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67篇 |
免费 | 1687篇 |
国内免费 | 8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5篇 |
大气科学 | 2229篇 |
地球物理 | 838篇 |
地质学 | 1752篇 |
海洋学 | 555篇 |
天文学 | 109篇 |
综合类 | 422篇 |
自然地理 | 12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10篇 |
2023年 | 303篇 |
2022年 | 384篇 |
2021年 | 472篇 |
2020年 | 373篇 |
2019年 | 358篇 |
2018年 | 264篇 |
2017年 | 264篇 |
2016年 | 262篇 |
2015年 | 303篇 |
2014年 | 411篇 |
2013年 | 327篇 |
2012年 | 370篇 |
2011年 | 311篇 |
2010年 | 336篇 |
2009年 | 348篇 |
2008年 | 321篇 |
2007年 | 290篇 |
2006年 | 232篇 |
2005年 | 225篇 |
2004年 | 194篇 |
2003年 | 197篇 |
2002年 | 159篇 |
2001年 | 182篇 |
2000年 | 123篇 |
1999年 | 116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62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分别构建广州主建成区垂直比例尺为1﹕2 000、1﹕1 000和1﹕500的3个建筑物模型,利用大型边界层风洞,在西北和东南两风向下,基于中性流模拟分析了复杂城市地形下湍流度随高度的变化及其对宏观地形的依赖。结果表明:风廓线指数α与不同高度的湍流度之间的关系密切,利用现有模型,根据4类粗糙度边界层和不同垂直比例尺,可确定相应的湍流度随高度变化模型的主要系数,预测精度高。城市地形下最大湍流度面发育在0~0.2 h之间狭窄的范围内。用湍流度形态指数β来表征湍流度随高度的变化,无论城市屋脊还是平坦地形,随着风程区的延伸,廓线的指数α升高,湍流度形态指数β降低。表明同一高度湍流度值具有由迎风区、丘顶区向背风区增高,沿风程逐渐增大的规律,对地形部位和风程的依赖性强,与来流翻越简单地形时的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32.
以椭球堆积体为模型,求出圆球、扁球、长球、椭球4种堆积体的理论孔隙度极值相同,并导出了政府孔隙度的通式。认为理论孔隙度的大小仅与规则球粒的排列方式有关,当某一规则球粒堆积体受压而使该规则球粒变形为另一种规则球粒时,只要排列方式不变,其理论孔隙度也不变。 相似文献
33.
在综合考虑气候、植被、地貌等凶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次格网模型的最近邻指数-模糊聚类生态区域划分算法(Nearest Neighbor Index Fuzzy clustering,NNI-FIC).该算法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首先,利用离散格网单元之间的严格相似性形成区划的核心分区;然后,通过最近邻指数统计分... 相似文献
34.
35.
三门湾沉积记录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海表温度和浮游动物群落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沉积地层记录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U3K7)估算1916—2003年三门湾表层海水温度(SST)与变化。SST波动范围为15.97~18.00℃,年平均为17.03℃。该值比当年实测海水全年平均温度低3.52℃,同时应用长链烯醇不饱和指数与SST的关系重建历史上的厄尔尼诺现象。研究显示三门湾的厄尔尼诺气候事件在大尺度上与东太平洋一样均受制于气候影响,在变化尺度上又受到地理位置和地方性气候(季风)的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在形式和年代上相互对应,但是其涛动幅度不如东太平洋的强烈。通过比较厄尔尼诺期间(2003/2002年)和非厄尔尼诺期间(2006/2005年)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动信号、生物量、密度以及物种多样性等,在厄尔尼诺时期浮游动物种类数、生物量和丰度呈现偏高的趋势,三门湾的暖水性浮游动物类群、数量变化与台湾暖流活动过程中携带的浮游性动物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6.
全球30m地表覆盖遥感制图的总体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全球30米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制图这一世界性难题,提出了以多源影像最优化处理、参考资料服务化整合、覆盖类型精细化提取、产品质量多元化检核为主线的总体研究思路,研发了影像几何与辐射重建、异质异构服务化集成、对象化分层分类、知识化检核处理等主体技术方法;用于制定了相应数据产品规范、生产技术规范,研发了多项生产型软件,用于研制了2000和2010两个基准年的全球)30米地表覆盖数据产品,将空间分辨率提高了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2005年6月28日强对流天气的天气形势及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垂直液态水含量、垂直风廓线、冰雹指数等雷达产品的分析,总结出在一定环流背景下,多普勒雷达产品的一些定量指标及其规律,从而为今后分析这类天气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8.
39.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类型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遵从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特点,从规模、市场、效率、成长、结构和创新6方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省区为单位,从宏观层面划分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类型,旨在对不同类型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根据竞争力综合指数,1985年和2003年我国各省区制造业竞争力均可划分为最强、较强、一般、较弱和最弱五类;结合近20年来各省(市、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变化,可将其划分为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低水平波动型和较低水平振动型四类;根据竞争力内部结构,可将其划分为绝对市场主导型、强创新弱市场型、规模-成长主导型、结构基本均衡型和结构特殊不均衡型五类。 相似文献
40.
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编制胡杨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生存率曲线、累计死亡率曲线、种群死亡密度曲线和危险率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及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上游区域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级所占比例较大;存活曲线接近DeeveyC(凹)型,且动态指数0,表明胡杨种群结构合理,为增长型种群;生存曲线、累计死亡率曲线、死亡密度曲线和危险率曲线表明,胡杨种群前期幅度变化较大,后期趋于稳定;时间序列分析表明,由于丰富的后续资源,种群能够稳定的生长。 相似文献