以来在三峡水库开展CO2、CH4等温室气体通量监测与分析工作,综述认为,现阶段三峡水库温室气体排放以水-气界面扩散释放为主要途径。陆源输入的有机碳是主导三峡水库CO2、CH4产生的主要碳源,但在局部区段或时段自源性有机碳的贡献亦十分显著。同蓄水前相比,三峡水库碳排放量呈现为净增加,淹没效应约占水库C净增量的20%,库区内点面源污染负荷并未对CO2排放的净增量产生显著贡献,阻隔效应和生态系统重建效应对三峡水库碳排放的净增量产生显著贡献。近10年来,监测方法比对、监测点位优化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三峡水库温室气体通量监测体系。新方法、新技术的引入也为三峡水库温室气体通量监测分析提供了有利支撑和保障,但复杂水文环境...  相似文献   
46.
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静  杨桂山 《地理研究》2007,26(5):931-939
本文研究了1980~2004年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在波动中平缓增长,排放强度不断下降,主要来源于制造业和能源生产部门,南京市、苏南三市和苏中苏北九市的排放量大致各占排放总量的1/3。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模拟了1980~1996年和1997~2004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未来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趋向于在经历较短时间的上升后逐渐下降。采用分解分析方法分析了三种效应在工业废水排放变化中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广义技术效应、规模效应是影响工业废水排放的重要因素,但广义技术效应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威海湾入海污染物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潮流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计算威海湾受纳水体水质对排放源的响应关系,结合混合区的确定,计算了各排污口的最大允许排放量,为各个排污口排放的不同污染物制定相应的排放与削减量提供依据。威海湾望岛河和长峰河附近海域稀释扩散能力较差,污染物易滞留,现有排污量超过排污口的最大允许排放量,需要削减排污量;其余排污口尚有剩余排污量,南竹岛河排污口的剩余排污量最大。  相似文献   
48.
《地理教学》2005,(2):7-7
美国能源部13日说,2003年美国增加了化石燃料的消费,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2年增长了0.7%,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02年的68.9亿吨上升到2003年的69.4亿吨。  相似文献   
49.
魏红耀  陈辉 《地下水》2000,22(2):74-75,81
郾城县地处河南省中部,属淮河流域,总土地面积943km2,境内30km2以上的大、中、小型河道有18条,其中,两条主干沙河、颖河横贯全境,水量丰富,为两岸工农业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1 郾城县境内概况11 自然环境郾城县属周口凹陷带的西北部,上部均被第四系松散地层所覆盖,厚度  相似文献   
50.
<正>英国《新科学家》(Newscientist)网站2014年1月15日刊登了Ravilious的报道,介绍了《环境研究通讯》(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2014年1月15日发表的加拿大科学家Matthews等的论文。该论文计算了各国1800—2005年的排放在全球排放中所占份额,并转换为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在估算排放时,考虑了5个因素:化石燃料CO_2、土地利用CO_2、甲烷、氧化亚氮及气溶胶。这样就把长生命期与短生命期的温室气体分开,同时加入了气溶胶这个负因素,过去一般没有考虑这个因素。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