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41.
这是一场连续惊心动魄的生命体验-- 一条浑浊的水流从山顶蔓延下来……慢慢地,水流扩大.  相似文献   
42.
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所有这些地质灾害现象,都成为困扰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杀手。在“4·22”地球日到来之际,我们再次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梳理各种地质灾害类型及地质环境保护案例中,进行一次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科普之旅——  相似文献   
43.
翠华山山崩地貌,类型齐全,山崩活动具有多期性,可以识别出三期,断裂及地震是形成山崩的主因。得天独厚的地质地理条件使得山崩遗迹得以完整保留,巨石景观资源十分珍稀。经与全世界山崩地质遗迹比较,翠华山单个崩石体积居世界第一位;崩石堆积总体积居中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山崩地貌遗迹景观旅游资源居世界第一位,它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44.
根据芙蓉山白岩山崩区的环境地质特征、成因,得出白岩山崩是人类与环境没有协调好而酿成的地质灾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5.
灾难,突然降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晴天霹雳,风云变色。山青水秀的天府之国的一片地方顷刻之间变成人间炼狱——房屋坍塌,山崩地裂,交通中断,通信中断,断水,断电,持续暴雨……十万父老乡亲生死未卜。13亿中国人的心,无不为之牵动。  相似文献   
46.
2021年2月7日,印度查莫利北部里希恒河发生高位冰岩山崩堵江溃决洪水灾害链,造成下游20 km外的水电站和桥梁设施破坏,死亡、失踪人口近200人。文章运用多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比分析了印度查莫利里希恒河流域高位冰岩山崩灾害发生前后滑源区、堆积区变化特征,初步探讨了山崩的运动过程。结果显示:2013年以前,崩滑体蠕滑位移量较小,其表面冰雪覆盖层裂缝发育不明显;2013—2017年,崩滑体蠕滑位移量显著增加,冰雪覆盖层可见多达62处大小不一的冰裂缝,最长513 m;2021年2月5日卫星影像显示这些冰裂缝已发生连接、贯通,最大宽度为15 m,并于2月7日发生失稳、破坏。据滑后遥感影像,该崩滑体由4组不同方向的大型结构面切割而成,面积约0.32 km2,平均厚度约为70 m,体积约23×106 m3。崩滑体失稳、解体后以碎屑流沿沟谷向下高速运动,受地形拦挡,部分碎屑颗粒在地形急变带堆积且形成堰塞坝。堰塞坝体溃决后,形成山洪灾害。  相似文献   
47.
这是一场连续惊心动魄的生命体验—— 一条浑浊的水流从山顶蔓延下来……慢慢地,水流扩大。随着沉闷的轰鸣声,眨眼间,排山倒海的泥石流倾泻而下,卷夹着原始森林中的大木头还有山上冲下的巨石,像动画片里倒下的积木群一样,冲向山谷,掠过村庄……牦牛、人群、房子,长达近百米的铁索吊桥,吊桥上的行人,被瞬间淹没。  相似文献   
48.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及资源评价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吴成基  彭永祥 《山地学报》2001,19(4):359-362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被举为“中国山崩奇观”,该山崩遗迹成因特殊、规模壮观、体量巨大、形态保存完整、景观奇特。在分析了山崩产生的构造、岩性和地貌等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山崩形成的过程,认为历史时期的多次地震和强降水是山崩产生的重要触发因素,评价了山崩地质遗迹的资源特点,阐述了其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旅游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9.
INTRODUCTIONAstrong earthquake struck between Wudu and Wenxian in Gansu Province on July1,1879,another catastrophic earthquake hittingthe southea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the province ever sincethe1654TianshuiM8.0earthquake.After an elapse of126years,this massive earthquake has fadedfrommemoryastime goes onandthe humanand natural environment changes.However,the historicaldocumentation about the earthquake is abundant,including official documents of the Qing Dynasty,local newspapers and…  相似文献   
50.
从古代文史典籍中搜寻、勾沉和分析有关地震事件的记载,无疑是历史地震学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因之,研究时应当运用古籍学中的校雠、版本、目录等学术方法,同时亦参考历史地理学和必要的文字训诂工作。特别值得注意到的是,对于古史的著述体例要作慎密分析。汉代以后的史书中将地震与山崩皆归于“五行志”的灾异篇。之所以分列,并非由于山崩的非地震成因,恰相反之,凡属地震性山崩皆“不书震”而是为了“举重”,亦即强调其震害之酷烈。运用上述古籍学与历史学方法,笔者从“后汉书”及“三国志、“晋书”诸史书中勾沉出古丹阳郡境内以溧阳为中心的两次大震例,一是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七月,再是三国时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的两次地震性山崩,并以此试拟其震级大于6级,且有蕴震-发震的时序特征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