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9篇 |
免费 | 682篇 |
国内免费 | 2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篇 |
大气科学 | 29篇 |
地球物理 | 1615篇 |
地质学 | 669篇 |
海洋学 | 23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76篇 |
自然地理 | 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67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108篇 |
2010年 | 119篇 |
2009年 | 127篇 |
2008年 | 116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75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6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地壳中岩石的变形模式受构造应力、流体压力和上覆岩层重力共同作用的影响。岩石组成和构造应力的大小、方向决定着岩石的变形过程,同时岩石的破裂还受先存断裂构造的影响。流体压力增大,岩石可以发生水力破裂,而引起水力引张破裂的条件是σ1-σ3<4T和Pf=σ3+T。随着深度的增加,受地温梯度的影响,岩石由脆性变形向韧性变形转变。在无流体超压影响的情况下,脆韧性转换的温度在300~450℃之间,大约在地壳15km处。当流体压力和应变速率增大时,韧性条件下的岩石变形行为由韧性向脆性变化,脆韧性转变的深度随之增大。从构造角度探讨热液成矿作用,热液矿床形成的深度与流体压力、应变速率、裂隙的发育、介质的渗透率、温度变化等相关。岩石断裂的类型和方向影响岩石的渗透率,提供流体运移的通道和聚集场所,控制矿床形成的深度、位置和矿体产状。 相似文献
22.
23.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一课从自然地理条件阐述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环境是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的背景、底色和依托。不同的自然环境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如何教学好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现将教学构思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4.
25.
26.
核安全导则中的地震震级划分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我国核安全导则中对地震进行两级划分的意义,着重讨论了大震在选址地震工作中的作用。最后,结合我国地震条件提出了大震划分的起算标度。 相似文献
27.
正全球最大地震往往发生在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的地方,而被困于两个板块边界之间的水对地震破裂过程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通过对2010年2月27日智利大地震的分析,德国地学中心(GFZ)和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形成板块边界的岩石的孔隙水压是影响地震破裂过程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14年3月28日的Nature上。 相似文献
28.
岩石破裂与氡含量变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氡含量的变化能否视作地震前兆,作者进行了岩石破裂与氡含量变化关系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可以认为岩石破裂是引起地震之前氡含量异常的原因之一。文末,根据实验结果对在地震区某些实际观测中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9.
使用GPS同震位移资料和远场P波记录,研究了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震源破裂过程.根据地质构造和余震分布引入了一个由弯曲断层面构造的三段“铲状”断层模型.在使用静态GPS位移资料反演集集地震的断层破裂滑动分布时,由于集集地震断层北部近地表破裂的复杂性,在位错模型中考虑拉张分量对地表同震位移的贡献,可更好地同时拟合GPS观测资料的水平和垂向分量.而纯剪切位错弹性半空间模型和分层地壳模型都无法同时拟合水平和垂向GPS观测资料.在此基础上,同时使用静力学同震位移资料和远场地震波形记录,反演集集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表明,一种垂直于断层面的“挤压性”(负)拉张分量几乎集中分布于地震断层的浅部和北部转折处,而这一带地表破裂远较没有(负)拉张分量出现的南部断层复杂.“冒起构造”的数字模拟表明,这种在集集地震破裂转折处及北部断裂带广为出现的典型破裂造成的地表位移可以用具有负拉张分量(挤压)的逆冲断层更好地模拟.而这种负拉张分量(挤压)的分布正是地震破裂性质和几何复杂性的综合反映,震源破裂过程也显示北部转折处破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复杂性.高滑区域与余震分布表现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