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9篇
  免费   1528篇
  国内免费   1720篇
测绘学   515篇
大气科学   837篇
地球物理   2075篇
地质学   4346篇
海洋学   754篇
天文学   186篇
综合类   1099篇
自然地理   1025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454篇
  2022年   512篇
  2021年   455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468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523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428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过去2000年包含了罗马暖期(Roman Warm Period,简称RWP)、中世纪气候异常期(Medieval Climate Anomaly,简称MCA)和现代暖期(Present Warm Period,简称PWP)这3个典型暖期,前人对罗马暖期的关注相对较少。为了更好地对比自然暖期和叠加了人类活动的暖期的温度变化特征及成因,文章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简称CESM)的过去2000年气候模拟试验资料,在与重建资料和同化资料(Last Millennium Reanalysis,简称LMR)进行对比验证的基础上,对这3个典型暖期北半球的温度变化特征和成因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CESM的全强迫试验能很好地模拟出重建资料与LMR所反映的两个自然暖期(RWP和MCA)以及PWP,PWP相较于RWP和MCA北半球增温幅度明显更大。通过对比单因子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RWP时期主要受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同时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强迫对地表增温有一定调节作用;而MCA时期的火山活动频率相比RWP时期更小,且太阳活动稳定,此时土地覆盖的调节作用相比RWP时期减弱;PWP时期在温室气体强迫驱动下,地表温度增加显著,其贡献远超过火山活动、太阳活动两个外强迫因子,此时土地利用/覆盖强迫对增温显示出负向影响,同时北极涛动增强,进一步加剧PWP时期的增温。

  相似文献   
102.
关于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责任机制的意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坚决遏制和严厉打击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现就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责任机制提出如下意见。一、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责任(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国土资源保护、利用、监管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负直接责任,负责协调纪检监察机关、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相似文献   
103.
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的形成演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169个水化学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图解法、数理统计法及Phreeqc模拟等方法对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形成演化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按含水介质及地下水循环特征,将浅层地下水系统大致划分为强烈径流区、缓慢径流区、排泄区。不同水动力分区中,地下水化学类型具有一定的分带性,从强烈径流区、缓慢径流区至排泄区,地下水的化学类型由HCO3-Ca·Mg型经过HCO3-Ca·Mg·Na型逐步演化为SO4·Cl-Na型。地下水强烈径流区,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形成主要以碳酸盐、硅酸盐等矿物岩石风化作用为主,缓慢径流区以多种作用为主,排泄区由Na-Ca阳离子交换及蒸发浓缩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04.
杨高  刘柳颖  周春山 《热带地理》2021,41(3):562-572
对21位有过广州长租公寓租赁经历的租客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逐级编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了广州长租公寓租赁意向影响机制模型.研究表明:租客在长租公寓租赁过程中,其租赁行为会受到租赁意向的驱动,租赁意向受到租赁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共同影响.租赁态度由住房情感需求、住房品牌偏好...  相似文献   
105.
We hav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hoices of core-envelope transition point on the final merger of contact binaries with two main-sequence components. A binary of 1.00 + 0.90M⊙ with an initial orbital period of 0.35d is examined. The mass fraction of the primary mixed with the matter of the secondary, qmix, determined by the chosen core-envelope transition point, ranges from 0.04 to 1.00 in our analysis. If as qmix< 0.8, none of the  相似文献   
106.
伊兹米特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发震构造特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999年伊慈米特7.4级地震地表破裂带表现清楚。在几何学特点上,它基本上由4个破裂段斜裂组合而成,沿破裂段可见不同的构造组相样式。在破裂段的阶区,主要发育张性构造。破裂段的最在工为51m,在运动学上,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最大位错3.8m‘走滑段最大垂直位错0.6m。向观震中与地表最大位理合,基本上处于破裂带中间地段。地城寺表破裂带的动力学和几何学特征与震源机制解反映出来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7.
根据1979—1984年(缺少1980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HCH)的垂直分布,提出了六六六的水域迁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此过程出现3个阶段:从污染源把六六六输出到胶州湾水域、把六六六输入到胶州湾水域的表层、六六六从表层沉降到底层。在胶州湾,六六六的垂直分布按照时空分布来划分区域。在时间尺度上,一年中的春季、夏季和秋季;在空间尺度上,把胶州湾水域分为3部分水域:湾内、湾口和湾外。通过不同的时空区域六六六的垂直分布,进一步提出了六六六的水域迁移机制,阐明了六六六垂直分布的规律及原因。  相似文献   
108.
为了分析呼和浩特—包头盆地现今应力场状态,基于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运用振幅比方法获取2000—2016年该盆地及周边M_L≥2.7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计算其一致性参数,并反演区域应力场。结果表明,震源机制解特征主要表现为走滑特征,一致性参数空间分布处于低值状态,力轴方位基本与该区的应力场背景特征相符,即主压应力方位为北东、张应力方位为北西。  相似文献   
109.
四川省华蓥市赵子秀山变形体的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子秀山变形体位于华蓥市西北部,变形体一旦失稳将直接对华蓥市造成威胁。本文从斜坡地质结构、变形破裂特征、地貌演化及人类工程活动(采煤)入手,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变形体的变形机制。研究表明变形体的形成是下部含煤层的中倾角反向层状结构斜坡在河谷下切过程中发生倾倒-拉裂变形所致,同时,后期的采煤活动对拉裂变形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崔效锋  谢富仁 《地震学报》1999,21(5):513-522
将滑动方向拟合法引入应力分区的研究中,以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出的断层面上剪应力的方向和相对大小作为判定条件,对一地区的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逐一筛选,确定受各个不同构造应力场控制的地震,然后再根据地震的震中分布划分应力分区,我们称之为逐次收敛法.通过对297个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反演分析,认为中国西南及邻区可分为5个应力分区,并计算出5个应力分区相应的3个主应力的方向和应力形因子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