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91篇 |
免费 | 1354篇 |
国内免费 | 31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8篇 |
大气科学 | 141篇 |
地球物理 | 4333篇 |
地质学 | 891篇 |
海洋学 | 130篇 |
天文学 | 35篇 |
综合类 | 295篇 |
自然地理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92篇 |
2022年 | 261篇 |
2021年 | 278篇 |
2020年 | 188篇 |
2019年 | 198篇 |
2018年 | 142篇 |
2017年 | 161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83篇 |
2014年 | 223篇 |
2013年 | 212篇 |
2012年 | 252篇 |
2011年 | 239篇 |
2010年 | 224篇 |
2009年 | 249篇 |
2008年 | 239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67篇 |
2005年 | 155篇 |
2004年 | 151篇 |
2003年 | 162篇 |
2002年 | 204篇 |
2001年 | 186篇 |
2000年 | 153篇 |
1999年 | 127篇 |
1998年 | 123篇 |
1997年 | 107篇 |
1996年 | 119篇 |
1995年 | 109篇 |
1994年 | 110篇 |
1993年 | 116篇 |
1992年 | 109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18篇 |
1977年 | 16篇 |
1975年 | 16篇 |
197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谐波振幅和峰谷值2种方法,计算江苏地电台站渗流方位角,并尝试利用渗流方位角进行映震分析,结果表明:①使用2种方法计算的渗流方位角相差不大,由此所得地震对应关系应基本可靠;②高邮地电台渗流方位角与高邮-宝应MS 4.9地震对应关系较好。因此,对江苏地区开展渗流方位角变化特征分析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2.
在室内航,卫片解释及野外1:5万大比例尺活断层地质填图等专项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主发震断裂皇城-双塔断裂带的几何分段及运动学特征。依据断层的几何特征,活动时期,活动强度可将该断裂带分为3段,分别为皇城盆地段(西段)、上寺段(中段)和冬青顶段(东段)。其中东段是古浪地震的发震段,与西段和中段相比,它具有活动时代新、活动强度大等特点,属全新世活动段。1927年古浪地震的发生与其特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姬塬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的长8~长6油层组岩石组分特征、沉积相特征、震积岩及凝灰岩发育规律的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早期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过程。研究表明,秦岭隆升时间大致在长8沉积早期,而六盘山的隆升则是稍晚的长7沉积期,长8~长6沉积期可视为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的早期成形阶段。姬塬地区长8沉积期构造相对稳定,砂岩中不含碳酸盐岩岩屑,无震积岩发育,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长7沉积期盆地西南缘的挤压导致了湖盆强烈坳陷,砂岩中开始出现碳酸盐岩岩屑,大量发育的震积岩与频繁出现的凝灰岩共生,研究区以发育水下扇的半深湖为特征;长6沉积期火山活动减弱,但盆地西部断裂带的构造活动仍较强烈,地层中常有震积岩出现,沉积环境以湖泊三角洲为主。由姬塬地区长8~长6沉积期古地理演化,证明以长7沉积期为界,之前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主要受南缘构造活动控制,自长7沉积期开始同时受盆地南缘和西缘构造活动影响,但以西缘的构造活动控制更强烈。 相似文献
54.
区域地震台网震相数据是区域地震台网产出的重要成果,是开展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整理全国31个省份1973—2008年区域地震台网纸质震相报告和地震卡片,按统一格式录入震相数据,建立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文中系统阐述区域地震台网的发展过程、历史震相数据的整合、地震观测报告的主要内容及震级的测定方法,并介绍了历史震相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和快速索引下载方法,为科研人员提供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55.
56.
强震震前(preseismic)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对于地震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目前对强震前孕震区力学状态及其演化过程的认识还非常有限.2011年日本东北9.0特大地震(Tohoku-Oki)发生在GPS观测台站最为密集的地区,为研究特大地震震间(interseismic)与震前的变形状态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文中将利用日本东北大地震之前连续的GPS观测资料,分别计算震间与震前的速度场与变形场.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日本东北地区(Tohoku)震前的应变状态与震间的有很大的不同,震间的变形主要受到太平洋板块向日本海沟北西西向的俯冲挤压作用所控制,其主压应变以近东西向压缩为主,日本东北地区的运动方向与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大体一致.但是,临近地震前(震前)日本东北地区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很大变化,震前30天的连续GPS观测结果显示,速度场的优势方向经常变换,间歇性地出现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相反的情况.这意味着震前孕震区的力学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变化可能与震前破裂成核或慢滑移及慢地震等过程有关,这些过程将加速或促进大地震的发生,从而为大地震的发生准备了力学条件.值得特别强调的是,这些现象都是可以通过直接观测能够发现的大地震之前的异常现象.由此可见,加密GPS站点进行连续观测,寻找震前变形异常区以及探索异常的物理机制对于地震预测预报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7.
58.
中国月震计宜于采用MEMS加速度计作为拾震传感器,以满足对重量、体积、功耗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在无人登月探测中,为免使月震计的投放装置过于复杂,也为减小月震计系统的重量、体积和功耗,以及增加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给月震计增加机械的水平和定向调节装置,本文根据机器人理论,通过旋转变换,论证了可以从倾斜、非定向安装的月震计观测到的月震波得到以月球北极为参考方向的水平坐标系的观测,并从实验上作了部分验证,从而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找到一条可行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59.
2019年11月25日广西靖西发生MS5.2地震,通过地质调查、遥感解译,结合主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地震烈度等资料,探讨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推断出震区NE向的下雷-上映断裂西南段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此次地震的主余震、地震烈度Ⅵ度线都围绕下雷-上映断裂西南段分布;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地震为逆冲型地震,与下雷-上映断裂西南段的逆断性质相符;NE向的下雷-上映断裂西南段被NW向的黑水河断裂和归春河断裂围限,受这两条断裂的影响和控制,黑水河断裂和归春河断裂可能为此次地震的控震构造。 相似文献
60.
我国在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同震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同震响应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对我国最近几年发表的关于此类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分类总结,得到了目前国内关于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同震响应研究的六个方向的研究进展,在文章的最后列举了目前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同震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