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66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26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31.
根据泉州湾2010年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泉州湾表层海水中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应用海湾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泉州湾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得出秋季和冬季富营养化指数(17.85和18.32)相对较高,夏季和春季富营养化指数(3.02和5.89)相对较低,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根据近20 a泉州湾海域历史监测数据得出富营养化指数年际变化特征呈现先缓慢升高,后下降,最后又升高的趋势,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年均含量变化特征基本相似,近几年来富营养化指数(14.57)急剧增大,表明泉州湾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非常严重.泉州湾海水富营养化指数平面分布特征总体上呈现由湾口向晋江入海口、后渚附近海域逐渐递增的趋势,与无机氮含量平面分布特征一致,与活性磷酸盐含量平面分布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732.
于2001年4月在枯林湾3个采样点采集了各约20cm的沉积物柱状样,分层研究了甲藻孢囊的垂直分布,在33个沉积物榈中共分析鉴定出甲藻孢囊47种,而且还观察到了3种该海域特有的种类。孢囊组成以原多甲藻等异养型孢囊为主,而有毒的亚历山大藻和链状裸甲藻孢囊也均有分布。每个样品中所分析鉴定的孢囊种类数较少,仅有5-16种,平均10种,孢囊丰度也较低,在59-1998cysts/g D Wt之间,平均280cysts/g D Wt。香农-威弗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孢囊种类数都以位于非养殖区湾外海域的S3站最高,同时在3个站位的6-8cm层次处,随深度的增加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研究结果表明,枯林湾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而且湾内海域大于湾外海域,养殖区大于非养殖区,近年有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33.
三沙湾的水质状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根据1999年9月~2000年8月福建三沙湾水质监测资料,对该湾海水理化要素测值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DIN、PO4^-P、COD为富营养化评价指标,用营养状态指数评价该湾水体的营养状态.以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对该湾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湾内水体氮、磷含量较高,且至夏、冬季的高于春、秋季;夏、冬季所有测站与秋季部分测站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734.
太湖水体透明度的分析、变化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本文根据1993—2001年太湖站常规监测资料及2001-2002年周年实验资料,分析研究了太湖水体透明度的分布特征、季节变化,重点分析了透明度与光学衰减系数、悬浮物及叶绿素a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影响透明度的主要因子。研究表明:太湖透明度的区域分布为湖心区最低,其次是河口区.东太湖最高;季节变化表现为全湖平均透明度夏秋季大、冬春季小,不同湖区变化不尽相同;光学衰减系数与透明度的关系为:Kd=0.096 1.852/ST;悬浮质与透明度的关系为:S1/4=8.103—5.847lnST;对透明度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太湖透明度主要受悬浮物的影响,透明度跟叶绿素的相关性不是很大,只存在微弱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35.
大鹏澳网箱养鱼水体自身污染及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根据1998年8-10月每月1次对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鱼水体26h定点连续观测,采用国内常用的营养状态质量指数(INQ)法,并选用COD、TIN、PO4-P和Chla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各网箱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讨论了A网箱INQ值的周日变化;用质量平衡法估算了网箱养鱼水体的氮、磷负荷量。分析结果表明,8-10月份各网箱水体营养况状属中营养水平;INQ值的周日变化中,高峰出现在12:00-18:00,各网箱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增大,8、9月份最为明显。网箱养鱼的水体的氮、磷负荷从7月至9月逐渐增大,10月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736.
沉积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磷循环的载体之一,铁氧化物作为海洋沉积物活性组分的重要部分,对磷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有着重要贡献,进而影响着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本文利用自行合成的α-Fe_2O_3和无定形氧化铁,研究了无机磷(以KH_2PO_4为例)在其上的吸附特征,并考察了离子强度等对该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定形氧化铁对无机磷的吸附平衡时间较短且吸附量较大,这与其较差的结晶度,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关。无机磷在氧化铁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研究发现两种铁氧化物的吸附热力学函数均为ΔH~θ0,ΔG~θ0,ΔS~θ0,说明整个吸附过程是吸热、自发、熵增加的过程;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无机磷在两种铁氧化物上的平衡吸附量增加,吸附pH边曲线实验发现,无定形氧化铁对无机磷的吸附量随着pH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737.
莱州湾西部海域枯水期富营养化程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2004 年 5 月份的调查资料,选择透明度、盐度、活性磷酸盐、溶解无机氮、硅酸盐、叶绿素 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子的层次关系和权重,建立了以营养盐和富营养化致害因素、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三方面指标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对莱州湾海域的营养水平进行了评价.各站点最终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域磷酸盐、无机氮超标严重,整体已表现出富营养化,其中黄河口和小清河口附近富营养化较为明显,这主要是受到陆源排污和海水养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8.
浮床无土栽培植物控制池塘富营养化水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浮床无土栽培技术,在池塘水面种植景观植物-陆生植物美人蕉(Cana generalis Bailey)以控制池塘富营养化水质,结果显示,在富营养化池塘中,景观植物的覆盖率与水体中氮,磷等的去除率呈显著正相关,即提高景观植物的覆盖率可以提高水质的净化能力,使电导率和浮游植物叶绿素-a也明显下降,表明了富营养化池塘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富营养化池塘中,景观植物的较佳覆盖率最好是20%。  相似文献   
739.
以滇池典型生态修复区——大泊口水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富营养化高原湖泊种子库时空特征、种子库与地表覆盖水生植被及水环境的相关关系和恢复潜力.利用高密度样方原位观测与温室控制种子萌发实验相结合,基于20142016共3年的长期定位研究,分析湖泊平均种子库密度、分布格局及与覆盖水生植物S?rensen相似性关系,结果显示:年...  相似文献   
740.
陆源排污和海水养殖等经常造成近海富营养化.选用大型海藻或大型海藻与贝类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开展富营养化海区生态修复,在介绍富营养化海区特征及治理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不同修复生物及其组合对不同富营养化海区的适宜性.结果表明,贝类不宜单独作为修复生物;大型海藻可以有效吸收水中的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提高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