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1篇
  免费   1067篇
  国内免费   747篇
测绘学   1244篇
大气科学   957篇
地球物理   1514篇
地质学   1536篇
海洋学   518篇
天文学   585篇
综合类   624篇
自然地理   707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介绍了基于SEED波形文件运行率计算的技术和实现方法,介绍了SEED文件中标识时间的特殊掩码、时间片的具体格式和程序的实现,并给出了与其相关的部分源代码.  相似文献   
192.
选取 2008—2020 年河北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唐山地区 86 次 ML≥3.0 地震事件波形资料,基于 Sato 单次散射模型,获得唐山地区尾波 Q 值随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唐山地区平均尾波 Q 值与频率 f 之间的关系为 Q(f )=(53.33±18.23)f0.9029±0.0858,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本研究区的 Q 值相对较低;唐山地区 ML4.5 以上地震多发生在 Q 值下降过程中,且 Q 值在震前一段时间内呈现上升变化,震后则呈现下降变化;唐山地区的尾波 Q 值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北部山区明显高于南部平原地区,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沿着北东向的唐山断裂从西南向东北Q值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93.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ave scattering under oblique incident body waves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free field motion at the incident lateral boundary induced by the background layered half-space complicates the computational area. In order to replace the complex frequency domain method, a time-domain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free field motion of a layered half-space subjected to oblique incident body waves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The new method decouples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used in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offers an interpolation formula of the free field motion. This formula i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apparent horizontal velocity of the free field motion is constant and can be calculated exactly. Bo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offers a high degree of accuracy.  相似文献   
194.
李琼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研究》2007,30(4):337-343
基于Aki和Chouet的地方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思茅台记录到的2007年云南宁洱6.4地震余震的数字化波形观测资料,测量了震源区尾波Qc(f)值。当中心频率为1.5Hz时,宁洱地区的尾波Qc值在51~147之间,平均值为79,尾波的振幅衰减率βc(f)在0.014~0.039之间,平均值为0.028;测量得到该地区尾波Qc值与频率f的关系为Qc(f)=53f0.88;尾波波源因子与震级成正比关系,满足关系lgA0=1.51ML-0.94;测量结果显示宁洱地震余震序列的尾波值Qc较低,表明宁洱震源区属于构造运动较为活跃区。  相似文献   
195.
阿尔金断裂花海段新生代变形特征及时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表地质调查并结合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对阿尔金断裂东段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阿尔金断裂经阿克塞至肃北向北东东方向延伸,既没有止于玉门市西北的宽台山,也没有延伸至金塔盆地,而是止于其间的花海盆地花探7井东侧。阿尔金断裂花海段的变形时间主要为渐新世晚期、上新世末期和晚更新世末,以后者最为强烈。与红柳峡段的对比说明变形强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弱,变形方式主要为走滑兼逆冲,主要构造样式为半花状构造,并派生有一系列向南西西方向收敛的弧形断裂。  相似文献   
196.
通过小波分析和频谱分析,发现Z分量低点时间的小波变换结果曲线(α=6)明显地随节气而变化;对地磁Z分量低点时间季节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7.
针对淮北矿区常规地震勘探中奥灰反射弱且成像效果不佳的问题,在建立奥灰数字模型和总结碳酸盐岩地震响应的基础之上,利用数字检波器无畸变记录低频信息的优势,开展全数字高密度地震勘探处理方法研究,在保护低频、补偿高频、速度更新和偏移等环节进行改进,总结出了一套针对奥灰地层成像的处理方法,获得了煤层下伏奥灰顶界面以及灰岩内部溶洞...  相似文献   
198.
<正>1研究背景青藏高原受到欧亚大陆挤压和印度次大陆碰撞发生隆升,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构造最为复杂的高原地带。复杂的构造也让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成为我国中强地震的易发区,2021年5月22日玛多MS 7.4地震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99.
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信号具有许多相似的特性,为实现地震类型的准确辨识,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和HHT样本熵的地震类型辨识新方法.该方法先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将初始信号分解成6个本征模态函数(IMF)及1个残余向量,对前三个IMF进行Hilbert变换得到瞬时频率和瞬时能量,进而提取出样本熵并构造神经网络训练集与测试集;利用粒子群算法和训练集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光滑因子参数值,建立PSO-GRNN分类模型.将该模型结果与BPNN模型、GRNN模型、PNN模型及RBFNN模型等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性能对照,得到该模型单次识别的准确率、MAE、MAPE、RMSE R2及MSE分别为95%、0.1604、0.1204、0.2381、0.7123、0.0567,绝大多数性能评价指标优于其他4种神经网络模型.该研究建立的PSO-GRNN模型性能较稳健,在100次循环随机试验中辨识效果仍然较突出,计算得到的上述评价指标均值为97.42、0.04、0.04、0.12、0.89、0.02,其对应的标准差为3.53、0.05、0.04、0.08、0.11、0.02,将PSO-GRNN模型...  相似文献   
200.
虽然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研究确信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与二叠纪地幔柱活动有关,但从二叠纪至今,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所在的华南板块至少向北漂移了3000 km,以致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的空间位置不再对应.本研究使用川滇地区75个宽频固定台记录的远震事件计算P、S波接收函数,并利用参考地球模型把单个接收函数从时间域变换到深度域,最后从叠加道上读取地壳厚度和岩石圈厚度.结果表明,Moho面深度从云南南部的33 km向北逐渐增厚,在青藏高原东部可达约66km,滇中地区地壳厚度变化剧烈,在攀枝花附近明显增厚.在金沙江—红河断裂西侧的印支块体下方,岩石圈厚度仅为70~80km,但在滇中地区从约70 km变化约到120 km,最薄处发生于攀枝花附近,仅约为70 km.另外,滇中地区部分台站的S波接收函数显示Moho面的Sp转换相一致性较差,而P波接收函数则表明在Moho面附近存在一个正极性的转换界面.综合已有的研究结果,我们推测Moho面附近这一正极性界面是地幔柱岩浆底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