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822篇
地质学   409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本文根据板块相互作用的原理,对全球地震带作了新的具体的划分:Ⅰ带为美洲西海岸地震带;Ⅱ带为太平洋西北边缘地震带;Ⅲ带为大洋岛弧地震带;Ⅳ带为亚欧地震带;Ⅴ带为全球海岭地震带。各带地震活动水平从强到弱的顺序是Ⅲ,Ⅱ,Ⅰ,Ⅳ,Ⅴ。求出本世纪各年Ⅰ,Ⅱ,Ⅲ三带的地震活动性指数A(b),并对A(b)指数随时间的变化作了最大熵谱分析和周期图分析。结果显示Ⅱ,Ⅲ两带的周期成分与Ⅰ带有明显不同。Ⅰ带的变化较平稳,富于短周期成分,在1942年和1960年有两个峰期;Ⅱ带从1964年以来处于长趋势下降阶段,至八十年代已降至极小;Ⅲ带的五十年代事件效应显著,其变化趋势能较好地代表全球地震活动的变化总趋势。Ⅱ,Ⅲ两带有较强的长周期变化成分,可能与太平洋板块的面积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川滇地区自有地方台,网建立以来的21年间记录到的239次小震群进行了研究,发现Ms≥6.7级的强震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小震群年频度增高的背景上。并引用了归一化熵值K作为衡量震群序列中能量分布均匀度的特征量,分析了不同K值的震群与中强震发生的对应关系,发现K≥0.8的震群发生与Ms≥5.5的中强震发生的对应率为59.3%;虚报率为40.7%;漏报率约占14%。K<0.8的震群发生满足无震条件的约占56%。以上结果表明,用归一化熵值K≥0.8来区别前兆震群与一般震群,结果没有华北地区的那样显著。在川滇地区,要将所对应的强震震级提高到6.5级,结果才比较好。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山西地震带历史地震资料(1209年—1979年)的周期图分析,将隐含在随机干扰中的周期部分识别并提取出来,找出其主要周期,发现存在“倍30规律”即30年为其基本周期,其余3个主要周期近似是30年的整数倍.30±5年、80±10年、250±10年、330±15年4个主要周期的综合作用控制了山西地震带的中强震活动.对19世纪以来的6个地震进行了发震时间和震级的内符检验,结果表明内符较好,在此基础上外推预测山西地震带将在1995±2年内发生5.4±0.2(Ms)地震.  相似文献   
54.
滇东北—黔西高原黑颈鹤及其主要越冬地考察陈晓平(香港中国探险这会,云南省地理研究所)由香港中国探险学会(CERS)、国际鹤类基金会(ICF)、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云南省林业厅野生动物植物保护处、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队,于1994年冬季联合考察了滇...  相似文献   
55.
山西地震带历史地震序列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美煊 《地震》1993,(5):40-46
在工程地震工作中需要知道某地震带或某地区未来100年内的地震活动水平,以便适当选择历史地震的统计时段,从而得到和地震活动水平相适应的不同潜在震源区的各级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 本文利用极值理论、最大熵原理、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莫尔纳方法和伯努里模型方法计算了山西地震带未来100年内中强震的年平均发生率、平均重现期大于等于某级地震的个数和发震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山西地震带未来百年内将发生≥6.0级地震3次,发震概率为0.94左右;将发生≥6.5级地震1—2次,发震概率为0.84左右;有可能发生≥7.0级地震,发震概率为0.53左右;发生≥7.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发震概率为0.32左右;发生≥8.0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发震概率为0.15左右。  相似文献   
56.
南北地震带北段深部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桂培  李渭娟 《地震学报》1990,12(2):176-185
本文利用重力资料,采用单层地壳模式反演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地壳厚度.根据艾利均衡假设,进行均衡补偿归算.编制莫氏界面图和11均衡异常图.根据地壳构造特征,划分六个地壳构造区.对天水-文县间立交构造格架进行初步的探讨.结合历史地震资料,讨论了地壳构造、均衡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本文研究了兴都库什及帕米尔地区地震的空间分布.发现h<70km的地震分布广泛,h≥100km的地震形成-S形的倾斜中源地震带.在71.5°E以西,中源地震带倾向接近正北,倾角随深度变化,在深部接近垂直,且倾角自西向东逐渐变陡,在71.5°E以东,倾向逐渐由东南变为正南. 分析了121个mb≥5.0地震的机制解.浅源地震机制解的P轴大多位于NS和NNW-SSE方向,且多近水平,反映此区受到NS或NNW-SSE方向挤压.各剖面应力轴分布规律性强,在150km以下,总的趋势是机制解的T轴接近于倾斜的中源地震带的下倾方向,而P轴倾角较小且垂直于倾斜的中源地震带的走向.  相似文献   
58.
本文简述了“板内构造网络整体孕震假说”的基本思想和研究孕震系统的“信息系统方法”。提出前兆信息时空场的减熵有序性是大地震或地震高潮段的一个普遍的基本前兆特征。整体地处理分析了南北带上从1984.1到1989.5,43个地下水位、温泉水温、水氡和地电阻率台站的观测序列,进行短期群体异常识别,合成与有序度的计算,结果显示:1988年6月至年底,南北带整体协同有序性趋向明显,表明南北带在这一期间整体的运动强度增加,在11月发生了云南澜沧7.6和7.2级大震;1989年初至5月,整体有序性演化趋势不明显,这表明南北带在这个时期以及其后几个月(至1989.11)整体运动强度降低,7级以上大震的危险性减小。由于短期异常的前兆时效限制,有必要向前延伸所处理资料的时序,以便继续预测未来。  相似文献   
59.
阿德朗达克-西魁北克地震带地壳三维速度结构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介寿 Chun  KY 《地球物理学报》1991,34(2):161-171,T002
根据在阿德朗达克-西魁北克地震带及其邻近地区的59台短周期数字地震仪记录的直达P波走时观测值,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该地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地壳上层(0-5km)在阿德朗达克穹隆山的中南部地区出现正速度异常;第二层(5-10km)及第三层(10-15km)的速度横向变化较小,介质相对比较均匀;第四层(15-25km)出现显著的速度异常,一个是位于地震带中部的正速度异常(+4%),它与布格重力正异常一致;另一个是位于阿德朗达克穹隆山下的负速度异常(-4%).结合已有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对比,可以认为阿德朗达克是一个正在发展的穹隆上升山,但其热源前锋尚未到达地面的大陆热点.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