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7篇
  免费   1343篇
  国内免费   948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213篇
地球物理   3319篇
地质学   3139篇
海洋学   17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82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97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243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宁镇山脉的褶皱带被一系列横断层分割为褶断段。横断层相邻的断块,无论是褶皱的形态、纵断层的数目、规模和断距等特征沿纵向跨越横断层均存在不连续性的跃变,表明这些横断层是早于褶皱或与之伴生的纵断层而存在,并对各断块内发育的地质构造起到限制作用。因横断层作为较早的边界,后期的挤压在被分割的各块段内可以是有差异的,导致宁镇褶皱带在总体上的一致性,分段上的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23.
24.
25.
26.
北凯尔特海盆西北部3个NEE走向活化大断层系统向西北下降,制约着中生代3个半地堑的位置.断层的位置是根据下伏基底构造确定的.其年代为华力西期.该地区的华力西构造与局部构造相比较,显示出叠瓦状断层的一系列特征.这些中生代活化构造决定了该区半地堑盆地的位置和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27.
在印度西大陆边缘外的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和浅层剖面都揭示了在内陆架上有空白反射、反射波终断与渗流相伴生的形式出现的声学屏蔽特征的存在。这些屏蔽现象揭示了富含气体沉积物的存在。在外陆架-中陆坡地区,那些麻坑地形及上覆水体中突出的羽状流都清楚地表明有气体从陆坡沉积物中渗流出来,而正是这种渗流反映了源岩的存在。地震剖面也揭示了中-下陆-陆隆地区存在着似海底反射波(BSR),同时推测认为存在着气体水合物。BSR大约出现在海底之下300-600ms(TWTT)、水深525-2200m的范围内,它们偶然地呈不连续特征。在BSR之上同样也可以见到清楚的反射空白区及声学空白带。相反,杂乱/或散射的双曲线反射波则出现在BSR之下,这可能是富含气体沉积物存在的一种反映。褶皱、底辟构造及断层均存于陆坡-陆隆区,它们可能成为流体及甲烷气体从深部向上运移的通道及圈闭。  相似文献   
28.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