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9篇 |
免费 | 646篇 |
国内免费 | 57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1篇 |
大气科学 | 614篇 |
地球物理 | 905篇 |
地质学 | 814篇 |
海洋学 | 546篇 |
天文学 | 52篇 |
综合类 | 165篇 |
自然地理 | 1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97篇 |
2020年 | 81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88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146篇 |
2013年 | 119篇 |
2012年 | 152篇 |
2011年 | 142篇 |
2010年 | 167篇 |
2009年 | 179篇 |
2008年 | 130篇 |
2007年 | 174篇 |
2006年 | 135篇 |
2005年 | 121篇 |
2004年 | 134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22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87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7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5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4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对基于能量平衡方程的多向随机波浪传播数学模型进行改进,通过模拟不同防波堤绕射引起的港池泊稳,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利用非线性弥散关系提高模型计算浅水变形的精度;采用二次逆风差分格式离散控制方程,避免了加入绕射项引起的数值耗散;并将文氏谱加入模型中,使其更加适合中国海域的工程应用。应用改进后模型绘制的双突堤和岛式防波堤绕射系数图与我国《海港水文规范》图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十分接近,可以较好地描述港池的泊稳状况,为综合计算波浪在近岸的浅水变形、折射、绕射、反射和能量耗散等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53.
这里将单程波真振幅方程与分步傅里叶算子(SSF)相结合,同时还结合了保幅算法和分步傅里叶算法的优点,因此该方法具有计算量小,占内存少,能处理横向变化的速度等优点。并且克服了傅里叶有限差分方法偏移后的振幅都有很大的偏差的不足。与目前广泛应用的常规的分步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相比,具有成像精度高,保持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等优点。在Marmousi模型上成功地进行了真振幅分步傅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取得了理想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54.
利用北京观象台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对1999年6月24日至7月2日北京一次持续性高温天气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及非绝热加热作用对系统的影响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高温天气发生前,欧亚大陆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很大,欧洲北部和贝加尔湖以南为高压脊控制,中亚和我国东北地区则处于低压槽内。贝加尔湖南部的高压脊纬向延伸范围较广,在东移过程中长时间影响北京。随着贝加尔湖以南的高压脊逐渐东移,北京上空下沉增温与非绝热加热作用有所增强,北京逐渐受到高温天气影响。在高温天气发生的后半阶段,我国东北的低压槽入海后在120130°E附近维持并发展,槽前非绝热加热率很大。从垂直方向来看,加热率在500 hPa以下随高度迅速增加,根据全型涡度方程,强烈的非绝热加热率垂直分布不均作为一个明显的涡度源区,对入海低压槽的稳定维持有显著的作用。而入海低压槽的稳定维持,又阻碍了华北高压脊的东移,使其在北京地区长时间稳定少动,为北京带来多日的持续性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55.
研究利用边界积分方程进行电阻率Zohdy反演的有关技术,结果表明在探测区域划分为数千个单元的情况下,为节省正、反演过程中所需要的计算机内存和 CPU时间,可采取以下措施:(1)假定电位分块线性变化,可以使节点数目显著减少,这里每一块都包含若干个单元;(2)利用边界积分方程的特点,可事先计算并存储所有必要的边界积分值,供每一步迭代中调用;(3)利用边界积分方程所特有的数值延拓功能,可以进一步减少节点数目.为了说明这些手段的有效性,先给出了一个数值模拟成像结果,它清楚地表明基于边界积分方程的电阻率 Zohdy反演是快速而有效的,然后给出一个实测剖面的成像实例,成像结果经钻孔检验正确. 相似文献
56.
本文将常规双平方根(DSR)单程波动方程从深度域变换到双程垂直走时(τ)域,由此推导出可从数学上实现“沉降观测”的单程波DSR传播算子. 其递归波场延拓算法包含波数域针对常速背景的相移处理和空间域针对横向速度扰动的相位校正,可以应对上覆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对构造成像的影响. 结合零炮检距、零时间成像条件,提出了在τ域进行波场延拓与成像的DSR方程叠前偏移新方法. 为了克服其全三维偏移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本文采用稳相近似,在crossline常炮检距偏移理论基础上推导了实用的共方位角叠前τ偏移方法. 数值试验表明,DSR方程叠前τ偏移在强横向非均匀介质中的成像精度与分辨率优于传统的时间域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57.
利用二维DLT及光束法平差进行数字摄像机标定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利用共线方程和二维DLT之间的对应关系导出了由二维DLT的8个参数表达的主纵线方程式,讨论了主点初值的求解方法,给出了单张像片摄像机参数分解不惟一性及临界序列的证明。详细推导了利用二维DLT参数分解摄像机外方位元素初值的实用算法,论述了利用光束法平差进行摄像机标定的数学模型。实际图像数据实验取得了很好的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摄像机标定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8.
基于描述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毛细传导行为的Richards方程,Iverson(2000)推导了斜坡中任意深度处的孔隙水压力对降雨入渗的响应方程,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了降雨型浅层滑坡稳定性计算表达式。该表达式考虑了坡体非饱和区饱和度和坡体重度在降雨入渗过程中的变化。算例结果表明:降雨入渗过程中浅层滑坡稳定性系数逐渐降低,且在降雨停止后的较短时间内达到最小值,之后逐渐增大,但增大速率比降低速率要低。这种变化趋势在不同初始地下水位竖向埋深情况下是一致的,但稳定性系数随初始地下水位竖向埋深增大而减小。降雨历时和降雨入渗率对浅层滑坡的稳定性均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降雨历时和降雨入渗率越长(大),稳定性系数降低幅度越大,但后者的影响受到滑坡体竖向渗透系数的控制。 相似文献
59.
本文系统研究了小浪底工程的岩体的强度特征,采用了室内试验,野外结构面统计,工程地质类比法、模型试验法和Hoek Brown的经验法,估算了工程岩体的力学指标,指出了上述各种方法中所存在的不足,认为在工程实践中,应尽可能使用多种估计方法,交叉校核所得参数,以提高参数的可靠性,保证工程的安全,节约投资。 相似文献
60.
地震波传播算子的计算效率和精度是制约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因素. 广义屏传播算子(GSP, Generalized Screen Propagator)是一种在双域中实现的广角单程波传播算子. 这一方法略去了在非均匀体之间发生的交混回响,但它可以正确处理包括聚焦、衍射、折射和干涉在内的各种多次前向散射现象. 通过背景速度下的相移和扰动速度下的陡倾角校正,广义屏算子能够适应地层速度的强烈横向变化. 这种算子可以直接应用于炮集叠前偏移,通过将广义屏算子作用于双平方根方程,还可以获得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炮检距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用于二维共炮检距道集和三维共方位角道集的深度域成像. 本文首先简述了炮检距域广义屏传播算子的理论,进而讨论了共照射角成像(CAI, Common Angle Imaging)条件,由此给出各个不同照射角(炮检距射线参数)下的成像结果,进而得到共照射角像集. 由于照射角和炮检距的对应关系,共照射角像集又为偏移速度分析和AVO(振幅随炮检距变化)分析等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