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1篇 |
免费 | 331篇 |
国内免费 | 3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2篇 |
大气科学 | 126篇 |
地球物理 | 352篇 |
地质学 | 1135篇 |
海洋学 | 228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220篇 |
自然地理 | 1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93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46篇 |
2013年 | 106篇 |
2012年 | 134篇 |
2011年 | 129篇 |
2010年 | 107篇 |
2009年 | 107篇 |
2008年 | 129篇 |
2007年 | 107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76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7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1948年 | 2篇 |
194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豫西小秦岭太华群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莲芳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6,18(4):1-8
太华群具明显的两分性特征,下亚群属下部基底岩系,原岩为拉斑玄武岩及TTG岩系;上亚群属上部基底岩系,具孔达岩特征的一套沉积变质岩。 相似文献
32.
33.
闽西南古田-小陶花岗质杂岩体的形成时代和成因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古田-小陶花岗质杂岩体是由小陶、古田、华家、蛟洋和姑田等单元组成.小陶、古田和华家单元为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蛟洋和姑田单元是含角闪石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小陶和古田花岗岩以高SiO2(>71.77%)、K2O(>4.67%)和低CaO(<1.71%)为特征,属于弱过铝-强过铝花岗岩;它们含高的Rb、Nb、Ta、Th、U和低的Sr、Ba含量;稀土(REE)含量和轻重稀土分异((La/Yb)N)变化大,分别变化于143×10-6~548×10-6,和3.3~26.5,Eu亏损中等到强.姑田和蛟洋单元都以低SiO2,(62.88%~66.38%)和高Al2O3(15.44%~16.51%)为特征.姑田单元的REE总量低而蛟洋单元的REE总量高,但两者的Eu负异常都不明显.华家单元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上述两组花岗岩之间.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小陶花岗岩形成于222±3Ma,而古田花岗岩形成于161±1Ma.小陶、古田和姑田花岗岩具有相似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89~0.7099)和εNd(t)值(-11.1~-11.5),而且古田和小陶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也相似,表明它们起源于相同的源区.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指示它们的源区物质是具有1.73~1.5Ga平均地壳存留年龄的变质沉积岩.而位于杂岩体南部的华家花岗岩显示明显高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310)和更低的εNd(t)值(-16.4),指示它的母岩浆起源于古元古代壳源物质,暗示杂岩体南北基底组成可能不同.古田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早期的板内伸展构造背景,而小陶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晚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时代岩石组合以及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其最可能形成于后造山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4.
结合了传统残差网络在数据样本小环境下分支卷积层特征的浪费问题,且考虑台风云图时空关联性强、特征复杂因素,参考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在西北太平洋上空通过数个气象卫星拍摄的8 000多景高分辨率台风云图,编制了适应于残差神经网络的时序台风云图分类训练集和测试集。为满足数据集及台风特征,有效优化了原始残差网络的残差块,并得到了恒等映射残差块。经由增加卷积输出来促进分支通路更好的被利用,保留台风图像时序特性,提高网络性能。实验显示,W-ResNets模型在自建台风数据集上的训练精度达到99.60%,测试精度达到76.19%,相较于浅层卷积神经网络的测试精度高出8.48%,相比于使用传统的残差神经网络提高了2.87%,为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泛化性能,采用MNIST通用数据集进行网络对比实验,宽残差网络得到98.786%的测试精度,优于传统残差网络。文中的W-ResNets预报模型可在小样本台风数据集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5.
介绍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分析了卫星图像镶嵌处理技术流程,对其中的技术难点,如去条带处理、几何校正、图像拼接及色彩平衡等进行了重点探讨并提出解决办法。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将两幅多光谱影像进行了镶嵌处理,得到了一幅覆盖整个研究区的新影像,镶嵌影像色彩丰富、层次感好、信息量大。 相似文献
36.
近40年来气候变化对青海盐湖及其矿产资源开发的影响——以小柴旦湖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是中国盐湖主要分布区之一,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文章以RS和GIS技术为基础,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2000年前后、2008~2009年和2013~2014年五期Landsat遥感影像中提取了青海面积大于10 km2的所有盐湖(不包括干盐湖),分析了其近40年来的变化趋势:总体上,盐湖总面积除在2000年前后有所减少外,基本上呈现增加的趋势;具体而言,2000年前后,萎缩的盐湖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其他时期均呈现全面扩张的趋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通过分析青海地区11个气象台站的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和蒸发量数据,可知青海地区气候呈现了向暖湿方向转型的趋势,且2002年之后更为明显。最后,以青海省小柴旦湖为例,分析了湖泊淡化、矿产资源贫化对盐湖资源开发的影响,具体为:1资源开发成本升高、难度加大,甚至使一些处于工业开发临界品位的盐湖失去开发价值;2盐湖淡化条件下,锂等矿产资源有效提取技术亟待研发;3政府制定矿产资源开发政策时,需要对气候及盐湖的动态变化过程综合考虑。以上说明,青海地区的暖湿气候使盐湖大幅度淡化,给盐湖矿产资源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CT(LDCT)原始数据迭代重建(SAFIRE)增强等级与不同类型(实性、部分实性及纯磨玻璃)肺小结节优化显示的对应关系。材料与方法: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行LDCT并符合肺小结节入组标准受试者101例105个肺小结节,依结节性质分为实性结节组(n=27),部分实性结节组(n=37)和纯磨玻璃结节组(n=41)。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先分析组间一般资料,再以滤波反投影算法(FBP,B50f)为参照,比较SAFIRE I50f和I70f(分别1~5级)各模式下客观图像质量(噪声值、肺小结节CT值、SNR和CNR)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结果:①三组在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和结节分布无显著差异,纯磨玻璃结节组年龄和结节长径均小于实性和部分实性结节组;② SAFIRE I50f 1~5和I70f-5图像噪声值均低于FBP B50f,其中SAFIRE I50f-5噪声值最低,不同模式下肺小结节CT值无显著差异,SAFIRE I50f-5肺小结节SNR和CNR均高于FBP B50f和其他SAFIRE模式;③ SAFIRE I50f 3~5实性和部分实性肺小结节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FBP B50f和除I70f-5外SAFIRE其他模式,SAFIRE I50f-4纯磨玻璃肺小结节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FBP B50f和除I50f-3、I50f-5外SAFIRE其他模式且组间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SAFIRE I50f-4在LDCT实性、部分实性和纯磨玻璃肺小结节图像质量客观、主观评价方面均表现良好且均衡,可适用于各类型肺小结节LDCT评价。 相似文献
39.
以小新月菱形藻为实验对象,从化学角度研究了加入高浓度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次性加入不同浓度NO时,1.4μmol/L NO对微藻生长有促进作用;7,14,28和42μmol/L的NO对微藻生长起抑制作用,并且NO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2)每天一次加入不同浓度NO时,1.4~42μmol/L的NO对微藻生长起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微藻生长周期缩短。藻的生长曲线由S型变成峰型;加入42μmol/L NO,在100 h内完全抑制了微藻的生长。(3)通过进一步检测外加NO在藻液中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采用2种不同加入方式时,1.4μmol/L NO对藻生长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这是由于NO的不断衰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