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88篇 |
免费 | 1743篇 |
国内免费 | 38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1篇 |
大气科学 | 532篇 |
地球物理 | 1039篇 |
地质学 | 11222篇 |
海洋学 | 1080篇 |
天文学 | 35篇 |
综合类 | 712篇 |
自然地理 | 4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1篇 |
2023年 | 376篇 |
2022年 | 415篇 |
2021年 | 409篇 |
2020年 | 339篇 |
2019年 | 365篇 |
2018年 | 275篇 |
2017年 | 329篇 |
2016年 | 281篇 |
2015年 | 366篇 |
2014年 | 534篇 |
2013年 | 431篇 |
2012年 | 552篇 |
2011年 | 602篇 |
2010年 | 456篇 |
2009年 | 500篇 |
2008年 | 543篇 |
2007年 | 539篇 |
2006年 | 533篇 |
2005年 | 517篇 |
2004年 | 427篇 |
2003年 | 552篇 |
2002年 | 649篇 |
2001年 | 705篇 |
2000年 | 387篇 |
1999年 | 422篇 |
1998年 | 432篇 |
1997年 | 415篇 |
1996年 | 418篇 |
1995年 | 387篇 |
1994年 | 406篇 |
1993年 | 312篇 |
1992年 | 295篇 |
1991年 | 242篇 |
1990年 | 244篇 |
1989年 | 236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57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6年 | 6篇 |
1972年 | 4篇 |
1950年 | 5篇 |
1946年 | 5篇 |
194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初论豫南高压麻粒岩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翟淳,张清华,王奖臻,王国芝(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高压麻粒岩,多期变晶作用,形成构造环境,豫南高压麻粒岩的形成和产状能提供有关地壳的演化和大地构造信息,向来为地学工作者所关注。但是,目前... 相似文献
32.
黑麦草在净化富营养化水的人工湿地生态工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人工湿地生态工程中利用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净化污水,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黑麦草在冬春季节的生长,可使亚热带地区人工湿地常年运行,黑麦草在3—4月份对水体就有明显的净化作用。在春夏季节,特别在5月份黑麦草可以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和N、P的积累量,因而净化贡献最大。从产草量方面考虑,延长黑麦草的生长期能获得较高的生物量;从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状况和饲用价值看,增加收割次数的黑麦草N、P含量高,饲用价值高;但从黑麦草对污水中N、P的吸收和积累量方面考虑,收割次数过高则不利于黑麦草对污水的净化及N、P的累积。从上述几方面综合考虑,在黑麦草整个生长期收割次数以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33.
重庆城区浓雾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统计分析沙坪坝1951~2002年间发生的浓雾事件,结合2001年12月重庆市雾的外场试验资料,探索重庆市主城区浓雾的基本特征。重庆主城区浓雾随年代演变有减缓趋势;主城区浓雾是自然雾与烟尘等的混合物,河谷及城市效应使雾更浓;城市中出现浓雾的大气边界层特征是在近地面层有逆温及增湿降温现象;高浓度气溶胶的净辐射效应阻碍白天混合层发展,使大气边界层趋于稳定,它是重庆连续几天有雾的原因之一;浓雾具有一定的湿沉降作用,能有限地清洁空气;有浓雾的天气条件下,建议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以避免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4.
“超高压变质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2年 9月 2 0至 2 1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讨论会由国际岩石圈计划第Ⅲ 8任务组主持 ,由国际岩石圈计划委员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和国土资源部联合资助。国际岩石圈计划第Ⅲ 8任务组主席从柏林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副主任柴育成博士、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清晨博士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 ,向来自 9个国家和地区的 75名科学家表示欢迎 ,并祝学术讨论会圆满成功。讨论会围绕“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地球物理调查”、“超高压… 相似文献
35.
荔湾凹陷北与白云凹陷相邻,南与双峰盆地(南海西北次海盆)相接,发育于洋陆过渡边界,具有独特的结构构造特征。选取荔湾凹陷为研究对象,在3D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以断裂特征分析厘定凹陷性质、构造古地貌恢复解析凹陷结构,进而指出古地貌恢复和构造演化对油气勘探的影响。研究获得三方面的创新性认识:①荔湾凹陷为洋陆过渡壳上发育的断坳,断坳作用占主导地位;②32Ma的底辟作用将荔湾凹陷改造为“四洼三凸”的构造格局,恩平组沉积期凹陷北部是一个连通的洼陷;③恩平组沉积期连通洼陷的古地貌有利于三角洲(烃源岩)的发育,背斜型圈闭的定型受控于32Ma的底辟作用,是荔湾凹陷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36.
37.
随着现代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据分析方法的日臻完善,目前重力场观测精度已达到10-9 m/s2量级,位移观测精度已达到cm量级,应变观测也已达到10-8量级,这些高精度观测手段在测定地球形态,研究内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罗少聪,男,1962年生,广东兴宁人,1985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系,2003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地球重力固体潮和大气负荷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39.
40.
GPS方位角及其在导线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三、四等和一级导线测量为例,针对利用GPS技术测定导线已知方位角中诸如应满足的精度、应遵守的基本技术规定、起算点坐标的联测、方位角系统转换及对导线的作用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