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4篇
  免费   387篇
  国内免费   950篇
测绘学   36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27篇
地质学   2178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郭长宝 《现代地质》2021,(1):I0001-I0002
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做出全面启动川藏铁路规划建设重大部署,并要求“科学规划、技术支撑、保护生态、安全可靠”“一定把这件大事办成办好”。川藏铁路位于世界上地形地貌最复杂、构造活动最强烈的青藏高原,铁路规划建设面临青藏高原构造隆升及其环境效应、活动断裂与工程断错影响、特殊岩土体与不良工程地质特性、地质灾害与高陡边坡稳定、高地应力与深埋隧道围岩稳定、高压涌水突泥与高温热害等地质难题。科学认识川藏铁路沿线地质灾害与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发育规律,对于高质量规划建设铁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2.
研究了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对于铁路隧道音频大地电磁(AMT)勘探的适应性。通过模型反演实验,确定控制反演进程的关键参数选取方法,以便于在不损失分辨率的前提下避免假异常。实验结果表明,在类似的地电条件下:①采用TE+TM模式联合反演;②使用浅部细分网格以更好地拟合地形;③不使用1000 Hz以上易受干扰的数据;④使用较小的正则化因子;⑤选用中、浅层电阻率的均匀空间作为初始模型;以上这些手段能提升反演结果的准确性,更适应铁路隧道勘探解释需要。  相似文献   
943.
廖山隧道是峨汉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之一,隧址区岩溶地质条件复杂,为了深入研究隧址区碳酸盐岩的溶蚀特征,文章以隧址区中生界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典型白云质灰岩、灰岩及钙质泥岩试样为研究对象,开展静态溶蚀试验,定量分析了碳酸盐岩溶蚀速率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最后定性探讨了扫描电镜下试样溶蚀过程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试验条件下(20 ℃、1 atm、乙酸溶液、pH=5.30、静态溶蚀),隧址区雷口坡组灰岩溶蚀速率约3.48 mm/a,白云质灰岩溶蚀速率约1.57 mm/a,钙质泥岩溶蚀速率约0.90 mm/a;(2)碳酸盐岩的溶蚀受矿物组分及溶蚀环境控制,相同溶蚀环境下,溶蚀速率与方解石含量呈正相关,与白云石含量及溶蚀介质PH值呈负相关,总体上具有灰岩>白云质灰岩>钙质泥岩的特征;(3)有机酸与无机酸环境下灰岩溶蚀速率差异不大,总体趋势相同,而中性盐溶液与碱性环境则对灰岩溶蚀起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4)碳酸盐岩具有优先沿矿物成分、岩石微结构选择性溶蚀的特征,主要矿物含量的不同也使得碳酸盐岩的微观溶蚀过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44.
层状复合岩体在隧道工程中随处可见,层理面的软弱性直接决定层状岩体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为了揭示层理面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AutoCAD软件建立某隧道横断面,将该断面图导入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中,并利用0厚度Cohesive单元对模型嵌入不同角度层理面,从而构建含不同层理面的隧道断面模型。基于该数值模型研究了层状隧道围岩变形中层理面角度的响应特征,得到从水平层理过渡到竖直层理的过程中,围岩变形区域也从顶部变化到侧壁。结合二次开发获取的声发射模拟数据,得到了不同层理面角度下的围岩易破裂区,针对该区域分布特征,隧道施工后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生成点云数据,进行隧道断面的三维重构,为规避点云数据量庞大的缺点,引入分级重采样思想,对层状围岩易变形区进行局部点云细化,通过隧道断面易变形区点云模型的实时对比分析,实现隧道围岩的高效、精确化监测,可指导隧道围岩的安全稳定运营。  相似文献   
945.
如何保障超大断面隧道的稳定性是当前国内外地下工程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而超大断面隧道在穿过软弱围岩地带时更容易发生变形失稳破坏等现象.选择合理的开挖工法对隧道施工时的安全性以及围岩的支护控制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侨城东路北延通道工程东路隧道标准段为研究背景,针对超大断面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围岩多为Ⅳ至Ⅴ级的复杂特征,通过原位钻探和室内岩石物理力学实验,获得隧道围岩关键参数,分析隧道围岩大变形机理;利用FLAC3 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隧道模型,模拟全断面法、CRD法、三台阶法和三台阶七步预留核心土法4种不同开挖工法对隧道软弱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揭示其位移应力变化规律,结合室内相似比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总结大跨度隧道围岩的应变特征.研究表明: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为侨城东路隧道标准段的最优开挖工法.  相似文献   
946.
多年冻土区姜路岭隧道施工水热力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路岭隧道地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其高海拔、高寒、缺氧环境下多年冻土及软弱大变形围岩的公路隧道设计施工技术属国内乃至亚洲首例,也是共(和)玉(树)高速公路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为研究姜路岭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水热力(变形)状态及其演变,采用冻土工程水热力耦合计算理论及数值仿真程序,模拟了该隧道三个关键施工步骤的水热力分布规律,以此提出了隧道修建过程中的重点监测位置及注意事项。研究成果可为姜路岭多年冻土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进而为类似寒区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7.
红层泥质砂岩隧道进口段注浆加固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西某红层软岩隧道为背景对注浆加固进行分析。该隧道进口段的围岩揭示为破碎程度高、完整性差、地下水发育。在考虑工程实际的基础上,确定以小导管预注浆和全断面径向注浆为主的注浆加固方案。依据理论和经验公式确定相关的注浆参数。通过现场监测对注浆效果进行了详细评价。监测结果表明:注浆在衬砌外部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注浆圈,降低了围岩的遇水软化程度,提高了围岩强度,减小了围岩的渗透系数,拱顶沉降及围岩收敛最终趋于稳定。隧道右边墙围岩破碎程度高,同时拱顶围岩注浆效果欠佳,建议施工中加强对右边墙和拱顶的支护。  相似文献   
948.
李勇  庄生明  黄文洁 《探矿工程》2018,45(8):112-115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建设形成的“三坡”( 路基边坡、桥梁基坑边坡、隧道进出口仰坡)在运营期间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现象,提出了高速公路“三坡”的工后评估与排查,为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49.
面对海量点云数据,如何根据点云特征和应用目的选择合适的格网化方法十分重要。分析了主要的格网化方法,并根据地铁隧道实测点云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点云格网化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克里格法整体效果较好,最小曲率法存在伪趋势现象,加权反距离插值边缘表现失真,三角剖分法存在断层现象,应用时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格网化方法。  相似文献   
950.
基于超限高边坡在设计参数、侧压力合力大小及分布规律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直接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可能使设计偏于不安全,特别是当超限高边坡邻近既有建(构)筑物时破坏后果将非常严重。以邻近既有隧道的某超限高边坡为例,在深入分析边坡可能破坏模式及采用现行规范设计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保证超限高边坡支护安全的解决方法,然后依据现行规范结合解决方法进行了支护设计,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支护结构、邻近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复核后确定了该设计方法。监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文中的解决方法、设计思路的安全合理性,可为类似超限高边坡支护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