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5篇
  免费   699篇
  国内免费   847篇
测绘学   352篇
大气科学   662篇
地球物理   307篇
地质学   2303篇
海洋学   202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62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71.
符离集—奉贤地震测深剖面总长570km,采用密集的多重观测系统。本文进行了沉积层静校正,使解释结果更为合理、准确。根据所得的界面和地层变化,以及断层位置的确定,对该区的地壳特征可得到如下几点认识: 1.下扬子地台区的地壳明显可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它的各层与华北地台均有差别。 2.下扬子地区中地壳内存在一层强反射面,推测为高密度层或高速薄层所致。 3.郯庐断裂带处的莫氏面无明显落差,而是处在莫氏面隆起的斜坡部位,其间可能有一些张性破裂。 4.苏南的上古生代紧密褶皱、火山与岩浆活动以及二个地震活动带的存在,均与莫氏面的起伏有关。  相似文献   
772.
本文根据1981年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地区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了震相对比,分辨出t1、t2、t3、t4、t5和t6六组地壳中和莫霍界面的反射波,并用理论走时曲线、绘制速度曲线图、射线跟踪和综合地震图等方法得到了主测线(PP)上各地段的地壳结构模型。初步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壳西段较薄(约73公里),东段稍厚(约77公里),平均总厚度约为75公里。地壳的平均P波速度约为6.2—6.3公里/秒。 地壳为高低速相间的多层结构。在中上部有一低速层,其厚度为数公里,速度为5.6—5.7公里/秒,与上层速度差为0.5—0.6公里/秒。低速层在测线东段比较肯定,在西段则不甚明显。结合藏南定日、岗巴一线有强烈水热活动的事实,低速层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地壳中存在部分熔融的高温物质。下部地壳的速度为6.7—6.8公里/秒,且比较均匀。从莫霍面反射波的特征来看,在紧靠其上方可能有一个速度反转带,其厚度亦为数公里。上部地壳的结构在横向上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在地质历史上,西藏特提斯带曾经历过强烈的地壳变动。  相似文献   
773.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联合针刀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下腰痛患者92 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 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导热联合针刀疗法,对照组单用银质针导热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腰椎屈曲范围、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0%(42/46),对照组为76.09%(35/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腰椎屈曲范围及ADL、VA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银质针导热联合针刀运用于慢性下腰痛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腰椎屈曲范围,减轻疼痛,提高腰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74.
重晶石沉积类型丰富,具有多种成因过程。通常,沉积型重晶石可分为生物、热液、成岩和冷泉重晶石四种类型。富钡与富硫酸盐的流体(海水、早成岩孔隙水或热液流体)及其相互作用过程(水柱、热液系统、沉积柱、沉积物-水界面附近)决定了重晶石的沉积环境、宏微观产出方式、同位素组成及相应的地质意义。另外,根据扬子地区下寒武统富重晶石沉积的地质特征,简述了其各种富集机制的适用性及争论。据此建议,结合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时期的古海洋背景,对其进行详细的沉积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有助于深化成因认识,弥合分歧。  相似文献   
775.
库车盆地西北缘下第三系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成岩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启龙 《地层学杂志》1996,20(4):280-284
库车盆地西北缘及柯坪地区下第三系碳酸盐岩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氧同位素组成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变化,而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很大。沉积学研究表明塔拉克组和小库孜拜组海相地层主要为潮坪、萨布哈和渴湖相沉积,在成岩过程中或成岩期后,沉积物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淡水作用的影响。所分析的样品大部分形成于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富集12C,δ13C为正值的样品一般形成于海水成岩环境。稳定同位素分析是研究成岩作用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76.
介绍了一台瑞利散射激光雷达,它能够探测22~60 km范围内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比较了两种反演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激光雷达分别与UARS/HALOE卫星和无线电探空仪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均表现了较好的一致性.同时还模拟分析了平流层低层气溶胶对计算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7.
SN4井获高产天然气流揭示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具有巨大油气勘探潜力,然而目的层段埋藏深、勘探程度低,其储层发育机理和分布规律仍备受争议.从宏观和微观上着手,运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分析了顺南地区断裂构造发育以及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展布特征,并结合岩相岩石学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判定了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从而总结出顺南地区中-下奥陶统断控型深成岩溶储层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顺南地区主要经历4期构造运动: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和海西晚期;NE向走滑断裂的形成和改造主要与加里东中期和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两期构造活动有关.深成岩溶作用在顺南地区大规模发育,并与 NE向走滑断裂具有很好的耦合关系:平面上,深成岩溶主要沿SN4断裂带发育,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剖面上,深部流体在垂向上的运移主要受张性走滑断裂的控制,其在横向上的运移则主要受先存渗流带的控制.深成岩溶主要顺着张性走滑断裂发育,侧向上受鹰山组上段砂屑灰岩相带的约束.   相似文献   
778.
许绳铭  蔡圣芬 《福建地质》1992,11(4):288-323
本文依据各类岩石的地球物理性质及地球物理场的特征.对福建省重磁场进行分区.并着重讨论重磁异常的地质意义。结合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及地质构造背景,认为福建火山基底构造格局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以福鼎—莆田—诏安断裂构造带为界,分为东西两带。以建宁—莆田断裂构造带为界.分为南北两大块。中生代火山岩的基底主要为加里东褶皱系,其上还有华力西—印支期沉积盖层;福安—平和火山喷发带两侧基底保留较完整。火山岩厚度一般小于3000m。火山活动与热流上涌、地壳拉伸减薄、上地幔及下地壳物质熔融并沿块体边界向浅部上移有关。  相似文献   
779.
同忻井田采空区积水贮存分布特征及突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井田范围内采空积水调查资料,探讨了采空积水的贮存分布规律,并采用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的计算方法,预测了未来开采下伏可采煤层造成的漏水灾害区.  相似文献   
780.
黑色细粒沉积岩系沉积学和孔隙结构研究对于沉积环境恢复、页岩气储层评价和有利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下扬子地区最新完钻的XYZ-1钻井资料,综合钻井岩心、岩石薄片、XRD分析、氩离子-场扫描电镜等手段,开展幕府山组细粒沉积岩系的沉积学和孔隙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幕府山组岩性组成以块状、纹层状深色(碳质)泥岩、浅灰色纹层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