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峰林     
《地球》2011,(2):89-89
Peak forest中国岩溶工作者通用的热带岩溶地貌名词。在国外也有音译fenglin而加以使用者。在广义用法上,包括峰林、峰丛两类。在热带地区,气候高温潮湿,碳酸盐类岩石被强烈溶蚀,石峰突起,并有地下排水系统,组成广义的峰林地形。  相似文献   
12.
Tony WALTHAM 《中国岩溶》2009,28(4):355-369
“峰丛”和“峰林”是在中文文献中使用的两种主要的喀斯特地貌术语。而在其他国家,这两种地貌通常被定义为“锥状喀斯特”和“塔状喀斯特”,但峰丛、峰林与锥状喀斯特、塔状喀斯特并不完全相同。中国喀斯特分布广泛,本文把西方和中国的喀斯特专业术语连接起来,能让西方地貌学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喀斯特。本文是朱学稳教授近期发表于《中国岩溶》第28卷第2期上的 “我国峰林喀斯特的苦干问题讨论”论文的英文附加篇。 峰丛喀斯特地貌遍及贵州省及其临近省份大部分地区,其锥体石山较爪哇、牙买加和菲律宾群岛的更高更陡。尽管后者为西方所熟知,但贵州的峰丛可以说是峰丛和锥状喀斯特的典型代表。不过广西的峰林仅在中国以外东南亚的小部分地区可以看见。许多被西方认为是塔状喀斯特的地貌并非真正的峰林。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西方学者通过山体形状来区分锥状喀斯特和塔状喀斯特,而中国的学者是根据石峰之间是否存在喀斯特平原来区分峰林和峰丛。 峰丛喀斯特是一种发育成熟的石灰岩地貌,具有深厚的包气带、完整的地下排泄系统,以及发育时间长并免遭更新代冰川破坏的山体形貌。峰林喀斯特是一种极端地貌,仅在横向夷平持续时间比较长的特定环境中形成。峰林形成条件是:(1)石灰岩质纯;(2) 石灰岩层厚;(3)喀斯特平原上有冲积层发育;(4)地下水位变化幅度不大;(5)冲积平原有外源沉积物的流入补充;(6)缓慢构造抬升与喀斯特平原表面剥蚀相适应;(7)具有使石灰岩快速溶蚀的炎热湿润气候;(8)周围喀斯特平原下降时,地面蚀低和石灰岩山体边坡后退平衡。如果构造条件合适的话,峰丛可以演化为峰林。但如果有其他因素起作用,峰林和峰丛似乎可以并行发育。二者的起源仍然备受争论,并且峰林的起源恐怕是多种的。建议国际学术文献中应更加广泛地应用“峰丛”和“峰林”术语,“锥状喀斯特”和“塔状喀斯特”则主要用于对形态方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和自然地理特征,它发育于中生代泥盆系云台观组和黄家磴组,峰林集中分布区面积86km2。砂岩峰林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部位、特定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条件下形成的独特地貌。园内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崖,其中高度超过200m的有1000多座,公园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为  相似文献   
14.
《阿凡达》影片中的地貌,尤其是核心带哈利路亚柱状悬浮山,是一个严谨的地质组成,每个细节都契合砂岩地貌的特征。导演卡梅隆说原型为黄山,显然是张冠李戴了。黄山只能说是全球珍贵花岗岩地貌之一;而张家界则是全球砂岩峰林地貌的唯一,乾坤柱只是张家界400平方公里石英砂岩地貌中的一个极小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介绍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景观等旅游资源和地质构造背景的遥感影像特征及遥感解译,通过解译对武陵源旅游资源有了更全面了解,为该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6.
豫章山传奇     
龙泉地处浙西南山区,我国东南地区最高大的山系武夷山系,分仙霞岭山脉和洞宫山脉两支,从境内西南部委迤入境。这里群峰林立,蜿蜒起伏,中山广布,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730余座,其中洞宫山山脉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系江浙第一高峰。  相似文献   
17.
遥感技术在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遥感技术对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进行研究,新解译出叠加于北东东向褶皱之上的北北东向褶皱及线性构造1031条,并提出本区经历了两次以上褶皱构造运动的新认识;查明了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解译研究,认为中上泥盆统巨厚层石英砂岩是形成砂岩峰林地貌的物质基础;特殊的构造部位有利于峰柱的稳定形成;多次构造作用所产生之高角度裂隙有利于峰林地貌的造型;挽近时期的地壳抬升是峰林地貌形成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论述武陵源峰林的地质风景特色及其成因,阐述峰林开成的历史背景与环境,探讨武陵源峰林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之方。  相似文献   
19.
张之淦 《中国岩溶》2003,22(3):248-250
自 198 9年 9月至 2 0 0 0年 12月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来宾课题组依托三个省部级攻关项目 ,瞄准西南岩溶开发大课题 ,以来宾这个峰林平原型热带岩溶县为操作平台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论方法 (以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的结合点为选题导向 ;采用以技术创新带动理论创新和以理论创新指导技术创新的认识方法 ) ,在相对薄弱的人力和经费支持下不懈探索 ,取得一些初步创新成果 ,并在改变引进消化型研究方法 ,探寻建立既能融入世界“地球系统科学”新体系又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岩溶学理论的具体道路方面积累了若干经验。一、《来宾…  相似文献   
20.
峰林喀斯特的性质及其发育和演化的新思考(3)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朱学稳 《中国岩溶》1991,10(3):171-182
在回顾国内外峰林喀斯特研究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峰林喀斯特同时态系统演化的新观念。即峰林喀斯特系统内各类地形的形成与发展在时间上可以同步。这种“同时态多样化”是由于物质与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方式、强度、数量与质量在空间上的差异和分布不均所引起的。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系统间各部(子系统,还必然存在相互协同的内在联系。虽然由于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具体差异,在系统形态(或子系统)组成上常常出现破缺。但同时态多样化,乃是自然界各种“演化着”的开放系统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