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5篇
  免费   642篇
  国内免费   916篇
测绘学   722篇
大气科学   741篇
地球物理   448篇
地质学   1854篇
海洋学   446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344篇
自然地理   469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4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公婆泉盆地局部排泄源氧化还原属性与铀矿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公婆泉盆地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区局部排泄源氧化还原属性与铀矿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局部排泄源的存在对铀矿化具有重要作用,当局部排泄源属于还原性质时,铀矿体常常分布于该排泄源上游;若属氧化性质,排泄源铀矿体通常位于其下游或附近。公婆泉盆地存在相对氧化和相对还原的二种局部排泄源,北骆驼泉区的沙泉沟与平沙地、麻黄沟、北骆驼泉沟排泄源之间应为有利的铀矿化地段。  相似文献   
54.
震旦纪陡山沱期凝源类Tianzhushania属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型具刺疑源类TianZhushania的属名源于湖北长阳天柱山地区,模式标本最早发现于震旦系统陡山沱组的燧石结核中(岩石薄片)。本文综合了20多年来国内外有关该属的报道和研究,并结合最近笔者对贵州瓮安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硅化保存的Tianzhushania tuberifera Yin,Gan and Xing2001与磷酸盐化保存的球状实体化石Megasphaera ornata Xiao and Knoll2000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结果,对大型具刺疑源类Tianzhushania属的形态特征,巳定种的地理分布,地层意义和可能的亲缘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5.
湖北黄土岭麻粒岩锆石拉曼光谱和等离子体质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黄土岭麻粒岩中锆石同时进行了激光拉曼探针、阴极发光 (CL)观察和U ,Th及Pb Pb年龄ICPMS测定 ,发现麻粒岩中部分锆石发生的不是固态重结晶作用 ,而是部分熔蚀 /沉淀再结晶过程。结合CL图像结构特征和2 0 7Pb/ 2 0 6Pb年龄初步推断 ,麻粒岩相事件发生在 2 0亿年之后。结构、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的测定表明 ,大别地区广泛存在的燕山期热事件使锆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重结晶作用 ,使锆石晶格愈合。  相似文献   
56.
试论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模式及演化趋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符必昌  黄英 《地质科学》2003,38(1):128-136
据长期对岩溶及红土化作用等的研究成果,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及演化规律,提出了一个新的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模式,进而深入阐明了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演化规律及其在现代气候条件下的演化趋势等,在解决岩溶及红土学术界存在的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碳酸盐岩与上覆红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等一系列重大疑难问题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对相关学科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7.
根据西藏纳木错及邻区发现的多处湖岸阶地和高位湖相沉积,确定了藏北高原古大湖的存在。水准测量表明,在纳木错沿岸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以及拔湖48~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在拔湖26m以下,发育有8~30条湖岸堤;一条明显的湖蚀凹槽则集中出现在拔湖17.5~19.8m的高度上,与纳木错和仁错的分水垭口的高度相当。纳木错沿岸和邻区湖相或湖滨相沉积物的铀系年龄测定表明,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115.9~71.8kaB.P.的晚更新世早期;第6至第2级阶地形成于53.7~28.2kaB.P.的晚更新世中晚期;与湖蚀凹槽相当的湖滨相沉积则稍早于29.3kaB.P.;第2至第1级阶地,14C测定结果为2350~10390aB.P.。  相似文献   
58.
本文对ESRI公司的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MapObjects(以下简称MO)中不同的符号绘制手段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化服务器的参数化方法来地绘制形式多样的自定义符号。并对GIS中符号绘制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9.
浅议地籍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怀举 《三晋测绘》2003,10(4):30-32
通过多年现场工作的实践和对现场实际工作需求的调查了解,具体结合地籍测量工作,指出地籍测量应推广坐标化,摆脱对图纸的依赖性,搞好地籍数据库的建立。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测量方法对地籍测量的精度指标要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0.
链子崖危岩体形变演化分析软件包是边缘交叉学科-计算工程地质学应用的方法之一。其采用先进的计算技术,将错综复杂的地质信息以图形与数据的方式表征出来,从而达到分析和宏观演化趋势预测的目标。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链子崖危岩体Ⅲ区的破坏模式为旋滑式崩滑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