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篇 |
大气科学 | 6篇 |
地球物理 | 68篇 |
地质学 | 117篇 |
海洋学 | 11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6篇 |
自然地理 | 1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4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受压岩石在破裂过程中,视电阻率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其异常形态与实验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实验中对磁铁石英岩样品施加了单轴压缩,岩石的破裂经反复加载和卸载实现,并在岩样的裂隙中注入了食盐溶液. 在实验的各阶段,对样品的主剖面重建出一系列内部真电阻率分布的图像,揭示了介质内的微细结构,从而探讨了视电阻率变化的原因. 实验发现,岩石中裂隙的存在及所含液体的饱和状态,是岩石在主破裂前控制电阻率变化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低应力状态属常态导电过程,孔隙度的变化是主要因素;高应力状态属裂隙表面导电机制,随着破裂面在岩体内部出现,水和孔隙有了完全贯通的平面,多种导电机制都得以发挥作用. 此外,体导电结构的变化在宏观上表现为各向异性和图样有序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72.
扶永铭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5,22(3):109-114
该文研究了低频人工时变场(似稳场)中任意导电导磁矿体的边界元素法。通过对矢量位的边界积分方程,再以样条边界元素法进行离散,得到实分量的常系数方程组和虚分量的二阶微分方程组。此方程可利用时间积分的样条函数方法求解,解出适量位后,利用磁场强度与矢量位A的相应关系而求得二次磁场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 相似文献
73.
74.
75.
徐仲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4)
吉林省桦甸市二道甸子金矿区的板岩、千枚岩中,存在着平行叠加式和垂直叠加式两个类型的韧性剪切带。它们叠加在早期变形构造之上,显示出不同的构造特征。前者以含“叶理鱼”的疙瘩状千枚岩为特征,“叶理鱼”的含量决定了其应变强度。后者以折劈构造成带状发育为特征,折劈的不同类型决定了其应变强度。 相似文献
76.
成因机理控制下的低电阻率油层发育特征及地质目标优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低阻油层各种岩石物理成因与地质成因之间的关系,结合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特征和成藏动力因素等综合分析低阻油层的发育特征,提出了5种具有典型意义的低阻油层有利勘探目标区带:(1)小规模、低幅度构造发育区,(2)天然水淹等构造运动活跃、流体非均质严重的区带,(3)岩性细、粘土矿物组合中蒙脱石含量高的区带,(4)弱水动力环境下砂泥岩薄互层发育区,(5)与火山碎屑沉积演化有关的黄铁矿等导电性矿物富集区。以上区带都是低阻油层的勘探目标优选区。由于钻井泥浆与地层水性质不同等侵入原因而造成的油、水层电性标准模糊则属于工程原因所导致的低阻。 相似文献
77.
冻融风化边坡岩体破坏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寒山区岩质边坡冻融风化破坏严重影响公路建设及其运行安全。为了揭示岩体在冻融条件下的破坏机理,本文通过对高寒山区岩质边坡现场调查、编录,结合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等,从不同尺度下综合分析岩体的冻融破坏机理。室内试验显示岩块受冻融后存在强度弱化现象,其受控于岩块的结构构造、胶结程度及初始损伤裂隙发育情况;冻融试验揭示岩体裂隙发育特征对冻胀变形性质起决定作用,裂隙的冻融破坏速率远大于岩块,密闭条件下,裂隙水冻结成冰过程中形成冰劈效应,冻胀力可达33MPa以上;数值分析揭示了边坡温度场受低温、大温差影响最为明显,裂隙带受冻融影响严重,其为边坡冻融风化的通道,裂隙水冻胀形成冰劈是边坡冻融风化破坏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78.
横跨云南省红河断裂布设两条测线,每条测线由8个测点组成.在两条测线上进行了三分量地磁短周期变化的同步连续观测,计算了8——60min 周期成份的感应矢量.其实感应矢量在洱源、下关、巍山、墨江和永平、云县、临沧、思茅之间存在一反向轴线,轴线两侧实感应矢量反向,并随离该轴线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东北侧实感应矢量随距离的衰减小于西南侧的衰减.在大部份测点上短周期成份的实感应矢量小于长周期成份的实感应矢量.根据这些特点,利用导电结构模型的数值计算探讨了该区导电率结构的某些特征.这一探讨指出,在该区地下红河断裂西和西南侧存在一高导带,这一高导带向东北倾斜,大部份测点地下在此高导带上有高导覆盖层. 相似文献
79.
80.
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及测井评价方法——以港北南翼区块馆陶组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